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34/119篇)
- 养殖新政策:种养结合补贴多少钱?
- 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县(市、区)认定名单的通知
- 不容小觑的黑水虻环保养殖场,变废为宝,商业价值巨大!
- 黑水虻昆虫处置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所在地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 广西金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正式揭牌:小蚯蚓尽显大生态循环威力!
- 牛粪养蚯蚓技术-怎样利用废弃牛粪养殖蚯蚓?
- 他家的“稻虾共作”,还养兔子干啥?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难点,其赚钱运营模式有哪些?
-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种养结合农业
- 可行性研究:以菜养鸡,以鸡养菜的模式可行吗?
- “种植+养殖+加工”结合模式好!实际操作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 2020农业商机关键年!“生态循环农业”经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 果菌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果业大县产值新增10亿不是梦
-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看看有哪些典型案例?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着力点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皖北这样打造“变废为宝”的扶贫产业
-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 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倾斜力度将空前,其特点和发展重点有哪些?
- 桑园公社:桑基鱼塘的升级版,桑基立体农业的新模式!
- 2021年畜牧和畜禽粪污量大县有哪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 如何申报2021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案例?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前景广阔,这些产业方向迎重大机遇!
- 国家抓紧编制2030年碳达峰行动和实施方案,整县试点推进屋顶光伏
- 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议设立全国农业碳交易中心
- 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 江西促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出台这个文件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苏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扬州市推出“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
- 中国农业科学院:11个研究所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国家“双碳政策”风口下,造纸龙头企业全力开发林地碳汇项目
- 碳汇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分析
- 宜昌建成4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上海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川渝农科院鱼菜共生技术受农企青睐,粮食产业园区设鱼稻共生基地
- 甘肃平凉市:生态循环农业走出新路子,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
- 生态循环农业:湖南探索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绥宁模式”
-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拟订《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 稻田生态循环农业:长春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宿州稻蟹每公斤卖到近200元
- 河南新野县与天津北辰区:实施循环农业,经济与环保双赢
- 《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广东启动农业对接RCEP成员国十大行动计划,海南循环农业发展结硕果
- 什么是低碳农业?天津市东丽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低碳农业
- 推动农业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粪污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方法
- 双碳农业数字化,如何推动农业双碳战略与数字农业的有效融合?
- 拥有1亩林地即可申请林业碳汇证,如何获取林业碳汇证及碳汇造林项目备案?
- 农业农村部发文:未来四年建设一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企业
-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 浙江公布首批林业固碳试点单位名单,广西启动千万亩林业碳汇开发项目
- 浙江庆元建设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安徽首单森林碳汇指数保险花落池州
- 宁夏建立全区林长制工作体系,湖南桃源启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即将到来,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
- 浙江温州出台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江西创建“湿地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 广西部署2022年林业碳汇工作,陕西宝鸡成功申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多地开展“互联网+植树”创新活动,市民可报名参与线下植树抚育活动
- 湖北荆州启动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三年行动,山东济宁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
- 甘肃评估六大片区草原碳汇潜力,山西签订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碳汇开发协议
- 森林经营,事关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附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要求
- 广西:召开林业碳汇工作专题会议,拟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及油茶林下经济
- 广西东兴发现古树新种,湖北咸丰百年古树成游客打卡点
- 森林生态科普解读:森林是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 促推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福建武平发放绿色金融新产品“碳金卡”
- 福建将乐青绿开辟“碳库”新路,云南高质高效发展花卉产业
- 县区森林资源开发项目案例: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议书
- 贵州发放首张林业碳票,农业碳票的制发流程介绍
- 福建:尤溪完成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三明“三多模式”营造碳中和林
- 陕西平利县与福建将乐县创建生态司法碳汇教育实践基地
- 新余推进国储林PPP项目建设,安平开启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 CCER项目:哪些项目可申报?如何准备及评估?开发流程怎样?
- 四川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浙江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福建将乐县探索碳汇造林新模式,安徽举行林业碳票首发及交易仪式
- 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
- 江西吉安打造国储林建设新模式,陕西宁陕首宗林业碳汇项目成交
-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印发:涉及6项重点任务与10项重大行动
- 浙江常山探索油茶碳汇价值开发,山西太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调研
- 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主题:发挥林草碳汇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福建将乐县启动FSC竹林认证,浙江安吉县竹林变“碳库金库”
- 粤港澳第3届自然教育季正式启动,福建清流县开启碳中和示范林建设
- 四川泸州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设,安徽召开林业项目市场化推介会
- 四川洪雅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云南举办首届竹资源创新交流会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广东潮州召开林业碳汇培训会,湖南桂阳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 全国各省市林业碳汇政策汇总: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规划发展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向10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17.8亿元
- 浙江农林大学成立碳中和学院,贵州首张竹林碳票发行
- 福建将乐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浙江龙游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预交易落地
- 广东东莞:打造林业生态惠民“新宠”,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 浙江签订首单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农行发放一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 宁夏西华山:探索生态保护新途径的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经验
- 谋求新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天津启动低碳计量示范项目
- 广西林业碳计量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发放2951亩首批林地碳汇权证
- 农发行总行: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上线,披露2022年第3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
- 上海持续开展林业碳汇调查,广西高峰林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显成效
- 陕西咸阳成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安徽首个林业碳汇开发基地揭牌
- 国家发改委: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项目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 广州市着力林改打造“碳汇宝库”,湖北宣判首例碳汇补偿民事诉讼案
- 零碳村镇项目: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启动,打造黄河岸边“零碳村庄”
- 何谓气候智慧型农业?各国如何应对?附中国的相关项目案例
-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 湖南石门县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湖北宜昌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林业碳汇:云南举办专题讲座,浙江发布10大树种,菏泽开发首个基地
- 江西开发CCER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湖南株洲斩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山东东营落地首笔湿地碳汇价值综合保险
- 浙江探寻“不动产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深圳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 加大扶持,编制实施方案,2023年建设1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
- 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启动,多地落实精细化管理
- 水稻上山质疑不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出面解读
- 山西出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吉林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 广西力争2025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辽宁推进绿色低碳农业高效发展
- 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开发的规划要点、实践探索及实践案例
-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如何做好低碳农业的科普宣传及展示?科普宣传语有哪些?
- 安庆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评估价值:33亿-375亿元
- 2017-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扶持
-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 2017中国循环农业论坛:专家评说生态循环农业
- 项目设计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养分管理计划
- 生态农业9大经营模式!与循环农业有何区别?
【经济参考报(金书秦、林煜)】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碳排放源和碳汇系统,理应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农业碳排放有三个结构性特征:一是农业排放以“非二氧化碳”为主。甲烷、氧化亚氮这两类温室气体占比超过70%。二是碳排放来源从种植业、养殖业各占“半壁江山”逐步发展为种植、养殖、能源消耗“三分天下”。三是机械化带来的能源消耗成为农业碳达峰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截至2018年,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达到2.37亿吨,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占比已达农业碳排放的27.18%,超过化肥成为第一大排放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投入品减量、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在减少面源污染的同时,协同降碳的作用初步显现。当下有序推进农业碳达峰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减碳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双升,农业生产规模、开发强度持续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可能带来更多排放;另一方面,农业经营规模较小、过程复杂,致使农业碳排放核算困难。
考虑到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且农业排放以非能源消耗导致的“非二氧化碳”为主,农业虽然不过度强调能源消耗目标,但须将碳排放强度纳入“十四五”目标。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相关监测体系和台账建设,摸清家底,使减排工作有据可查。
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协同实现碳减排。绿色发展与碳减排具有高度一致性,要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定提升农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挥乡村在碳汇方面的功能作用。
加快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探索进入碳交易市场。从已有研究来看,农业碳排放核算参数不统一、要素不全面,缺乏公认的核算方法。要尽快启动农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学研究,形成一套管理部门、生产主体、碳交易主体公认的核算方法体系,为农业进入碳市场奠定方法基础。要充分利用农业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将农业碳减排纳入碳交易市场。初期可在农业绿色发展基础较好、营商环境优良、改革精神足的地方,以县为单位,选择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组织程度较高、市场意识强的主体,率先开展试点。
用好财政手段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建立健全绿色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财政和金融要加大力度支持化肥农药减量、秸秆利用、地膜回收、国土绿化等环境友好行为,为农业减排和固碳持续提供激励。要特别注重农业机械节能降碳,将节能降耗作为进入农机补贴目录的重要标准。
专家解答: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从多位代表委员拟提交的提案和建议内容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农村应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呢?为此,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
记者: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有哪些?
赵立欣: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主要包括降低强度、提高固碳、可再生能源抵扣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量或产品的排放强度。如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控制甲烷、提高肥效降低N2O排放,以及改善动物健康和饲料消化率控制肠道CH4,提高畜禽废弃物利用率和效率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等措施,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二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和草地固碳增汇能力。包括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和草畜平衡等,通过提升农田草地有机质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转农田从碳源到碳汇。据专家估算,按照目前国际计量要求,不包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我国农田和草地土壤固碳量分别为1.2和0.49亿吨二氧化碳。
三是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抵扣生产生活能源碳排放。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可生产生物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燃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抵扣生产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记者:我国农业农村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何难题?
赵立欣: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肉蛋奶和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将持续增长,在保障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前提下,实现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压力较大。
一是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落实难度大。虽然我国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领域开展了多年研究,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固碳技术进行了部分试验,研发和筛选了减排固碳技术,但减排效果、成本、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还有待于示范验证;部分技术操作繁琐,使劳动力投入或生产成本均有所增加,需要依赖国家财政补贴,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在种植业方面,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减排固碳的规模效应难以显现,缺乏减排固碳技术标准和规程;在养殖业方面,饲料饲草质量差,单位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短期内提高饲料质量难度大;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成本效益低,需要国家补贴,亟需进行技术创新,研发颠覆性技术,探索区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缺少专门政策和系列化标准。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协同减排固碳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没有颁布专门的气候变化法律法规,针对农业农村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尚属空白,也未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导致减排固碳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及有效实施面临较大障碍。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缺乏专业研究平台。由于过去对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没有明确要求和约束性指标,造成农业农村领域不仅没有清晰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也没有专门从事农业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机构。相关研究分散在不同的单位,无法整合各方力量,开展系统的碳达峰碳中和理论、方法、技术和政策研究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农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研究平台。
记者:您在今年两会中对于农业农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何具体建议?
赵立欣:研究提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根据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保障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预测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和达峰时间,评估减排、固碳与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潜力和成本,提出农业农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技术路径。
加快制订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法规。尽快制订颁布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建立低碳消费制度,通过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稳定与可持续。
制定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政策和考核制度。建立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农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和考核制度,建立农业农村碳中和核算和监测体系,定期编制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形成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固碳和能源替代年度报告和核查制度;将碳达峰、碳中和与面源污染防治一起纳入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考核指标中,逐步形成减碳控污协同的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支撑。建议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设立专项开展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研发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发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渔机械、屠宰加工及储存运输的节能装备;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体系;集成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固碳技术模式,在农业绿色先行区、区域典型村镇、大型种养企业,开展减排、固碳、能源替代等示范,为实现“碳中和村镇、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成立专门机构开展碳中和相关工作。建议成立专门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机构,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任务和工作要求,研究制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制度,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创新,承担国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监测、核算与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