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春锣,认农具,栽种苗:北京教学植物园与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160/281篇)

北京教学植物园“敲春锣庆春耕”

敲春锣,认农具,栽种苗:北京教学植物园与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开场仪式

“第一锣,神清气灵。第二锣,国泰民安。第三锣,天下太平。”4月10日下午2时,随着北京教学植物园作物区内响起三声清脆的锣声,“敲春锣庆春耕”也开场了,孩子们随老师一起感受中华传统的春耕文化。

据了解,4月10日,60余名中小学生通过网络预约报名参加了在北京教学植物园内举行的第一届“中华小农人”春耕劳动体验,截至当日17时,园内共举办4场活动。

敲春锣,认农具,栽种苗:北京教学植物园与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老师指导孩子们辨认种子

春耕会播种什么,又会用到哪些农具?园内的老师们将菠菜、芫荽、刀豆、萝卜的种子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对这些平日里并不常见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拿起每一粒种子细细研究讨论,不时向老师提问。随后孩子们又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一认识了铁锹、耙子、锄头等传统农具,此时的很多孩子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要去地里亲手耕种一番了。

敲春锣,认农具,栽种苗:北京教学植物园与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孩子们在田间耕地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田间,有的用铁锹翻土、有的在耙地找平、有的学挖沟做垄。平整好土地之后,孩子们便开始播种栽苗,在地里撒播菠菜和芫荽、挖穴播种萝卜、贴着拱架种下一排排刀豆、扁豆……另外几畦地里,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在垄上确定株距,然后将红薯的幼苗和土豆的块茎一个个种下,又从压水机里打水来给地浇了水。许多孩子虽是第一次下地种田,却做得有模有样。

来自体育馆路小学的施子恩在地里干得格外卖力,为了今天的活动他特意带了一顶草帽,颇像一个“小农民”,一番劳动之后,他的小脸变得红扑扑的,汗也不住地流。子恩拍了拍沾满了泥土的手,兴奋地说:“这样的活动实在是太棒了,之前我都不知道日常吃的这些东西都是如何长成的,平时在课堂上也学不到,这次能亲手种植,感受特别真实,改天我得再来看看我种的菠菜发芽没有。”

敲春锣,认农具,栽种苗:北京教学植物园与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园内老师进行讲解

据了解,除此次春耕活动以外,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还将推出夏耘、秋收、冬藏等后续传统农业劳动体验活动,届时会在“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和“北京教学植物园”的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推出活动介绍和报名链接,有兴趣的孩子和家长可预约参加。

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南方的大地早早苏醒了,3月12日,植树节当天,麻涌镇第二小学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举行了“春耕节”启动仪式。

开启“春耕节”,耕好“责任田”

启动仪式上,东莞麻涌镇第二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李洪新主任作动员讲话: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课堂。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告诉我们要热爱劳动的道理。我们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的优良传统。正是在一代代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才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书写了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篇章。

接下来,学校四至六年级400多名同学有序地找到自己班负责的“责任田”——菜地,开始兴致勃勃地“耕种”起来。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活劳动教育课,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学,他们拿起小锄头,栽上小树苗,播进菜种子,脸上洋溢希望与喜悦。

敲春锣,认农具,栽种苗:北京教学植物园与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麻涌镇第二小学校长郭见明表示,学校“春耕节”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体验播种、照料植物生长、收获的全过程。希望通过劳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在耕种、合作、研究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体验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品格。

学校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郭见明校长表示,“春耕节”的成功开启,是学校进行劳动教育良好的开端。此后,学校还将从如下方面做好学校的劳动教育:

一、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实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种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的价值观。

二、单独设课与渗透教学相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1课时,是搞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

三、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发生,克服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通过学校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劳动基地、劳技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