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循环农业论坛:专家评说生态循环农业

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117/119篇)

2017中国循环农业高峰论坛于本月在河北省滦平县举行。专家表示,积极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承德循环农业项目为各地构建、延伸生态循环农业链条提供了新样本。与会农业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当前,各地都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那么生态循环农业究竟该如何打造?如何助推农业品牌发展? 

通过农业模式创新,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认为,农业生产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重产量到重产能的转变;二是从主要满足量的增长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质的需求的转变;三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从原来的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跨跃;四是从一产为主向三产融合提升。“只要产业链延伸了,产业融合搞上去了,整个产业的附加值才能提高,竞争力才能增强。”张天佐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洪远表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和要求。要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转变,由过去主要由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农产品监管也是一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40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00万家经销商,监管难度很大。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抓好生产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其次抓市场营销环节,通过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绿色有机认证,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

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马利民表示,近三年来,河北省以推进农业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京津冀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高效农业、链条农业、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

承德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吴清海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承德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承德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为种植和产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健康“好食品”提供了充足“养分”。承德正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安全,着力让更多优质健康的“承德食品”走入京津、迈向高端。近年来,承德倡导“循环理念”,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最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特色旅游农业园区建设、特色民俗文化开发、沟域经济六位一体融合发展。

吴清海介绍,截至目前,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到318家、产品331个,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140万亩,丰宁、围场、隆化三县还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滦平县兴春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等4个园区被农业部列入2017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探索了部省级示范场周边主体小循环、种养结合示范区及有机肥厂周边主体中循环、县域内主体大循环的治理模式。通过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工作,全市15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切入点、着力点,其中的生态循环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新的经营主体和典型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产生的。兴春和农业园区的循环农业项目体现了资源互为利用,开发互为条件,经营互为需求,产品互为衔接,是一种资源再利用、空间再拓展、链条再延长的集约模式。

承德兴春和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玉芬对兴春和循环农业作了详细介绍。她说,承德兴春和农业集团已初步形成了集养殖种植加工、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园区配套布局,实现互为原料、循环利用、持续发展。利用奶牛的牛粪,再加上养殖蛋鸡日产的鸡粪与玉米等秸秆混合后,做成食用菌培养料,生产富硒野生双孢菇,蘑菇的废菌料再添加部分牛粪和鸡粪又可以作为养殖蚯蚓的基料,生产出的蚯蚓加工成干粉可作为蛋鸡的饲料,蚯蚓粪又是生产蔬菜和饲料玉米的肥料,蔬菜加工的下脚料又是鸡和奶牛的饲料。由此形成一个完整、无废弃物排放、相互转化、互为产品、永续利用的生态循环链圈。此外园区规划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区,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和生产、生活、生态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