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关键时刻,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各地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涌现出一批好做法好经验。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带动各地进一步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介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通报了20个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这些典型案例的做法,积极吸收借鉴案例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各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农村财务管理仍待规范
农村财务管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是指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管理,例如制作财务报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等,呈现出的特点就是内容比较单一。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容已无法满足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今的财务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项集财务预测、决策和资金筹集、运用与分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很多地方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动了其地方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但因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由此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另一些地方,由于受到政策不完善、人才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了收支结算不能预期完成、财务收支情况交错、资金额度状况不明等情况。更有甚者,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致使公款私用、共有财产私有化等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毋庸置疑,农村财务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管理规范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并公布20个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其必要性也显而易见。
“去现金化改革”与“五统一审四监督”
记者注意到,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个典型案例中,浙江省的“去现金”化改革和江西省的“五统一四监督”分别入选。
如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针对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现金支付不严,挂账宕账增加;审核审批不严,支付随意;编造虚假支出凭证,贪污冒领”等问题,探索实施农村集体资金去现金化管理改革,从2019年10月起,农村集体收支结算不再使用现金,全部采用网上转账方式。
这一改革的成功,得益于该区推进的“互联网+”应用。建立村级集体资金网上审批支付平台,建成审核审批实时在线、各个环节留痕记录、数据影像随时可查、资金支付网络转账的财务监管体系。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手机“三资”管理APP和柯桥区村级集体资金审批系统,实现村级集体资金限额内分档网上审批,做到审批过程一键追溯。
随着农村集体“三资”去现金化管理改革的实施,不但减少了报账员往返银行次数,提高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而且支付审批事项从事后审批变为事前审批,有效地杜绝了不合理不规范的开支,实实在在把牢了集体开支的“清廉关”。
再如,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的“五统一审四监督”工作法。所谓“五统一审四监督”,是指统一资金审批流程、统一资产购置流程、统一资产处置流程、统一基建工程审批流程、统一合同签订程序的“五统一”工作法。这一举措的实施,实现了对镇、村“三资”运营进行事前监管;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面纳入区审计局审计范畴,结合每年例审、三年轮审,实行事后常态化审计监督(一审)。
与此同时,再辅之以“四监督”,即群众监督、镇(园区)“三资”办监督、区“三资”办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由此,形成上下联动,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督体系。切实提高了辖区内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效夯实了乡村善治的经济基础。
“双流三资”APP与“村居财务通”平台
被一同列入典型案例的,还有成都市的“双流三资”APP管理模式和湖北省的“村居财务通”平台。
农村财务公开,一直是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成都市双流区早在2012年就被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首批示范县。近年来,该区深化推进“五加强五管理”农村财务规范管理新模式,运用“互联网+农村财务”,实行农村财务网络记账、网上公开和掌上监管、异地监管、网络监管,走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财务管理新路子。
而在湖北省英山县,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乱象,则是积极引入“第三方”来管理村级“钱袋子”。
日前,湖北省英山县宣传部相关人员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英山县自2018年实施‘村居财务通’平台至今,形成了‘1+1+2’村级财务监管新模式,即:突出一个主体,村集体是村级财务管理和决策主体地位不变,审批程序不变;实行一家代管,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村级提供记账服务;强化两层监督,财政所日常监管,纪委再监督。这一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长期困扰村级组织的财务监管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村居财务通”平台不仅能够实现报账、记账、监督及其他业务工作一网办理,而且所有数据都能实时留存,可有效防止虚假列支、坐收坐支、个人截留占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此外,根据预设登录权限,村民可以随时查询本村的财务开支情况,解开心中的“疙瘩”;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足不出户,即可实时监控村级经济运行和财务开支情况,既降低人力成本,又提高监管水平,为进一步预防“微腐败”提供了保障。
记者发现,在公布的案例中,还有《江苏省南京市:大数据护航村级资产》、《上海市金山区:村社“两本账”事权财权清》、《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多措并举构筑审计“防火墙”》……这些典型案例,形式各样、特色鲜明,对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我们相信,随着各地对这些案例不断学习,并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定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此文刊发于《中国产经新闻》1月21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