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启示录:美日智慧农业发展,国外5大智慧农业模式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115/209篇)

中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基础雄厚,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专业人才少,智慧农业只在少数地区进行了试点。美国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逐步构建了覆盖农业的全方位智能农业系统;日本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将“经验”转化为“数据”,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竞争力。

在90年代,美国用于农业科技的经费就达到了600亿美元,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仅为0.77%,远低于全国科研投资强度1.7%的水平。中国农业技术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仅为43%,发达国家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中国农业技术和科研投入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还是太大。

农业发展启示录:美日智慧农业发展,国外5大智慧农业模式

美国: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农业生产全流程

以大型家庭农场为主要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具备的人力成本较高、人均耕种土地较多特点,的美国农业需要借助机械化和数字化来降低农业成本。从播种、管理到收获环节,信息技术全面覆盖。

在播种环节,将天气、土壤等农业生产参数信息与耕地、能源等资源信息以及市场信息、劳 动力信息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从而得出最好的种植方案,并根据当地土质情况以及气候变化种植合适的作物。播种中,使用智能机器人、智能农机等智能设备完成播种自动化,如智能喷药机按照设定的路线施肥、打药。在管理环节,通过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农场内的温度、湿度、风力、雨水等信息,精准确定每个地块的播种、耕作时间; 在收获环节,通过使用智能收割机、智能采摘机等智能机械,实现大规模高效率采摘。

日本:有针对性地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日本农业的特征就是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农业占比较大。政企合力共同推进 “智慧农业”,开发了一个国家平台 (WA-GRI) ,使得分散在 ICT 供应商和农业设备制造商手中的公共数据得以聚拢,为创造更高质量服务提供支撑。政府鼓励 IT 企业 “跨界”进入农业技术研发领域。如,东芝采用先进的电子遥控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组合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光、水、土和肥料,批量生产各种蔬菜; 通过投入远程影像技术,减少了农业生产所需的管理人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改革开放 40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基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截至 2020 年 3 月,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 2020) 》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仅 8. 2%。可以说,我国智慧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2019 我国综合机械化率为 69%,美国、日本则达到 99%以上,我国与美、日差别较大。此外,从农业物联网应用上来看,美国 80%的农场已用上农业物联网,从农业机器人的应用来看,日本已经进入了农业机器人的时代,而中国还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中国农业正面临当前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劳动人口的老龄化严重,加快智能农业的发展,以弥补农业的缺点的同时,还应该从大局,使用现有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启示录:美日智慧农业发展,国外5大智慧农业模式

国外5大智慧农业模式

1、美国:农户通过电脑、手机或者iPad,实时了解农场的土壤结构、作物长势、灌溉施肥、农作日志、病虫害情况,并且可以预测收成、预估盈利和管理库存。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逐渐兴起了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方式,构成一个连接农户和消费者的在线市场平台。

2、德国:在开发农业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研发“数字农业”技术。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们进行精细作业。

3、日本:已有一半以上农户选择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也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4、澳大利亚:搭建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研发各种便于农民使用的智能应用软件,供农民免费使用,还开发了全覆盖的定位系统,农户可以借助GPS精确耕作,合理布局作物。

5、新西兰:大力发展宽带基础设施,覆盖郊区及农村偏远地区,同时将信息化融入生态农业旅游,使农户、当地企业和游客之间形成良好的融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