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K12劳动教育课程教案(第59/86篇)
- 研学劳动课程:百合大黄米竹筒饭的手工做法
- 研学劳动课程:地方民俗特色竹筒饭的手工做法
- 竹筒饭(大米+腊肠)的手工做法
- 食育主题研学:竹筒饭(竹笋+糯米)的做法
- 研学课程:竹筒饭的图示做法_糯米版竹筒饭怎么做?
- 研学课程:竹筒饭(糯米-猪肉-豌豆)的图文演示做法
- 让智慧小农场走进中心学校,给孩子们补上“自然”“科技”“劳动”这一课
- 案例:中小学校园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升级改进?
- 自然教育:校园小型气象站建设布置方案,要注意哪些问题?
- 某小学(1-3年级学生)劳动实践活动记录及效果
- 小学劳动技能闯关赛:兴趣与劳动融合,深受孩子的喜爱!
- 幼儿园自然教育与劳动实践:“开心菜园”里的故事
- 劳动实践课“玩”出精彩,看看这所学校体验“小麦课程”吧!
- 田间研学课件案例: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的课件怎么设计?
- 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有哪些特点、模块?覆盖哪些学段?
- 亲子生活劳动课程:动手制作美食“黄瓜城堡”,品尝劳动成果
- 幼儿食育+生活劳动教育课程:动手制作传统小吃“驴打滚”
- 食农研学:红薯,木薯,马铃薯…各种薯,它们到底都是什么?
- 粮食主题研学课程:米的诞生,米的家族,米的旅行
- 亲子劳动实践课程:彩色蝴蝶卷(面卷)的制作教案
- 和萝卜一起去旅行(研学课程):萝卜的成长,收获,清洗,切丝,做汤,煎饼
- 野菜大家族研学活动:寻宝挖野菜,巧手制馅料,竞技做书签
- 南瓜研学课程:榨汁,煎饼,烤瓜,造型,溯源
- 食农研学课件:动手制作紫包菜煎饼,亲手做魔法变色科学小实验
- 生活劳动实践课件:彩色蔬菜馒头的亲子劳动实践教案
- 《了不起的蒲公英和车前子》:野菜专题研学活动教案系列
- 九月栗子笑哈哈:摸栗子,剥栗子,找雌雄,做甜汤(自然教育课程)
- 森林木屋小工匠课程:协作式劳动实践,启发性手工设计,互动性自然教育
- 农业劳动实践活动:给喜欢爬藤的蔬菜作物搭立生长支架
- 研学:和稻草做朋友去旅行,看看我们的稻草朋友都去了哪?
- 景山小学开展1+N套餐式劳动教育课程:家园课、职园课、创园课…
- 魔法地肤草的校园研学:采集种子,移栽定植,制作扫帚,美化校园
- 中小学校园农场:应该怎样规划实施劳动实践课程?
- 如何设置学校欢迎、学生喜欢的水稻主题劳动课程?
-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这所小学的“新劳动教育”值得点赞
- 组图:杭州举办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 上海经验:如何开办劳动教育“必修课”? 上海拿出这些实招硬招!
- 劳动教育基地活动案例:劳动中促成长,实践中育新人!
- 实用!校园劳动教育小农场创建及课程开发指南(免费下载)
- 校园研学劳动:草莓种子有性繁殖,1粒果实裂变为几十盆草莓
- 芝麻开花节节高:研学农场的芝麻劳动实践全周期课程
- 植物种植项目的研学劳动课程设计案例,走近校园走进家庭小课件
- 研学劳动课程:丝瓜的一生,播种育苗与种植管护全过程
- 研学劳动课程教案:会爬藤的丝瓜,会结荚的蚕豆!
- 劳动教育如何有效开展?长沙的这些样板经验值得学习!
- 湖南职院“1+2+N”劳动实践体系,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新路径
- 这所中学探索跨学科融合!打造有歌声,有思想,有汗水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 校园农场怎么创建?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课程设置指南(4月20日精选资料下载)
- 实用资料!劳动教育及研学基地如何规划建设?课程怎么开发?
- 劳动教育创新经验:”三研协同”家校社联动,共享”种子课程”搭建
- 研学:开“窗”的套盆种土豆,可观察土豆的生长过程,感受收获的乐趣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做好这“6结合”,实施效果成倍放大!
- 研学课程: 德国自然农法“土丘种植床”,模仿自然培育深厚的肥沃土壤
- 某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范例)
- 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研究项目选题:教育部首批课题立项名单有哪些?
- 二个劳动主题范例: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申报书:申报条件及申报材料(福州大学)
- 某市区中小学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校园劳动实践农场)
- 探索农耕研学劳动教育课程,让素质教育更“接地气”
- 研学劳动教育:世界级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布贴画手工制作课
- 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案例: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及创建标准
- 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区创建案例:常态化,课程化,清单化
- 劳动实践案例:如何将农耕文化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
- 红色研学劳动教育主题:南泥湾大生产与南泥湾农垦精神
- 重庆市人民小学劳育特色:城乡学校劳动大联盟,“劳动萌主”微信小程序
- 劳育:构建3742田园劳动育人框架,打造七彩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 中小学与农业大学:如何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模式?
- 桂中田园实践基地:日接纳500人,有哪些必修课选修课及特色课?如何收费?
- 农耕履历证,校园丰收节…一张“劳动清单”里的劳动素养评价故事
- 开辟农教融合新路径,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何开发研学劳动教育课程?
- 案例:实验小学的“五育”融合劳动教育,附劳动教育课教案
- 中小学包粽子劳动教育实践课来袭,附端午节活动方案
- 中小学“校园20分钟”劳动教育周活动方案(分区分年级清洁劳动)
- 食材料理-面点制作-厨艺烹饪:劳动实践课进校园,劳动技能大比拼
- 校园农场:如何自制蔬菜种子?播种时如何预处理?
- 校园种菜农场:哪些蔬菜一年四季可种植?哪些蔬菜是耐荫的?
- 劳动课: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在指尖上拨开大千世界
- 耕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校园阵地与校外基地开展耕读劳动教育?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 案例:中小学校园蔬菜种植基地简介特色及管理制度
- 依托农场,干农活,做美食:校内外多实践场域下协同劳动教育探究
- 幼儿劳动教育课程方案:彩色肥皂的手工制作活动教程
- 游戏化课程案例:探究性研学课程方案《蟋蟀音乐会》
- 中小学研学劳动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藤编艺》
- 特色动手课程:这所中学让叶雕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研学课堂
关于农耕文化带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的建议
【红网报道(2021-01-20)】湘潭市人大代表朱日晖建议,以农耕文化带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以下是建议内容:
朱日晖接受红网时刻记者专访。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错把麦苗当韭菜、错把大蒜当成葱……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五谷不分的情况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
农业稳,天下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必要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生产,亲近自然,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让学生参加农耕实践,是各级政府力推的一项重要任务。早在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提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成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20年,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明确了5项主要任务,强调要遵循青少年学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丰收节庆工作重要内容。
近年来,湘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教育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户外教育综合实践(研学)基地建设公益化、特色化、生态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地制约湘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为此我建议:
1.配套专项资金,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一是农村中小学校利用属地资源就近与乡镇或村部合作建设基地,适时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二是由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参与的方式,在城市近郊地区建设一批实践基地,组织城市中小学适龄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
2.严格准入制度,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按照劳动教育需求,由教育、农业、文旅等部门协同配合、顶层设计,开发出各具特色的精品研学路线。同时,严格制定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准入制度、认定流程和考评办法,对申报单位或农户的硬件条件、安全措施、配套设施、规范管理等进行严格认定准入,挂牌认定后进行严格培训与管理。
3.注重因材施教,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由教育、农业、文旅等部门立足劳动教育特殊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项目化、课程化的设计,共同研发不同学段学生农耕文化研学内容和课程要求,分阶段、分批次在适宜季节开展研学旅行,全面提升我市劳动教育的品质和特色。
4、实现与湘潭的传统文化、名人文化融合发展。围绕湘潭传统文化和名人文化的点位重点打造建设一批教育活动实践中心,把这些文化融入到实践中心建设当中去,实现与湘潭传统文化和名人文化的融合发展。
5、打造特色品牌。耕读传家是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深深烙印于湖湘学子的心灵,传承和延绵于湘潭的湖湘文化、红色文化和白石文化无不继承了这一基因。依托湖湘文化、红色文化和白石文化重点打造一批影响全国的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是有基础、有条件,也是有必要的。
成都市校长关于农耕教育融合课程的座谈会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观点:研学劳动教育产业风口下,切忌急功近利
魏虹(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我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眼见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投向教育,感到很欣慰。但资源多了,对其进行梳理、筛选的任务也重了。要先厘清概念,再判断各种教育形式与自己的适切性和匹配性。
先说“农耕文化”。文化要活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够体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摆在展厅。“研学旅行”是指以旅行的方式承载学习,考虑其操作性,武侯区已将这一提法改为“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则侧重知识、技能、能力、习惯、品格的融合发展。
总之,要规划先行,分步解决。要考虑以怎样的项目呈现,是课程的,还是活动的?是学校与基地共建,还是全部由基地提供?
作为一项综合性学习实践,它跨学科、跨学段、跨人群,不仅内容要科学条理丰富,还要有学习的辅助材料。想要做好,对专业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研学劳动教育项目首先要考虑商业模式,确保项目在经济上具备可行性;其次要考虑到研学劳动教育项目具有教育属性,涉及学校、学生、家长、主管部门及运营方等多方主体。运营方应当在提供品质研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同时,着力提升多方参与主体开展研学劳动实践活动的便利性。
现状:市场产品良莠不齐,学校诉求不一,订制服务亟待加强
田精耘(成都市西北中学外国语学校调研员)
我对劳动教育和农耕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曾经带领全校师生在教学楼的楼顶种水稻,不仅种了出来,还打成米煮了饭吃。
不过每个校长的管理风格和教学理念都不一样,要想牢固树立起劳动教育的价值观,校长要先转变观念。
作为学校方,对研学劳动实践基地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基地建设导向要紧跟政策导向,安全系数要高,软硬件都要比较成熟。其次,学习内容要丰富,如果是一天的行程,要确保有充足的收获感。教育资源要体现时代性,最好有前沿科技。最后,“泛研学”是个较好的提法,可以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操作上有更多灵活性;在课程共建方面,研发课程难度是比较高的,不同学校的老师是否愿意参加,能否胜任,课程研发出来后,知识产权归属也是要考虑的。
黄海涛(成都市第十七中学副校长):
我当老师很多年了,自认为学生现在欠缺的以及需要补课的,是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学生非常有必要在研学当中,体验这种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但另一方面,学生日常的学习已经很辛苦,目前很多研学是旨在让师生“放松”一下的,如果再有额外任务,怕会引起师生及家长的抵触。这就要求研学劳动在设计上更精妙,通过设置新奇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参与者不觉得累。另外,要能够将大部分学习任务在当天当场消化。
最后,研学劳动实践基地的资质问题是学校看重的,一般学校都是将活动托付给第三方来组织;对于首次合作的基地,要检视他们的资质,这样才能让家长和学校放心。
许放箭(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德育处主任):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研学劳动实践活动,因为组织得多,发现问题也较多。最突出的问题是,承诺的体验内容实现不了,比如,某网红村据说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豆瓣,但到了之后却被告知不行。另外就是资源的持续性,这次来可以,下次来不行了,感觉很不正规。最后,对方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只是带学生走马观花,这些导致研学目标完成度达不到要求。
我们的研学遵循“三段论”,比如去大熊猫基地,出发前两周就开始准备,现场研学时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回来后再进行成果展示。从网红打卡地到成熟的研学劳动实践基地,也需要不断磨砺,让研学不是一次性的打卡,而能够让学生每次来每次都有收获,循序渐进沉淀出成果。
李彤(成都市武侯区晋阳小学校长):
学生远离自然、远离劳动太久了,我的办学主张是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办一所蓝天下的学校,因此我带领师生开辟了一方种植园,积极开展研学劳动教育。
我认为,研学要打好三张牌:家庭牌、学校牌、社会牌。亲子教育,可做出多元、特色、优质的课程,但课程团队和专家顾问不能靠学校,要向社会招募,学校老师只是课程研发的执行者。
对于研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议向深处挖掘特色。例如,瑞士一家百年基地,专注做体育营地,分森林、平原、河流等不同项目,面向全球招募教练员。美国有个飞机坟场,把所有报废的飞机收集起来,吸引了很多游客,也是独一无二的航空爱好者乐园。我校还曾组织帐篷露营研学,虽然条件艰苦,但给师生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愿景:百校共建研学劳动实践基地,开放性研学,为学校和学生赋能
温泉(四川鑫华万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的劳动教育的提出,与以往有着不同的背景和诉求,它紧盯“高分低能”的教育弊病,紧盯AI时代全球创新能力竞争和国家人才战略的大局。
既有的研学劳动实践基地提供“菜单”,学校只能按菜单来点菜。我们希望打造的是“开放性厨房”,学校可以有更加主动、创造性的发挥,做出与自身历史传统、优势学科、既有的资源禀赋相衔接的课程。最后,每个学校都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其他学校还可以共享。
鑫华万象希望把空港花田打造成百校共建农耕基地示范基地,利用便利的交通枢纽的独特性,让学校教学和研学劳动实践基地更好地结合后,再展示在川内外的公众视线中。
我们理想的模式是,将研学劳动实践基地和辅助材料等开放给学校师生使用,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共建。学习内容不与教学大纲脱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最后,将空港花田打造成每个学校的花田,同时也是每个家庭的花田,每个学生的花田,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建设的痕迹。
我们还有个大胆的想法,将基地的打造过程也作为学习资源,开放给学生。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但教育者的眼界和胆识不能落后于孩子的成长需要。
王蓉(青羊区社区教育与青少年服务中心培训部主任):
我既是一名社区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心理学老师。农耕研学劳动实践基地与心理自然疗愈的场所有很多重合,学生在亲近自然和园艺劳动的过程中接受自然疗愈,获得饱满的精神和斗志,高效且愉悦地完成学习。这方面,四川园艺疗法协会和树德中学在理念和实践上都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合作打造农耕研学劳动实践基地,带给学生和成都市民全新的自然疗愈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