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呼唤“高素质职业化农民”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126/209篇)

当今中国的农业农村处于变化最大、发展最好的时期,也处于矛盾集中、挑战严峻的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靠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无法承受经济社会发展之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后曾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投入要素的作用,必须有两个重要条件:相配套的农业制度、相配套的新型农民。农业现代化,不能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获得,必须要有一批能够洞悉产业趋势、参与社会交往、融入城镇化进程的新型农民。这是时代呼唤,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呼唤“高素质职业化农民”

农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源头,农民永远是人类其他人群的衣食父母。今天的中国,要保障13亿人吃上饭吃好饭,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是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文明水平。创造条件让农民走向职业化,成为自身领域的行家里手,对于探索农业现代化及创意休闲农业意义重大。

真正对农村发展起长远作用、决定作用的,是让最广大普通农民的整体种植能力提升,而不是鼓励和变相鼓励“考证”。只要广大农民真正能够拥有更多的生产能力、科技能力,让新的市场化思维逐步占据主流,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才能根本上改观,农村生产力和农村活力才能真正得到大幅度的释放。

中国“三农”问题存在时间长、积累的矛盾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才能解决,才能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首先,对于农民,今后不存在生下来就是农民的情况。农民和医生、教师、律师等一样,应该是一个职业,不应该和身份、户口等联系起来。再说直白点,农民就是产业工人中的“一种”。其次对于农村,部分农村衰退消失是历史进程,谁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农村的出路在于庄园化,既是产地,又是观光地,还是宾馆、饭店以及汽车旅馆。

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呼唤“高素质职业化农民”

最后对于农业,不能就种而种,就养而养,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逐步实现产、加、销,贸、工、农、旅、养一体。总而言之,农民职业化、农村庄园化和农业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一是国家和政府有关方面,应该出台更多的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向广大农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让更多的基层普通农民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市场创业,比“扶持”极少数人成为“高级职业农民”更有意义。

二是进一步夯实相关法律构建工作,为“谁来种地”问题设立制度保障。针对职业农民专业种植技术、营销知识以及资金扶持方面的现实需求,有关部门应当统筹公共财政资金及人才培训资源,在培养农业主体经营者专业素质的同时,为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标准化服务。期望在政策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扶持下,大批新生代职业农民能够脱颖而出,合力推动我国现代农业驶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