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18/119篇)
- 养殖新政策:种养结合补贴多少钱?
- 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县(市、区)认定名单的通知
- 不容小觑的黑水虻环保养殖场,变废为宝,商业价值巨大!
- 黑水虻昆虫处置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所在地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 广西金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正式揭牌:小蚯蚓尽显大生态循环威力!
- 牛粪养蚯蚓技术-怎样利用废弃牛粪养殖蚯蚓?
- 他家的“稻虾共作”,还养兔子干啥?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难点,其赚钱运营模式有哪些?
-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种养结合农业
- 可行性研究:以菜养鸡,以鸡养菜的模式可行吗?
- “种植+养殖+加工”结合模式好!实际操作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 2020农业商机关键年!“生态循环农业”经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 果菌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果业大县产值新增10亿不是梦
-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看看有哪些典型案例?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着力点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皖北这样打造“变废为宝”的扶贫产业
-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 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倾斜力度将空前,其特点和发展重点有哪些?
- 桑园公社:桑基鱼塘的升级版,桑基立体农业的新模式!
- 2021年畜牧和畜禽粪污量大县有哪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 如何申报2021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案例?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前景广阔,这些产业方向迎重大机遇!
- 国家抓紧编制2030年碳达峰行动和实施方案,整县试点推进屋顶光伏
- 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议设立全国农业碳交易中心
- 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 江西促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出台这个文件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苏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扬州市推出“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
- 中国农业科学院:11个研究所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国家“双碳政策”风口下,造纸龙头企业全力开发林地碳汇项目
- 碳汇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分析
- 宜昌建成4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上海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川渝农科院鱼菜共生技术受农企青睐,粮食产业园区设鱼稻共生基地
- 甘肃平凉市:生态循环农业走出新路子,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
- 生态循环农业:湖南探索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绥宁模式”
-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拟订《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 稻田生态循环农业:长春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宿州稻蟹每公斤卖到近200元
- 河南新野县与天津北辰区:实施循环农业,经济与环保双赢
- 《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广东启动农业对接RCEP成员国十大行动计划,海南循环农业发展结硕果
- 什么是低碳农业?天津市东丽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低碳农业
- 推动农业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粪污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方法
- 双碳农业数字化,如何推动农业双碳战略与数字农业的有效融合?
- 拥有1亩林地即可申请林业碳汇证,如何获取林业碳汇证及碳汇造林项目备案?
- 农业农村部发文:未来四年建设一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企业
-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 浙江公布首批林业固碳试点单位名单,广西启动千万亩林业碳汇开发项目
- 浙江庆元建设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安徽首单森林碳汇指数保险花落池州
- 宁夏建立全区林长制工作体系,湖南桃源启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即将到来,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
- 浙江温州出台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江西创建“湿地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 广西部署2022年林业碳汇工作,陕西宝鸡成功申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多地开展“互联网+植树”创新活动,市民可报名参与线下植树抚育活动
- 湖北荆州启动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三年行动,山东济宁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
- 甘肃评估六大片区草原碳汇潜力,山西签订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碳汇开发协议
- 森林经营,事关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附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要求
- 广西:召开林业碳汇工作专题会议,拟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及油茶林下经济
- 广西东兴发现古树新种,湖北咸丰百年古树成游客打卡点
- 森林生态科普解读:森林是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 促推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福建武平发放绿色金融新产品“碳金卡”
- 福建将乐青绿开辟“碳库”新路,云南高质高效发展花卉产业
- 县区森林资源开发项目案例: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议书
- 贵州发放首张林业碳票,农业碳票的制发流程介绍
- 福建:尤溪完成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三明“三多模式”营造碳中和林
- 陕西平利县与福建将乐县创建生态司法碳汇教育实践基地
- 新余推进国储林PPP项目建设,安平开启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 CCER项目:哪些项目可申报?如何准备及评估?开发流程怎样?
- 四川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浙江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福建将乐县探索碳汇造林新模式,安徽举行林业碳票首发及交易仪式
- 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
- 江西吉安打造国储林建设新模式,陕西宁陕首宗林业碳汇项目成交
-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印发:涉及6项重点任务与10项重大行动
- 浙江常山探索油茶碳汇价值开发,山西太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调研
- 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主题:发挥林草碳汇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福建将乐县启动FSC竹林认证,浙江安吉县竹林变“碳库金库”
- 粤港澳第3届自然教育季正式启动,福建清流县开启碳中和示范林建设
- 四川泸州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设,安徽召开林业项目市场化推介会
- 四川洪雅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云南举办首届竹资源创新交流会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广东潮州召开林业碳汇培训会,湖南桂阳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 全国各省市林业碳汇政策汇总: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规划发展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向10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17.8亿元
- 浙江农林大学成立碳中和学院,贵州首张竹林碳票发行
- 福建将乐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浙江龙游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预交易落地
- 广东东莞:打造林业生态惠民“新宠”,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 浙江签订首单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农行发放一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 宁夏西华山:探索生态保护新途径的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经验
- 谋求新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天津启动低碳计量示范项目
- 广西林业碳计量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发放2951亩首批林地碳汇权证
- 农发行总行: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上线,披露2022年第3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
- 上海持续开展林业碳汇调查,广西高峰林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显成效
- 陕西咸阳成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安徽首个林业碳汇开发基地揭牌
- 国家发改委: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项目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 广州市着力林改打造“碳汇宝库”,湖北宣判首例碳汇补偿民事诉讼案
- 零碳村镇项目: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启动,打造黄河岸边“零碳村庄”
- 何谓气候智慧型农业?各国如何应对?附中国的相关项目案例
-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 湖南石门县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湖北宜昌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林业碳汇:云南举办专题讲座,浙江发布10大树种,菏泽开发首个基地
- 江西开发CCER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湖南株洲斩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山东东营落地首笔湿地碳汇价值综合保险
- 浙江探寻“不动产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深圳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 加大扶持,编制实施方案,2023年建设1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
- 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启动,多地落实精细化管理
- 水稻上山质疑不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出面解读
- 山西出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吉林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 广西力争2025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辽宁推进绿色低碳农业高效发展
- 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开发的规划要点、实践探索及实践案例
-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如何做好低碳农业的科普宣传及展示?科普宣传语有哪些?
- 安庆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评估价值:33亿-375亿元
- 2017-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扶持
-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 2017中国循环农业论坛:专家评说生态循环农业
- 项目设计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养分管理计划
- 生态农业9大经营模式!与循环农业有何区别?
山东济南:泉友生态园
从济南国际机场向北十公里,坐落着山东省农业示范镇——唐王镇,刚刚您听到的这阵阵鸡鸣和咩咩的羊叫是从镇里的泉友农业养殖基地传出来的。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采摘大棚里不施肥的新鲜果蔬,摸一摸吃着羊奶的小羊柔软的身体,手掌感受刚生下的鸡蛋还带着母鸡体温的热度,心灵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抚慰。
唐王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一批养殖和种植基地在这里建立起来。“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后起之秀的泉友生态园拥有特色鲜明的养殖区和种植区,两者之间重要的纽带就是羊粪。每天,养殖区的千余只波尔山羊都会排出许多粪便,这带着膻味的黑色圆形排泄物,在农业专家——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刘学敏眼中,那是黑珍珠呀。
一吨羊粪的养分含量相当于20~30公斤化肥,却没有牛粪那么多的沼气排放。波尔山羊排出的黑黄金被处理成有机肥送往了隔壁的种植区,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地力,减少化肥施用。无论是种植着蔬菜和葡萄的联栋温室,种植有草莓和羊肚菌的冬暖式大棚, 还是室外的百株桃树,都成为了有机肥料的受益群,这让园区的果蔬产品更加环保健康。而在九个品种的桃树树间,泉友农业还科学地套种了蒲公英、丹参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经济。而这些中草药又成为了养殖区畜禽的口粮。
为了提高免疫力,改善肉质,丹参、蒲公英、艾蒿、灵芝、黄芩等天然中草药通过配比,被添加进羊饲料中,这不仅可以让羊肉的膻味更少,肉质更鲜美,营养还更丰富。因此,这里的羊肉在春节前成为了供不应求的年货。同样吃着中草药长大的还有满地跑的5000余只“绿壳蛋鸡”,记者手握它们产的蛋,发现其蛋壳成绿色,蛋清晶莹剔透,蛋黄砂质细嫩。而对于刘学敏处长来说,泉友农业正在探索的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才是他关心的。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可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山东目前形成规模化的循环农业综合体还为数不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是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的原因。在这方面,泉友农业投入了1800多万,并依托地形挖掘了3600多平米的人工湖,无饵养殖各种鱼类三千尾,不仅在尝试休闲、观光、垂钓、娱乐一体化产业,还把富含营养的湖水灌溉农业,逐步搭建种养渔结合的循环有机农业。但这只是投资的第一阶段。
专家也建议,发展循环有机农业要合理布局养殖场,配套建设饲草基地和粪污处理设施,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带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稳步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全产业链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而我们也期待,山东有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于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建设,这是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甘肃兰州市红古区:循环产业园
红古区是兰州市的远郊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因境内享堂峡以东的红古川而得名。红古川多山台地,近年来,红古区通过开发、利用山台地,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经济林木,先后建成了马家台等3个种养殖基地和金砂台等8个林草兼种、林瓜间种、林菜兼种、林下养殖经济示范点,高标准建设了金砂台、罗金台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区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大型“绿色庄园”,打造万亩核桃、万头奶牛、万头生猪、万只肉羊、万只生态鸡和千亩玫瑰、千亩竹柳、千亩特色苗木、千亩优质果品、千亩中药材10大基地。
图为循环产业园内被鲜花包围的羊舍。 杜萍 摄
2014年以前,头脑灵活的“50后”苏增福,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在外务工,虽然辛苦努力,但一年的收入也只够家里花费。2014年,听说村子所在的金砂台要建一个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便带着村民到这里务工,这一干就是6年,并且担任了养殖场场长。
9月下旬,记者探访了与青海省民和县一河之隔的红古区鑫源农业金砂台田园综合体循环产业园。
经过近六年的建设,金砂台昔日的荒山荒坡被一座座现代化的养殖场、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取代。走进产业园,一座座养殖场被鲜花包围,身在其中闻不到一点羊的味道,若不是听见“咩咩”的羊叫声,还以为是一座公园。站在位于门口的观景台上,远处的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尽收眼底。
图为循环产业园里的羊舍。 杜萍 摄
“红古区有48个山台地,这些山台地土质含碘,受日照、温差和气候的影响,种出来的水果、蔬菜特别好吃,而且透风等因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非常少。”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说,当时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才决定在这里投资,发展纯有机绿色农业,同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并且把其做成兰州乃至西北的特色,“这样才能最终稳定农民的收入”。
“农业的绿色要从养殖业开始”。尹建敏说,公司在金砂台上购买了1400多亩地,其中500亩建了存栏5万多只的种幼羊基地,从澳大利亚、上海引进品种,繁育出新品种。
除了建养殖场,该公司还引进大樱桃、葡萄等品种建起了设施农业,“有机饲草喂羊,羊粪经过传统堆肥,成设施农业的有机肥,这样就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尹建敏说,引进的新品种按不同的季节上市,再加上羊的销售,“整个这个循环产业链,就能保证农民一年12个月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收入,而且把农产品创造出了高附加值。”
从饲草种植,到在产业园务工,园区带动了周边300多农户增收,“现在养殖场工作的80多人不但脱贫了,还有很多人买上了小车,天天开车上班,我也是。”苏增福不无自豪地说,现在就连民和县的农民都到这里来务工。
产业园不仅吸收当地200多名农民来务工,还招聘了许多大学生,在这里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90后”姜霄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从小喜欢绿色植物的他,上大学选择了相关专业,毕业后通过招聘来到了这里。
“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姜霄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产业园的设施农业颇具规模,而他也成长为设施农业技术总监,“在种植这块大学生就有七八个,其中五六个是我的学弟,都是专业对口”。
图为循环产业园的葡萄种植棚里,工作人员正在装箱。 杜萍 摄
借助红古区打造甘肃“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谷”的目标,尹建敏说,下一步,产业园计划将金砂台上的8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让农户的土地进入产业园、打工进入产业园,农户还可以跟着产业园的大产业发展自己的小产业,“这样就能保证农户有稳定的收入。同时把技术教给农民,然后养殖、温室让农民来承包,公司就只负责技术与市场,让农民稳稳的收入每年达到10到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