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印发《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如何理解其重要性?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180/281篇)

江西省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2021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赣发[2020]27号),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意见》提出,要将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无缝对接,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劳动实践基地;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针对不同学段、类型的学生特点,分别设置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中小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遗传承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掌握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基本劳动习惯;依托江西特有的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教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纳入研学实践课程体系。

江西南昌市印发《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如何理解其重要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南昌市教育局于2021年2月开展了南昌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暨征文评比活动。经专家认真评审,全市共评出269篇优秀案例和作文。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发挥研学实践的育人功能,4月24日,由南昌市妇联、南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组织的“劳动教育主题亲子研学”活动正式启动,20余组家庭报名参加了活动。研学老师带领大家认知了营养钵的制作方式和意义,孩子和家长们撸起袖子当起了“农夫”,体验农耕之乐。

南昌市印发《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021年8月5日,南昌市教育局印发了《南昌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全文下载地址:南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该《南昌实施方案》提出,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非遗传承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每月确定一天设为劳动日,让学生养成基本劳动习惯。

江西南昌市印发《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如何理解其重要性?

《南昌实施方案》要求,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幼各学段。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和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分别设置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VR、非遗传承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掌握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基本劳动习惯;要将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无缝对接,引导学生走进农村、普及农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在研学实践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职业学校要以“提质创优”为引领,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实践体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南昌实施方案》明确,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各县区、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全面系统加强劳动教育。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每学期不少于 16学时。学校开学第一周或寒暑假设立劳动周,每周五下午要开展校内集体劳动,每月确定一天设为劳动日;毕业班可在毕业前夕设立劳动周,主要以集体劳动为主。

《南昌实施方案》还提出,要分级设置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和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注重生活性,初中劳动教育注重广泛性,高中劳动教育注重服务性。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在德育教学和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中渗透劳动观念内容,在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江西南昌市出台《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如何理解其重要性?

如何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劳动教育的落实可以使学生们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优良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二是使学生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怎样结合实际落实劳动教育实践?

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劳动内容与形式。劳动教育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合理配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新的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遵循教育规律,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把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彰显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坚持综合实践实施,形成协同育人格局。一方面,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作用,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倡导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力量,要开好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切实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另外,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利用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协同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