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统计局数据发布显示:2020年,广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6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创26年来新高。农业生产实现大丰收,农产品呈现扩量、提质、增效的特点。今年以来,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示范、做表率的目标定位,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守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成效显著。
广州农业、渔业跑出加速度
创新高:农业生产逐季加快,农业、渔业跑出加速度。2020年,广州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2%,分别比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提高7.2、5.9和4.2个百分点。其中,渔业生产最为迅猛,同比增长17.9%,增速24年以来最高;农业(种植业)实现快速增长,增长10.5%,是2004年以来最高增速。林业和畜牧业也逐步恢复,林业实现1.0%正增长,畜牧业下降幅度从上半年的-18.1%收窄至-2%。
齐快跑:全市农业生产区均实现高速增长,六个主产区增速超10%。2020年,广州全市10个农业生产区(除越秀)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从化区、花都区、增城区、番禺区、南沙区和白云区等六个农业主产区增速均超10%,分别为10.4%、10.4%、10.3%、10.3%、10.2%和10.0%。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和黄埔区分别增长9.5%、9.3%、9.2%和7.9%。
守住“米袋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
农业生产始终坚守粮食安全的底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2.24万亩,同比增长6.5%,粮食产量14.22万吨,增长7.7%,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粮食考核任务。
守好“菜蓝子”:蔬菜产量稳定增长,蔬菜自给率超过100%
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26.46万亩,同比增长2.0%,产量403.82万吨,增长4.8%,圆满完成市政府制定的蔬菜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的目标,达到103%。其中,叶菜类产量175.57万吨,增长7.6%;瓜菜类产量72.99万吨,增长4.5%;茄果类产量30.88万吨,增长6.6%;根茎类产量23.39万吨,增长7.0%。全年实现蔬菜产值154.05亿元,增长5.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0.6%,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6个百分点。
园林水果丰收,荔枝量价齐升
2020年全市园林水果实有面积105.63万亩,同比增长10.4%,产量79.25万吨,增长23.3%。主要水果品种产量均实现较快增长,柑橘橙和番石榴产量增势强劲。其中:香(大)蕉产量28.49万吨,增长4.4%;番石榴产量12.40万吨,增长20.2%;柑橘橙产量7.73万吨,增长21.7%;龙眼产量3.70万吨,增长12.6%。最值得一提的是,荔枝不仅取得大丰收,全年产量10.12万吨,增长1.5倍,而且销售顺畅,除传统渠道销售走旺外,网上销售也是量价齐升,平均田头交易价格达到16元/公斤左右,销售价格打破以往荔枝大年价低的常规。
畜牧业产值降幅收窄,生猪补栏、增栏加快
随着全市18个生猪高新项目建设的大力推进,生猪生产动能强劲恢复,2020年生猪出栏42.22万头,同比增长2.5%,拉动畜牧业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全年比上半年收窄了0.7个百分点。2020年末生猪存栏20.72万头,同比增长24.3%。生猪的生产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由原来平地散养或集中养殖发展为标准化养殖、楼层养殖、工厂化养殖。增城区已建成投产的广州金农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产业基地,不但实现高度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还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整个生产管理中,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化和一体化。
渔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水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从总量上看,2020年全市渔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3.51亿元,同比增长17.9%。水产品产量50.75万吨,创历史新高。从结构上看,经过多年来鱼塘整治和改造,全市渔业品种不断改良,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虾蟹类、高档鱼类等养殖量增加,新型水产品种推陈出新。水产种苗和繁殖类服务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从生产模式看,新型渔业设施生产不断推广,推水养殖、室内养殖、集装箱养殖、圆筒融氧养殖等生产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科学养殖,既大大提高了渔业生产的单产和效益,又节省了耕地资源,全市渔业生产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快速增长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6.95亿元,同比增长8.5%,生产总量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农业种子种苗产值同比增长12.5%,占比达到34.4%,成为全市农业辅助性活动的支柱。农产品初加工,如净化、分拣、去皮、包装等辅助性活动,不但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还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成为农业辅助性活动产值构成的第二大来源。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也不断细化,衍生了农业机械服务(如收割)、灌溉服务、兽医服务、病虫防治服务、养护服务等一系列产业,成为农业辅助性活动的第三大来源。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高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广州市统计局农村千户居民调查网的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村民表示家庭生活与三年前相比“越来越好”;近五成的人认为未来两年家庭生活水平将“越来越好”。村民的满意度和信心是广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有效的最好备注。
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涂端玉 通讯员 穗统宣、喻松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龙嘉丽、叶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