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172/281篇)

【摘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劳动所得,比如微视频、农事劳动手记、果蔬绘本、农具制作、劳作漫画、劳动号子、打油诗等。如何让孩子爱上劳动,能够“真实劳动”?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研究基地优势,弥补学校劳动教育的短板?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农业劳动的价值传承与形式创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南亚热带植物园所做的是一种尝试,希望与学校、家庭并肩前行,推动劳动教育持久开展、扎实深入。

 中国教育报: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来源】 中国教育报;作者:陈英敏、武丽琼、张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普教育中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农业始终是人类最原始最古朴的发展根本——农业劳动一直是农业生产的必需过程,具有不可忽略的教育价值。然而,今日强调农业劳动教育,并非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教育=体力劳动”的简单回归,因为农业生产已发生深刻变化,产业变革、科技发展正前所未有地形塑着农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新形态如火如荼,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实现新时代农业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亚所”)建于1954年。作为国家级的农业研究基地,南亚所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广东省高层次培养人才等农业专家近20人,建成“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国家土壤质量湛江观测实验站”“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湛江试验站”等19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展示科技赋能下劳动新形态得天独厚的场域。南亚所所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近日,实践基地迎来首批学子。700名“未来劳动者”在基地垦田种地、培土育苗,进行了农耕的初体验,彰显了农业科研基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的使命担当,也展现了南亚热带植物园对劳动教育这一时代命题的探索与践行。

 中国教育报: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润物无声,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

边耕边读、半耕半读是具有中国气派的传统,这一方式孕育出的文化始终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氤氲着勤劳、奋斗、创造等劳动精神,是有形的田畴、田野与无形的信仰、精神家园合二为一的价值坚守与继承。南亚热带植物园一直注重利用农耕文化所包含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引导、创造、塑造孩子的集体人格。一是在2019年结合南亚所建所65周年的图片展、书法展,回顾院所65年的春华秋实、栉风沐雨的历史,让学生直观地触摸、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历程,渗透着国家认同情感逻辑下的知农爱农兴农的经验积累和人格熏陶。二是编写农业劳动印迹、农业生产劳动基础技能、农耕文化人物精选、农耕格言精选等宣传册子,为到劳动实践基地的学子提供文化上的引导,引领孩子的成长。三是将劳动体验基地的环境创造与自然结合,把劳动标语、师生劳动感悟、二十四节气知识等悬挂在墙上,让学生在可观可感的环境氛围中,了解节气、物候与农耕的关系,领悟农耕文化、文明的精髓要义,体认遵循规律、尊重自然的亘古至理。

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劳动课程

两年来,南亚热带植物园依托南亚所的场地、设备、人才资源,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新时代农业劳动教育课程的升级换代,统筹考虑劳动技能、职业角色、劳动情感、创造性劳动等要素,以课程群的方式统整,构建了“新时代梦想农场”多元、系统的课程体系。“新时代梦想农场”课程体系聚焦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育人目标,经由认识农事、体验农场、探究农学三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维度,力求实现研究主题的纵向贯通、横向渗透,以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作用。其中,认识农事主要是了解农俗、认识农具、走近农业、经历农贸等课程;体验农场主要是种植体验、采摘农产体验、品尝农产体验、亲近新型农业;探究农学主要是前沿农业研究成果科普、课题引领(比如病虫害防治课题)、生态保护、藏粮于技等既基于南亚所条件、时令物候特点,又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兴趣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研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中国教育报: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强化评估,推动劳动教育规范开展

南亚热带植物园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为非正规的文化空间,与学生的联系往往脆弱而带有偶然性。因此,如何关注到每个学生,并作持续性评价,是我们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是探索构建学校+家庭+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新机制,促进学校阵地、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家庭社区阵地衔接互动,推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这一机制沟通、确证三者间关于学生个体劳动的具体信息,为学生动态档案的记录收集提供基础性数据,也为劳动素养的完整性考查提供支持。

二是评价的综合性与层次性耦合。劳动可以树德、培智、育美、健体,在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中对其他“四育”具有渗透性。南亚热带植物园评价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评价学生的种植时,强调其理性维度的素养,对种植工具的认知、对种植过程学理的掌握利用,但更看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成长、情感体验,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表现。相较于小学高年级,一、二年级更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劳动工具等的基本感知,七至九年级则在价值观以及思维层面作更为深入的要求。

三是劳动成果物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劳动所得,比如微视频、农事劳动手记、果蔬绘本、农具制作、劳作漫画、劳动号子、打油诗等,来唤醒学生的劳动内在自觉,调动劳动的热情,劳动过程因多元、丰富的分享、外化而增值,实现了评价的正向激励和积极引导作用。

如何让孩子爱上劳动,能够“真实劳动”?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研究基地优势,弥补学校劳动教育的短板?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农业劳动的价值传承与形式创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南亚热带植物园所做的是一种尝试,希望与学校、家庭并肩前行,推动劳动教育持久开展、扎实深入。

(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省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20A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