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推进“全链条”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探索“全劳动教育”模式?

本文隶属: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第20/125篇)

济南市推进“全链条”中小学劳动教育!

【大众日报记者 王原 通讯员 曹磊 陈敏 报道】3月19日,济南市召开全市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会议。济南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品木,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纮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

济南市推进“全链条”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探索“全劳动教育”模式?

会上,长清区教体、市中区教体局、历城区初级实验中学、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分别作劳动教育区域工作经验分享,长清区博园小学提供劳动教育课堂现场展示。与会者集体参观考察了长清区金谷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会议印发了《济南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围绕课程体系构建、劳动教育指导师队伍、课堂教学范式构建、特色实践活动组织要求、特色劳动教育作业研究、劳动素养评价、实践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明确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制度框架,提出“全链条”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路径。

王品木说,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要站在全市教育优质高效发展和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高度,制定劳动教育的推进策略,重视和提升劳动教育内涵价值。他要求,“要从最基础的爱护校园、清扫教室做起,从最基本的家庭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做起”,做好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的结合,盘活多方资源建立一系列劳动教育基地,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育不是一阵风”,要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立足校内校外两个阵地,不作秀、不摆拍、不搞形式主义,创设劳动教育真场景、布置真任务、获得真体验;“要培养学生的劳动品格”,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开发不同的劳动任务,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和评价制度建设,形成体系,接续培养;“要落实教育减负”,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科学设计合理布置劳动作业,不能增加学生负担,不能让家长代为完成,紧紧围绕劳动育人,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要推动劳动教育全面开花”,各区县争创劳动实验区,各学校争创劳动示范校,培育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济南特色”的典型经验案例,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王纮以“四课”诠释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课”,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是家庭教育的常态课,是社会教育的公共课,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工作的“硬核”要求。各学校要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起点,要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机会,建立家庭教育劳动清单,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一起做”。社会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结合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王纮就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明确四方面的要求:

一要加强学习,摆好劳动教育的“位子”。劳动教育既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力量。二要不断丰富课程体系,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子”。要完善课程系统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家校社一体化推进。三要站稳课堂主渠道,立好劳动教育的“柱子”。要创新教学方式,将地域特色融入到劳动教育,组织学生生产劳动实践,延伸劳动教育知识广度,实现“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愿劳动”。四要完善创新评价方式,拿出济南劳动教育的“样子”。要科学设计评价体系,科学实施评价过程,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长清区政府副区长周波、山师大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王玉璋、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各区县教体局分管局长、基教科长、部分中小学校校长与部分媒体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济南市推进“全链条”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探索“全劳动教育”模式?

探索“全劳动教育”模式 构建整体联动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态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金牛区坚持“劳动教育与教育综合改革配套、与深化素质教育衔接、与提升核心素养同步”,针对淡化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忽视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实践锻炼、轻视生存劳动和创新劳动内生体验等问题,着力创新实践机制,探索出“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的区域劳动教育推进模式,建立了一套符合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的劳动育人体系。

一、一核引领,明确育人目标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作为创造幸福人生的“第一教育”,以培养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学生为核心理念,着力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塑造劳动品格、提升劳动技能。一是情感维度。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自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二是品格维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学会交往、学会关心、学会担责,锤炼勤劳善良、智慧坚毅、乐于担当的劳动品格。三是技能维度。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探究合作、自主学习、增强技能。三个维度共同构成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核心教育观,指引劳动教育组织体系、课程体系、育人体系、评价体系建设。

二、双向贯通,深化发展内涵

一是遵循育人规律,推动全学段贯通。制定《新时代金牛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幼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幼儿园阶段以游戏活动、感知劳动为主,小学阶段以习惯养成、劳动体验为主,中学阶段以理解劳动、掌握劳动技能为主,形成学段递进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推行劳动教育“必修 选修”“普及 提高”模式,形成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特色发展、适应个性的课程体系。以“劳动护照”为载体,建立15年贯通的中小幼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二是挖掘育人价值,推动全学科贯通。依托金牛“T N”星光教师培养计划,坚持劳动教育素养与教学专业素养同步提升,培养复合型劳动教育指导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和价值,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探索实践性、体验型、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三轨同步,拓展教育空间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场景的融合,形成“三轨同步”的劳动教育立体空间格局和劳动价值追求。以学校劳动为基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打造特色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建立了全兴小学种植田园基地、金建小学气象科普基地、五丁小学三创体验基地、金牛实验中学科创实践基地、张家巷小学熊猫创意基地等一批校内特色劳动教育基地。以家庭劳动为延伸。编制《金牛区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指南》,分学段确定家庭劳动教育实施内容,将家庭劳动纳入寒暑假作业目录,让家庭成为开展劳动教育最灵活、最便捷、最持续、最具实效性的劳动教育阵地。注重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的有机衔接,低年级段开设相关家务劳动课程,成立家长劳动教育讲师团,加强习惯培养和劳动体验;高年级段依托不同家长的职业资源,建立家长职业劳动讲堂,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职业做准备。以社会实践为补充。依托“绿道 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充分挖掘成都公园城市、生态绿道育人价值,并发挥金牛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聚集的优势,建立公园绿道、城市社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已与国家动力实验室、中电十所和二十九所、西南交大等20余个单位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辖区所有街道协同共建全覆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四轮驱动,构建实践体系

一是建立“中心 联盟 示范”的组织实施体系。成立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中心,承担区域劳动教育牵头引领、课程开发、督导评价等职能。建立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联盟,搭建中小学、高校科研团队、企事业单位劳动教育互动交流平台。开展劳动教育星级学校评选,高标准打造学校劳动教育先行样板,建立质量化、体系化、动态化评定体系。

二是建立“基础 特色 平台”的立体课程体系。夯实基础课程,中小学开设每周不少于2课时的劳动教育课,幼儿园开展以游戏体验为主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校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形成了交子课程、叮咚课程、遇见蜀锦、微风田园等一批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研发“金牛部落”APP,搭建劳动教育课程、阵地、师资、智慧评价等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三是建立“教学 实践 创造”的综合育人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学科渗透,积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精神、劳动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广泛开展校内劳动活动,依托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每年5月确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成立中小学创客教育中心、创意教育工作室,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是建立“护照 考评 勋章”的多元评价体系。推行“劳动护照”评价模式,目前已由1.0版的“劳动护照”升级为2.0版的“云端劳动护照”,依托“金牛部落”APP探索过程登记、积分评价、大数据分析等智慧评价。坚持分级考评,建立完善区、校、班三级考评机制。实行“劳动勋章”典型评价,开展“劳动能手”“劳动标兵”“劳动达人”评选活动,推动“学生 同伴”“企业 社区”“老师 家长”等家校社多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