根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信息,9月3日,全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那么,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呢?一是通过自然原因或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的生物物种;二是这个生物物种在当地(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具有高生长速度、强大繁殖能力和快速蔓延的能力;三是这个生物物种可耐受各种环境,可以改变生长模式以适应现有环境,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在每个地区,自然及农业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当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对于此类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在外来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为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如加州蜜李、美国樱桃、野生大豆等。这些物种大多需要在人为照管下才能生存,对环境并没有危害。
然而,在外来种(包括引入种)中,也有一些在移入后逸散到环境中成为野生状态。若新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外来种就会变成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此类产生危害的外来种则通称为入侵种,如红火蚁、福寿螺、布袋莲、非洲大蜗牛、巴西龟、松材线虫等。
全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9月3日,全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海关总署和国家林草局有关同志讲话。
会议强调,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底线思维、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抓好防控工作。要落实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方案,按照全国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合力推进普查。要严把外来物种引入、国门防控、国内调运检疫三大“关口”,强化源头管控。要坚持普查和治理一体推进,阻截防控红火蚁、松材线虫、紫茎泽兰等重大危害物种。要加快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办法。
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强领导,抓紧成立省级部门协调机制,及时分解落实治理任务,压实市县主体责任。加强资金保障,积极将普查和防控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外来物种入侵机理研究和鉴定防控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主持。湖南、广东农业农村厅,北京海关和云南林草局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视频:外来物种危害多,入侵渠道更趋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