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号异常强烈,中国农业加速裂变!
在国家的指导下,各部门与多个大企业纷纷出手,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变强的信号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中国农业加速裂变!
近日,农业农村部便与中信集团举行座谈会,围绕加强种业科技创新、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工作进行交流。农业农村部将支持中信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而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应用场景探索。
在2020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启动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大型系列活动。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承办活动,助力农民丰产又丰收。
另外,拼多多还投身数字农业研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组织了国内首届”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数字农业种植竞赛,探索AI农业应用模式。在此次比赛中,通过AI技术种植的草莓,产量竟然比传统农民种植的高出了175%。
作为无人机独角兽巨头,大疆则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中也尽显威力。大疆植保机全国保有量突破7万台,2020年作业面积突破5亿亩次,为农户节约了超过1500万吨农业用水。
山东寿光:关键“三招”巩固农业“领头羊”优势
近年来。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面对农业发展普遍存在的发展障碍,通过全力提升科技育种能力水平、掀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会战、用信息化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农业发展“领头羊”优势越发稳固。
科技育种: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寿光高端蔬菜种子曾长期受制于外。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说,20世纪90年代,蔬菜种子研发领域世界排名前十的企业就纷纷进驻寿光。高峰时期,西红柿、无刺黄瓜等洋种子占据七八成市场份额,经常随意提价,菜农有苦难言。
种业是蔬菜产业核心,种业强则农业强。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为打破国外种子垄断局面,寿光通过“内培、外引+扶持”,全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近年来,本地育种企业迅速发展。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森自主研发的粉番茄、鲜食大辣椒等种苗逐渐和国外产品相媲美。刘树森说,“当年500多元一袋的外国西红柿种子,我们自主研发的替代品种只要150元。”
“我们不仅培育做强本地育种企业,还通过招才引智借力发展,先后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十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王立新说,寿光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从10年前的40%提高到如今的80%以上。
目前,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在寿光种子销售公司,黄瓜、豇豆等蔬菜品种,国产种子占九成以上份额;粉果西红柿,国产率达70%-80%。全市种子种苗企业已达300多家,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69个,年育苗量17亿株。
农田水利:全力补齐短板
寿光十年九旱,但受台风影响,又易旱涝急转。“多年不见的农田水利建设场面再次重现。”寿光市水利局局长燕黎明说,近年来,寿光投资90多亿元,先后掀起两轮冬春水利会战,通过“新建、提升、整治”补齐了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大会战让寿光农业“旱能浇、涝能排”。寿光大棚排涝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山东省水利设计院专家林洪鹏说:“通过疏通田间管网,形成积水‘棚入管、管入渠、渠入沟、沟入河、河入海’,如纪台大棚区7.5万亩农田,可实现‘来水即排’。”
新时代新要求,寿光市高标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弥河、丹河、小清河等重要河道达到50年一遇标准。如丹河防洪治理提升工程,通过河槽清淤扩挖、新筑加固堤防、新建改建桥涵闸等方式,将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
田柳镇刘家庄子村与弥河河道仅“一堤之隔”,74岁的村民刘发明说,“以前这里地势低,上游来水一大就危险,很容易被河水漫过。现在坝高了1米多,坡也厚实了,看着就踏实。”
记者看到,弥河大堤河道两侧用浆砌石等构筑了护坡,多处路口均堆放着防汛物资。新堤坝柏油路30米一盏路灯,每750米就安装一套监控设备。
智能方案:“锁定”新高端
品牌早已成为寿光优势,质量也已达标,寿光蔬菜如何突破高原迈向高峰?
如今,越来越多的寿光农民用物联网体系种植蔬菜,用区块链技术全程追溯,将产、供、销各环节无缝链接。目前,全市智能管控大棚达到1.6万个,新建设大棚物联网应用率80%以上。
在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记者走进AI人工智能蔬菜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等传感器进行维护。“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先进算法实时监控大棚,寻找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组合。”寿光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专班人员张曦说。在寿光,科技赋予了农业新形态,一个蔬菜大棚就是一个智能化工厂车间,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
蔬菜生产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党组副书记付乐启说:“日光温室番茄和黄瓜这两项设施蔬菜标准源自‘寿光经验’,首次制定了从种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标准,发布以后填补了行业空白。”
2018年,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目前完成了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已收集梳理2310条产业链相关标准,成立了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举办了两届全国蔬菜质量标准高峰论坛。
寿光还先后推广了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椰糠栽培等30多种新模式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熊蜂授粉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如今,寿光市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生产,向全国26个省区市提供了农业问题集成解决方案,全国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新华社记者杨守勇、张志龙(新华社济南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