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业特区”,有益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91/209篇)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印发通知,认定江苏省邳州市等3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农业特区”,有益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2020年,民革中央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在内蒙古、江苏、山西、广东等省区开展实地调研而形成的“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的年度议政建议,已于近日摘要刊登在人民日报(见人民日报2021年1月7日第18版《改革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文)。民革中央的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和举措。

到目前为止,“农业特区”已进入内蒙古、山西、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南、湖北等省市区的政策话语,并获得了广泛的实践成果。

内蒙古把建设国家现代化农业特区作为推动内蒙古由农业大区向强区跨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开展农业“七区四园”建设,(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把世界著名的“黄金肉牛带”“黄金玉米带”“黄金马铃薯带”“黄金奶源带”建成中国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创建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0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1个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57个现代农业创业园。2019年,全区粮食产量730.5亿斤,居全国第八位,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肉类总产量达264.6万吨,牛奶、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

江苏在农业特区建设中,已创建1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5个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40个省级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54个省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形成了全方位推进、多层次建设的工作格局。智慧养殖系统可以实现猪脸识别、鸡脸识别,通过云上牧场等,养殖10万只鸡只需要一个人工。

有“小杂粮王国”美誉的山西,在农业特区建设中,开展山西农谷、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三大省级战略实施,已初见成效,小杂粮畅销全国。当前,正在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抓紧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带动农业种植业、养殖业调优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广东省江门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近年来,在创建农业特区中,建立了“1+7+27”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建设“农业特区”,有益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东北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正积极建议建言创建东北“三省一区”(黑、吉、辽和内蒙古)农业特区。黑龙江省更是争当建设农业特区“排头兵”。他们认为,黑龙江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两大平原”和大多数农业县是建设农业特区理想的区位选择。全省现有农村人口1505.5万人,耕地面积2.39亿亩,粮食产量达到7506.8万吨,连续8年位列全国第一;绿色食品种植面积8046.7万亩;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业获得长足发展,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1353.2万头、1964.4万头,具备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建设农业特区的产业优势。以创建农业特区为切入口,在做好国家粮食安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加强农业质量建设,以点带面向外拓延,东北的农产品已遍及全国城乡大小超市。

农业农村部的有关政要对民革中央表示,发展农业特区,是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农业特区是农业布局合理,产业化程度高,农工商贸一体,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是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很早就根据农业的不同功能进行定位,探索成立不同形式的农业特区或农业功能区,从而释放最大化的农业效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积极探索设立农业特区,对于农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民革中央“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更好服务保障民生”的年度议政建议,正是在上述实践和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既对应了国际国内形势给我国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带来的重大挑战,又具体地提出了加强科学规划布局、注重政策集成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等配套性举措,因而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农村即农村人的振兴;一方面是产业即农业的振兴。而农业面广线长,内容纷繁复杂,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来包涵、来综合。面对工业化、城市化的传统农业国,现代化农业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一个先行先试的平台。成功了,成熟了,全面复制;一时不完善、不成熟,还可以再选择,不至影响全局。因此,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充分发挥涉农改革创新政策的集成效应,在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示范和积累经验,其意义更加重大而深远。

虽然,因为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特点特别突出,这就决定了农业特区比经济特区的发展难度更大,困难更多。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现代化这一关过不得也得过。只要有恒心,苦战能过关。

湖南的农业,虽然有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发展历史、现实基础和成功经验,但与上述各省区面对的发展背景、现实需要和广阔前景,并无二致,因而,湖南同样有加入建设农业特区建设大潮的必要。只要我们坚持先试点、后铺开,有序推进的原则,认真制定特区标准,明确产业定位,通过有效的运营方式,一定会助力实现湖南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