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与宁夏出台政策,抓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

本文隶属: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第13/125篇)

宁夏出台政策抓实中小学劳动教育

4月6日,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宁夏已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集中抓好七项工作,推动全区各地中小学校开好劳动教育课程,评选劳动教育精品课,创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劳动教育基地,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陕西与宁夏出台政策,抓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

同时《通知》表示中小学要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定期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切实可行、内容丰富、便于操作、主题鲜明的“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劳动教育周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力行,敢于创新,热爱劳动和掌握劳动技术的本领。

《通知》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劳动榜样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和教研员专项培训,开展劳动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开展自治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开展自治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安排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充分利用县域内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营地),为学生劳动提供所需的服务。

来源:银川日报

陕西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市委、市政府,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现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21年2月24日

陕西与宁夏出台政策,抓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现就我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总体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加强劳动教育整体设计,着力建设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丰富具有陕西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完善经费投入、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协同推动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全面建设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刻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树立正确劳动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继承和弘扬劳动精神,形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具备主动作为、实干奉献的责任担当意识与公共服务意识。

二、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一)整体规划劳动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初步认识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学会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要注重增加劳动知识与技能,适当参加社区服务和生产劳动,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与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养成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劳动情怀。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普通高校要重视创造性劳动锻炼,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结合学科专业开展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小学要在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中渗透劳动观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增加动手实践环节。职业院校要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在专业课中渗透工匠精神。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深入挖掘陕西特色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高新科技、现代农业、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具有陕西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

(三)研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劳动教育教材建设,研发符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求和实际、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教材、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专题读本、示范教案。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打造劳动教育精品课例,围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开展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评选、公开课观摩、示范课培训、优秀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精品示范课例。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组织研发展示劳动过程、劳动安全要求的数字资源,梳理遴选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四)开展劳动素养评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明确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三、拓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式

(五)丰富校内劳动实践活动。科学设计校内劳动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任务单、学期劳动任务清单,让学生自觉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力所能及的劳动,高等学校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助研助管助教、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组织实施大中小学劳动周,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先进事迹报告会、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技能与劳动展示的交流活动,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增强劳动教育吸引力。

(六)强化日常家庭劳动教育。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注重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培育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主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针对孩子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做饭、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年让孩子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七)拓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社会各界要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支持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到城乡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到现代高新科技企业学习实践,了解新科技发展现状,学习实践新工艺、新技能。普通高等学校可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把劳动教育与高校“互联网 ”“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四、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支持机制

(八)推进实践场所建设。各地要把劳动教育场所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和配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打造一批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的劳动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农村学校可争取当地村组社区支持,依托美丽乡村、现代农场、科研实验园地等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城镇学校可与本地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等协作,建立校外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基地。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在强化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和劳动场所,逐步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基地。创建一批省级示范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九)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和选拔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劳动教师聘任制度,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十)保障劳动教育经费投入。各地要统筹中央、省级奖补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重点支持校内劳动教育场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的有效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十一)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各地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学校、家庭及学生的风险意识,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排查清除劳动实践中的隐患。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十二)加强劳动教育统筹协调。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要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出台相关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切实解决劳动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学校要做好对劳动教育的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家庭社会联动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

(十三)强化劳动教育督导检查。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督导计划,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

(十四)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引导。发挥重大节日的涵育功能,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探索形成可持续、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