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是撬动县域产业链的新工具,怎么做好休闲农业产业链延伸?

本文隶属:农村乡村产业融合(第20/188篇)

休闲农业是撬动县域产业链的新工具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工作,旨在创建一批资源独特、设施完备、业态丰富、创新活跃、联农紧密的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休闲农业升级版。目标:到2025年建设300个在区域、全国乃至世界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形成一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集成创设、资源要素激活、联农带农紧密的休闲农业创业福地、产业高地、生态绿地、休闲旅游打卡地。

休闲农业是撬动县域产业链的新工具,怎么做好休闲农业产业链延伸?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综合体,涉农多产业加在一起,会产生出很多产品。对于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来说,休闲农业综合体的基础是特色种养殖产业,不一定规模大、数量多,这是农庄特色竞争、持久盈利、持续发展的根本。无农不强,无旅难富。创意生产多元化的新、奇、特农产品,和延伸开发餐饮、研学、亲子、休闲、科普等,是农庄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项目产业链。农庄根据自己的特色种养产品,衍生系列文创产品、独特体验,一般都是市场上和其他农庄购买不到、体验不了的,成为引人、吸金的秘密武器。

高效的、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必须要以特色竞争力的第一产业为依托,衍生二三产业(美食、研学、科普、培训、民宿、拓展、体验等等)文创打造,多方位开花结果,形成独有的典型主题符号。更重要的是,这种特色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且不易被模仿和取代。

怎么做好休闲农业产业链延伸?

休闲农业产业链上涉及的参与主体众多,有企业、园区、农户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的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度假等为主要形式的第三产业。每个主体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同,谁在产业链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首先,我们要确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建设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样可以责任明确、利益清楚、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我们还要考虑龙头企业以哪个产业为主导,农业生产型、产品加工型还是休闲旅游型?

休闲农业中农业的休闲功能是其突出的特点,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过程,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性更多,因此,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形式的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链最为合适。

1、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链接机制。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链组织的形成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对此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种成本是一种交易费用。市场结构通常是不完善的,企业具有以内部一体化替代市场组织的作用,能够以市场交易“内在化”来克服市场结构的缺陷。产业链组织中的“龙头”企业支配资源配置,将市场交易内部化,可以节省交易费用。

多个产业链的主体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又客观存在自我利益的追求,相互间在进行产品或服务供需交换、谋求共同战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利益差异与冲突。

因此,为了实现农业产业链合作企业的共同战略利益,使加盟产业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就必须形成一种长期合作博弈的机制来加强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使得成员企业能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这种机制就是混合纵向一体化连接方式。这种模式就是以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主进行产业链设计,按照专业、高效和运作经验的原则,将某些环节以某一利益主体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经营,而又与其他利益主体在某一(些)功能环节以合同契约进行联结。

休闲农业是撬动县域产业链的新工具,怎么做好休闲农业产业链延伸?

2、建立“公司+园区+农户”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公司 农户”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农户组织程度不高造成交易成本巨大,而且各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小农户的利益。

农业园区的建设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具有先进性。在“公司、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中,公司是主导:确保园区的统一设计,生产标准的制定,投人物资(化肥、饲料等)的供应,技术指导,回收、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广,贷款担保公司的组织。

园区是关键:公司有园区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公司有权对进园区的人进行筛选,进园区人员必须服从公司管理,可以对投入品进行统一管理,监督实施很容易,确保完全收购。

农户是生产主体:农户投资,全额投资或投入流动资金或承包生产;农户生产,投资人自己当种植者,以农户为生产单位;农户是独立的经营者,可以自己决定生产规模、内部考核办法、内部分配等。

3、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链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而产业链的效益取决于“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其中品牌是终端产品实现价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没有终端产品的品牌溢价就没有整个链条价值的提升,风险就无法避免。传统农业产业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各链条的行情风险无法因为品牌溢价而避免。

标准化是品牌的保障,正是由于标准的严格执行,品牌才能有溢价的空间。规模化就是将产业链模式复制放大,取得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