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36/119篇)
- 养殖新政策:种养结合补贴多少钱?
- 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县(市、区)认定名单的通知
- 不容小觑的黑水虻环保养殖场,变废为宝,商业价值巨大!
- 黑水虻昆虫处置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所在地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 广西金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正式揭牌:小蚯蚓尽显大生态循环威力!
- 牛粪养蚯蚓技术-怎样利用废弃牛粪养殖蚯蚓?
- 他家的“稻虾共作”,还养兔子干啥?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难点,其赚钱运营模式有哪些?
-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种养结合农业
- 可行性研究:以菜养鸡,以鸡养菜的模式可行吗?
- “种植+养殖+加工”结合模式好!实际操作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 2020农业商机关键年!“生态循环农业”经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 果菌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果业大县产值新增10亿不是梦
-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看看有哪些典型案例?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着力点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皖北这样打造“变废为宝”的扶贫产业
-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 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倾斜力度将空前,其特点和发展重点有哪些?
- 桑园公社:桑基鱼塘的升级版,桑基立体农业的新模式!
- 2021年畜牧和畜禽粪污量大县有哪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 如何申报2021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案例?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前景广阔,这些产业方向迎重大机遇!
- 国家抓紧编制2030年碳达峰行动和实施方案,整县试点推进屋顶光伏
- 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议设立全国农业碳交易中心
- 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 江西促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出台这个文件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苏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扬州市推出“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
- 中国农业科学院:11个研究所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国家“双碳政策”风口下,造纸龙头企业全力开发林地碳汇项目
- 碳汇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分析
- 宜昌建成4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上海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川渝农科院鱼菜共生技术受农企青睐,粮食产业园区设鱼稻共生基地
- 甘肃平凉市:生态循环农业走出新路子,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
- 生态循环农业:湖南探索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绥宁模式”
-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拟订《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 稻田生态循环农业:长春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宿州稻蟹每公斤卖到近200元
- 河南新野县与天津北辰区:实施循环农业,经济与环保双赢
- 《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广东启动农业对接RCEP成员国十大行动计划,海南循环农业发展结硕果
- 什么是低碳农业?天津市东丽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低碳农业
- 推动农业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粪污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方法
- 双碳农业数字化,如何推动农业双碳战略与数字农业的有效融合?
- 拥有1亩林地即可申请林业碳汇证,如何获取林业碳汇证及碳汇造林项目备案?
- 农业农村部发文:未来四年建设一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企业
-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 浙江公布首批林业固碳试点单位名单,广西启动千万亩林业碳汇开发项目
- 浙江庆元建设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安徽首单森林碳汇指数保险花落池州
- 宁夏建立全区林长制工作体系,湖南桃源启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即将到来,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
- 浙江温州出台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江西创建“湿地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 广西部署2022年林业碳汇工作,陕西宝鸡成功申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多地开展“互联网+植树”创新活动,市民可报名参与线下植树抚育活动
- 湖北荆州启动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三年行动,山东济宁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
- 甘肃评估六大片区草原碳汇潜力,山西签订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碳汇开发协议
- 森林经营,事关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附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要求
- 广西:召开林业碳汇工作专题会议,拟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及油茶林下经济
- 广西东兴发现古树新种,湖北咸丰百年古树成游客打卡点
- 森林生态科普解读:森林是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 促推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福建武平发放绿色金融新产品“碳金卡”
- 福建将乐青绿开辟“碳库”新路,云南高质高效发展花卉产业
- 县区森林资源开发项目案例: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议书
- 贵州发放首张林业碳票,农业碳票的制发流程介绍
- 福建:尤溪完成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三明“三多模式”营造碳中和林
- 陕西平利县与福建将乐县创建生态司法碳汇教育实践基地
- 新余推进国储林PPP项目建设,安平开启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 CCER项目:哪些项目可申报?如何准备及评估?开发流程怎样?
- 四川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浙江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福建将乐县探索碳汇造林新模式,安徽举行林业碳票首发及交易仪式
- 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
- 江西吉安打造国储林建设新模式,陕西宁陕首宗林业碳汇项目成交
-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印发:涉及6项重点任务与10项重大行动
- 浙江常山探索油茶碳汇价值开发,山西太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调研
- 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主题:发挥林草碳汇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福建将乐县启动FSC竹林认证,浙江安吉县竹林变“碳库金库”
- 粤港澳第3届自然教育季正式启动,福建清流县开启碳中和示范林建设
- 四川泸州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设,安徽召开林业项目市场化推介会
- 四川洪雅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云南举办首届竹资源创新交流会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广东潮州召开林业碳汇培训会,湖南桂阳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 全国各省市林业碳汇政策汇总: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规划发展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向10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17.8亿元
- 浙江农林大学成立碳中和学院,贵州首张竹林碳票发行
- 福建将乐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浙江龙游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预交易落地
- 广东东莞:打造林业生态惠民“新宠”,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 浙江签订首单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农行发放一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 宁夏西华山:探索生态保护新途径的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经验
- 谋求新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天津启动低碳计量示范项目
- 广西林业碳计量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发放2951亩首批林地碳汇权证
- 农发行总行: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上线,披露2022年第3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
- 上海持续开展林业碳汇调查,广西高峰林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显成效
- 陕西咸阳成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安徽首个林业碳汇开发基地揭牌
- 国家发改委: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项目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 广州市着力林改打造“碳汇宝库”,湖北宣判首例碳汇补偿民事诉讼案
- 零碳村镇项目: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启动,打造黄河岸边“零碳村庄”
- 何谓气候智慧型农业?各国如何应对?附中国的相关项目案例
-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 湖南石门县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湖北宜昌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林业碳汇:云南举办专题讲座,浙江发布10大树种,菏泽开发首个基地
- 江西开发CCER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湖南株洲斩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山东东营落地首笔湿地碳汇价值综合保险
- 浙江探寻“不动产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深圳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 加大扶持,编制实施方案,2023年建设1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
- 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启动,多地落实精细化管理
- 水稻上山质疑不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出面解读
- 山西出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吉林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 广西力争2025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辽宁推进绿色低碳农业高效发展
- 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开发的规划要点、实践探索及实践案例
-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如何做好低碳农业的科普宣传及展示?科普宣传语有哪些?
- 安庆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评估价值:33亿-375亿元
- 2017-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扶持
-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 2017中国循环农业论坛:专家评说生态循环农业
- 项目设计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养分管理计划
- 生态农业9大经营模式!与循环农业有何区别?
甘肃平凉市:生态循环农业走出新路子
【每日甘肃网8月31日讯】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吕娅莉)“饲用玉米种植—秸秆加工利用—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利用—绿色果蔬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还田—粮果菜种植”“畜—沼—果”……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农畜结合、产加配套、粮饲兼顾、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子,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我市编制完成了《平凉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坚持“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市建成万亩以上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7个150万亩。上半年,牛出栏15.13万头、同比增长8%;完成果园新植补造13.22万亩、老旧果园改造7.18万亩;种植蔬菜21.6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5.5万吨,分别增长7.7%、9.4%。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较快,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18个,静宁苹果、平凉红牛2个区域公共品牌、11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上半年新建果蔬保鲜库6座、库容0.74万吨,全市果蔬保鲜库累计达到511个、库容达到101.5万吨。坚持“外引”“自建”相结合,引进培育和改扩建龙头企业7家,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0户。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5.9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高位推进,强化循环农业发展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供给,积极落实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措施,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产业贷款投放力度,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紧盯国家、省上重点支持推进的重大项目,谋划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产业强镇创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智慧农业建设等10大工程项目,“十四五”期间,概算投资115亿元,全力助推循环农业快速发展。同时,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融合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开展龙头企业引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在上半年培育引进7家企业的基础上,下半年再培育改造龙头企业13家。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按照全产业链模式,加快技术改造和品牌推介,不断提升开拓市场能力,健全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使农民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收益,全面提升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和带农助农能力,为循环农业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甘肃平凉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
为扩大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省上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优惠政策。
一、政府奖补政策
第一条 省级综合奖励政策
(一)对新引进投资1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投产开业的项目,由市政府申报省政府分别给予企业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奖励。
(二)对新引进的在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经权威认定的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内行业细分排名前30位的龙头企业,在我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正式运营一年后,形成的省级财力不低于500万元,由市政府申报省政府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
我市招商引资企业首次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内行业细分排名前30位,形成的省级财力不低于500万元,由市政府申报省政府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
对纳入全省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形成的省级财政收入3项指标均较上年增长10%以上且不低于前3年最高值的总部企业,由市政府申报省政府给予奖励。奖励资金按最高的一项指标增幅计算,增幅10%(含)—20%、20%(含)—30%、30%(含)以上分别按企业形成省级财力较上年增量的50%、60%、70%计算。
(三)对省级重大招商引资企业缴纳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按不高于80%的比例,由市政府申报省政府分档实施奖补,用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及投资再生产等。
第二条 市级综合奖励政策
(一)对新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投产开业的项目,市政府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给予企业奖励;对投资亿元以下投产开业的项目,由落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进行奖励。鼓励存量外商投资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和市内民营企业进行增资或利润再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引进投资项目奖励条件的,按奖励标准给予奖励。建立中介招商服务奖励机制,对成功引进投产开业项目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和个人(除国家公务员外),1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由市政府、1亿元以下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或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给予奖励。
(二)对新引进的在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经权威认定的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内行业细分排名前50位的龙头企业,在我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正式运营一年后,形成的市级财力不低于300万元,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
我市招商引资企业首次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内行业细分排名前50位,形成的市级财力不低于300万元,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
(三)对新引进投资较大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或投资较大且能填补我市产业空白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奖励。
(四)对招商引资企业依法依规在“新三板”挂牌,一次性扶持100万元;对“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和募投项目的上市企业,一次性扶持500万元;对“主板”上市企业,一次性扶持1000万元。
(五)对“四下”转“四上”的招商引资企业(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下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市政府每户给予10万元奖励。
(六)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商业综合体开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基金投资项目以及非市场化取得的基础设施项目等不属于奖补范围。
二、产业奖补政策
第三条 市政府列支部分资金,整合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企业补助资金、项目专项资金8000万元,重点用于奖补招商引资项目,支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
第四条 新型工业类
对新引进的先进制造、清洁生产、新材料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投产开业的,市政府按照投资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五条 循环农业类
(一)对新引资建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新增地方留成税收(5年内)给予等额奖补。
(二)对新引资建办的科技研发、技术创新、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养殖场(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市政府按照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三)对新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贷款、农业产业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
(四)对新建库容10000吨以上的冷链物流设施申请省级补助220万元;对新建库容100—1000吨中小型保鲜库,申报省级奖励资金,每100吨库容奖励15万元,每座保鲜库最高奖励100万元。
第六条 文旅康养类
(一)文化产业:对新引进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市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0万元。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被当年命名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资金奖励。
(二)旅游产业:对新引进的旅游企业经营景区,创建为国家5A、4A、3A级的旅游景区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主题酒店、全国连锁酒店、民俗酒店等经营酒店,正式运营一年之后,市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三)康养产业:对新引进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社会资本建办的医疗服务机构、康养机构和养老机构,市政府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被审定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七条 商贸流通类
(一)通道物流:对新引进固定资产(不含土地)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项目,且运营一年以上,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2%给予奖励,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5A、4A、3A级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
(二)电子商务:对新引进的在我市注册纳入限额以上贸易业统计的平台公司,网上年销售额首次超过5000万元或网上年销售额居所在行业全国排名前五名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网上年销售额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八条 数据信息类
(一)投资在1亿元及以上的大数据信息企业,从投产运营之日起,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5年)按年度给予等额奖补。
(二)对新引进的从事软件研发、设计、生产、交易等创新型企业,结算中心落户我市且当年收入或结算金额500万元以上的,给予市级税收留成部分70%的奖励,用于企业再研发、再创新,单个项目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三、要素保障政策
第九条 土地优惠政策
(一)对符合省、市级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但不得低于土地综合开发成本价。鼓励合理使用未利用地,未利用地用于工业用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5%—50%执行。
(二)对十大生态产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用地,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以长期租赁方式使用土地的,租赁期限不超过20年;以租让结合方式使用土地的,租赁部分单次签约时限不超过20年,可以续签租赁合同。
第十条 电价优惠政策
(一)对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引进的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具有引领性、成长性,列入国家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的新材料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范围内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高端制造业项目,大工业生产用电从投产投运之日起,到户电价按0.35元/千瓦时执行。
(二)对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引进的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符合产业投向、环保政策、纳入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确定引进的大数据企业(不含生产“虚拟货币”的“挖矿”企业)生产用电,从投产投运之日起,到户电价按0.28元/千瓦时执行。
第十一条 税收优惠政策
(一)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所列产业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严格执行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一个纳税年度内,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严格执行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严格执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对经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严格执行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 金融支持政策
(一)对省级确定的十大生态产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市政府申报省政府使用全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不低于注册资金的10%)作为股权投资。
(二)落实省级专项贷款政策。由财政贴息设立鲜活农产品收储加工专项贷款,实行专款专用、提款报账、封闭运行制度,引导支持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对符合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政策条件的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可由甘肃金控平凉融资担保公司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给予贷款担保支持,担保费率不超过1.5%。
第十三条 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一)对招商引资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附带的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实现产业化,经评审给予20—50万元转化扶持资金。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或开展对我市科技创新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攻关项目,经评审给予10—30万元的研发扶持资金。
(二)对新引进省、市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高管、核心科技技术人员,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发挥作用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校、中央驻甘和省级企业团队,根据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等额奖励。
(三)全面取消招商引资企业员工及其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的落户限制,有落户意愿的全部及时落户;持有居住证的,同等享受当地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政策。
(四)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省、市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房源由相关部门统筹安排,房屋租金减免,房租补贴由市级主管部门核定发放。
(五)鼓励招商引资企业积极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吸纳16—24岁的失业青年、离校2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开展就业见习,对吸纳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就业见习补贴。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企业,将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补贴期限与见习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1年。依托全省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项目,给予招商引资企业中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匹配支企指标,省财政给予到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
第十四条 基础设施配套政策
(一)对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引进的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建筑红线1米外供水、污水、通电、通路、通暖、通气、通信等基础设施。
(二)对入住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企业,由落地县(市、区)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配套供水、排污、通电、通路、通暖、通气、通信等基础设施。
(三)对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引进企业自建标准化厂房,或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按照单层和多层标准分别给予每平方米150元、300元的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500万元。
(四)鼓励支持平凉工业园区、静宁工业园区、华亭工业园区、泾川工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对“飞地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等指标纳入“飞出地”进行统计和管理。“飞地项目”产生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按照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实施两地分成制。前5年税收由“飞出地”方全部留成;5年后,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税收分成:基础设施由“飞出地”方全部承担的,税收按照“飞出地”方70%、“飞入地”方30%分成;基础设施由“飞入地”方全部承担的,税收按照“飞出地”方30%、“飞入地”方70%分成;基础设施由“飞出地”方和“飞入地”方合作承担的,税收按合作双方的出资比例或者协商分成;税收分成由“飞入地”方按年向“飞出地”方拨付。
第十五条 科技创新奖补政策
(一)对招商引资创办的军民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市级平台给予补助20万元;市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给予一次性补助40万元。
(二)招商引资企业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分别给予60万元、10万元补助;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补助;新认定为市级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给予20万元补助。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60万元、10万元补助;新认定为省级行业技术中心给予10万元补助。
四、优化营商环境
第十六条 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可”的原则,对招商引资企业全部放开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确保招商引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第十七条 严格保护招商引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法惩治侵犯招商引资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招商引资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全力营造安全、文明、法治的权益保护环境。强化招商引资企业投诉受理和评议制度,及时处理投资者的投诉,切实维护招商引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第十八条 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包抓机制,建立健全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在政务大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保姆式”“贴近式”“零距离”跟踪服务。优化水电气报装服务,对于新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强制标准要求,一律不得以各类许可、备案、证明等作为企业获得水电气供应的前置条件,不得向用户强制指定水电气工程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确需指定的必须以清单形式公布,并列明指定事项、法律法规依据。
第十九条 由市招商引资团队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按照“不来即享”的原则,对符合省、市政策支持的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主动对接服务,次年2月底兑现奖补政策。
五、附则
第二十条 本优惠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其他相关政策遵照国家和省上的政策执行。原规定与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为准。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议定的招商引资项目不享受本政策。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