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18/119篇)

山东济南:泉友生态园

从济南国际机场向北十公里,坐落着山东省农业示范镇——唐王镇,刚刚您听到的这阵阵鸡鸣和咩咩的羊叫是从镇里的泉友农业养殖基地传出来的。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采摘大棚里不施肥的新鲜果蔬,摸一摸吃着羊奶的小羊柔软的身体,手掌感受刚生下的鸡蛋还带着母鸡体温的热度,心灵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抚慰。

唐王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一批养殖和种植基地在这里建立起来。“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后起之秀的泉友生态园拥有特色鲜明的养殖区和种植区,两者之间重要的纽带就是羊粪。每天,养殖区的千余只波尔山羊都会排出许多粪便,这带着膻味的黑色圆形排泄物,在农业专家——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刘学敏眼中,那是黑珍珠呀。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一吨羊粪的养分含量相当于20~30公斤化肥,却没有牛粪那么多的沼气排放。波尔山羊排出的黑黄金被处理成有机肥送往了隔壁的种植区,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地力,减少化肥施用。无论是种植着蔬菜和葡萄的联栋温室,种植有草莓和羊肚菌的冬暖式大棚, 还是室外的百株桃树,都成为了有机肥料的受益群,这让园区的果蔬产品更加环保健康。而在九个品种的桃树树间,泉友农业还科学地套种了蒲公英、丹参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经济。而这些中草药又成为了养殖区畜禽的口粮。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为了提高免疫力,改善肉质,丹参、蒲公英、艾蒿、灵芝、黄芩等天然中草药通过配比,被添加进羊饲料中,这不仅可以让羊肉的膻味更少,肉质更鲜美,营养还更丰富。因此,这里的羊肉在春节前成为了供不应求的年货。同样吃着中草药长大的还有满地跑的5000余只“绿壳蛋鸡”,记者手握它们产的蛋,发现其蛋壳成绿色,蛋清晶莹剔透,蛋黄砂质细嫩。而对于刘学敏处长来说,泉友农业正在探索的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才是他关心的。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可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山东目前形成规模化的循环农业综合体还为数不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是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的原因。在这方面,泉友农业投入了1800多万,并依托地形挖掘了3600多平米的人工湖,无饵养殖各种鱼类三千尾,不仅在尝试休闲、观光、垂钓、娱乐一体化产业,还把富含营养的湖水灌溉农业,逐步搭建种养渔结合的循环有机农业。但这只是投资的第一阶段。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专家也建议,发展循环有机农业要合理布局养殖场,配套建设饲草基地和粪污处理设施,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带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稳步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全产业链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而我们也期待,山东有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于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建设,这是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甘肃兰州市红古区:循环产业园

红古区是兰州市的远郊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因境内享堂峡以东的红古川而得名。红古川多山台地,近年来,红古区通过开发、利用山台地,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经济林木,先后建成了马家台等3个种养殖基地和金砂台等8个林草兼种、林瓜间种、林菜兼种、林下养殖经济示范点,高标准建设了金砂台、罗金台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区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大型“绿色庄园”,打造万亩核桃、万头奶牛、万头生猪、万只肉羊、万只生态鸡和千亩玫瑰、千亩竹柳、千亩特色苗木、千亩优质果品、千亩中药材10大基地。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图为循环产业园内被鲜花包围的羊舍。 杜萍 摄

2014年以前,头脑灵活的“50后”苏增福,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在外务工,虽然辛苦努力,但一年的收入也只够家里花费。2014年,听说村子所在的金砂台要建一个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便带着村民到这里务工,这一干就是6年,并且担任了养殖场场长。

9月下旬,记者探访了与青海省民和县一河之隔的红古区鑫源农业金砂台田园综合体循环产业园。

经过近六年的建设,金砂台昔日的荒山荒坡被一座座现代化的养殖场、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取代。走进产业园,一座座养殖场被鲜花包围,身在其中闻不到一点羊的味道,若不是听见“咩咩”的羊叫声,还以为是一座公园。站在位于门口的观景台上,远处的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尽收眼底。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图为循环产业园里的羊舍。 杜萍 摄

“红古区有48个山台地,这些山台地土质含碘,受日照、温差和气候的影响,种出来的水果、蔬菜特别好吃,而且透风等因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非常少。”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说,当时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才决定在这里投资,发展纯有机绿色农业,同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并且把其做成兰州乃至西北的特色,“这样才能最终稳定农民的收入”。

“农业的绿色要从养殖业开始”。尹建敏说,公司在金砂台上购买了1400多亩地,其中500亩建了存栏5万多只的种幼羊基地,从澳大利亚、上海引进品种,繁育出新品种。

除了建养殖场,该公司还引进大樱桃、葡萄等品种建起了设施农业,“有机饲草喂羊,羊粪经过传统堆肥,成设施农业的有机肥,这样就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尹建敏说,引进的新品种按不同的季节上市,再加上羊的销售,“整个这个循环产业链,就能保证农民一年12个月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收入,而且把农产品创造出了高附加值。”

从饲草种植,到在产业园务工,园区带动了周边300多农户增收,“现在养殖场工作的80多人不但脱贫了,还有很多人买上了小车,天天开车上班,我也是。”苏增福不无自豪地说,现在就连民和县的农民都到这里来务工。

产业园不仅吸收当地200多名农民来务工,还招聘了许多大学生,在这里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90后”姜霄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从小喜欢绿色植物的他,上大学选择了相关专业,毕业后通过招聘来到了这里。

“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姜霄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产业园的设施农业颇具规模,而他也成长为设施农业技术总监,“在种植这块大学生就有七八个,其中五六个是我的学弟,都是专业对口”。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图为循环产业园的葡萄种植棚里,工作人员正在装箱。 杜萍 摄

借助红古区打造甘肃“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谷”的目标,尹建敏说,下一步,产业园计划将金砂台上的8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让农户的土地进入产业园、打工进入产业园,农户还可以跟着产业园的大产业发展自己的小产业,“这样就能保证农户有稳定的收入。同时把技术教给农民,然后养殖、温室让农民来承包,公司就只负责技术与市场,让农民稳稳的收入每年达到10到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