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江苏“定制村官”做法提振乡村组织

广西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

为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人才培养,近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广西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江苏“定制村官”做法提振乡村组织

立足“引”,推动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入桂兴桂。

大力实施“百名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入桂”工程,打造乡村产业人才洼地。推进国家首席科学家(院士)进广西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共建“产业链合作小高地”。实施桂籍杰出人才“我为家乡献一策”计划,引导桂籍人才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立足“沉”,引导优秀专家人才扎根基层、创新创业

大力实施“千企入万村”“万人驻千村”工程,选派各类农业科技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主动“沉下去”。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深化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从自治区选派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挂任县级党委常委、副县长,充实农村一线科技人才。实施农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落实创业培训指导、就业援助等政策。面向海内外企业家、创业者和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招募“乡村产业合伙人”,引导在外经商、办企业的经济能人回乡投资兴业、援建项目。

立足“育”,大力培养新型乡村“土专家”“土博士”。

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让乡村人才后继力量加快“壮起来”。建强广西乡村振兴学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乡村振兴理论研究,重点培育高素质农民、青年农场主、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实施“广西农业品牌达人培养计划”,每村培养1名以上从事农村电商业务人才。实施村两委干部大专学历提升工程,计划用5年的时间培育1万名接受大专高等教育的村两委干部。

立足“评”,让乡村优秀人才有盼头、有奔头。

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激励机制,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体系,让乡村优秀人才资源“活起来”。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各级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实行区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人才振兴工作机制。探索农业农村人才以赛代评评价机制,提高市、县涉农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组织开展“十佳农民”“科技种养大王”“最美‘三农’人”“最美农技员”等评选表彰活动。

来源:广西日报 王艳群、钟声宇

广西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江苏“定制村官”做法提振乡村组织

江苏“定制村官”做法提振乡村组织

乡村振兴是一项牵涉广、战线长、工作全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定制村官”培养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好想法、好办法、好做法。

“定制”本土人才,增强组织定力

近几年,受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委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定制村官”,成为全国“定制村官”培养的先行者。“定制村官”都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限额招生的,培养完成后,“村官”毕业生又将回到生源地所在的县(市、区)工作。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相较于异乡异客,显然更容易有亲近感、认同感、归属感。在家乡工作,和相对熟悉的乡人工作,操着乡音、面对乡邻、服务乡梓,将更有利于主人翁地位的提升、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和主人翁形象的彰显。“主人翁”多了,组织的定力就会更强,就更容易聚焦主业、着眼长远、谋划全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更容易持续、有序、科学。

“定制”对口人才,提振组织动力

乡村组织振兴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扭转思维定式、改变通常惯习、突破陈旧常规,寻求认识上、模式上、路径上的新突破,积极创新、勇敢创造、不断创优。各个地方乡村振兴的现状、难度和方式千差万别,如何让组织的保障力量及时、充沛、有效,确保其他各方面振兴顺利推进,有赖于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定制村官”就是最典型的“对口”。他们基于农村的客观实际、瞄准农业的现实需要、聚焦农民的真实期待,经过农业院校的“量身定制”,又重新回到“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一线,为组织振兴提供绵绵不绝的澎湃动力。

“定制”复合人才,凝聚组织合力

乡村的主要组织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等。乡村振兴的实现有赖于这些组织的振兴和组织合力的增强。“定制村官”的培养,一般是依托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校根据“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实际对学习内容、学习环节、学习进程进行科学设置。例如,在校期间,既学习《畜牧学概论》《水产养殖概论》《植物保护》《作物生产技术》《无土栽培》等常规课程,也学习《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村电子商务》等极富时代特色的课程,还学习《领导科学》《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推广》等有利于社会治理、产业培育、信息建设等工作的课程。既有立德树人,也有教书育人;既有理论修养,也有实践锻炼;既有坐而论道,也有起而行之。这些课程,可谓是复合型“一懂两爱”“三农”人才培养的不二法门。有了一批批“村官”的加盟,乡村的组织合力必然可以得到提振。

“定制”新型人才,激发组织活力

按照培养规划、计划和方案,“定制村官”在农业院校里完成了专业培养,经过了反复淬炼,获得了人生成长。这些“村官”,适逢二十出头,恰是风华正茂。他们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敏捷的行动,有系统的教育、良好的积淀、扎实的学识,有明确的认知、全面的素养、充沛的精力,他们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是不可多得的新型人才,因而是激发基层组织建设的源头活水,是组织活力提升的不懈动力,这对一些青年缺乏、老龄加剧、生机不足的偏远乡村尤其重要和可贵。青年“新农人”积极投身、全程参与、带头示范,将为乡村社区的重新发育、逐步改善、全面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来源:农民日报(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