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形神有序,节奏舒缓,适合人居。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有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追求的,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已成为中国未来最稀缺的旅游资源。
截至,2019年年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的游客接待量达到33亿人次,营收超过8500亿。大胆预测,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的年接待量会超过40亿人次,营收也会超过1.2万亿。
随着旅游逐步从观光趋向休闲、度假形式转化,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也必将适应这种趋向的发展,以更加多样化、功能化、品质化的形态彰显其特色,发挥其应有的吸纳功能。乡村的内涵,城市的躯壳将更加融洽地组合优化,古老生活的韵味与现代生活的元素将更加匹配地呈现出来。
现如今,各个地方都非常重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农庄、农家乐、花海、观光等等,越来越多。这样既是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又是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素质,还能拉动整个消费经济的增长。但是在打造乡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误区一:“高大上”还是“接地气”?
谁来规划?谁来设计?是外来的专业团队,还是本地的乡土人士?现在抓旅游,必然先要抓规划。但大部分的旅游规划设计都是表面的规划,并没有融入乡村,或者过于城市化而不够“接地气”。打造乡游就要融入这个地方的生活,了解研究这里究竟有什么精髓、有什么文化,仅靠介绍和走马观花不能解决问题。
误区二:“整齐划一”还是“道法自然”?
现在到一些乡村,我们发现,有的建设得整齐划一,路是直的,地是平的,建筑的造型风格和色彩都是一样的。这样看起来似乎气势恢宏,可实际上却极不协调,与大自然不协调,与农村本味不协调。对于看惯了城市整齐划一的市民来说,再来农村看同样的复制品,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这样,不如依着乡村的小路、山水,依路依山依水而建,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岂不是一幅极好的乡村图画。
误区三:主题、内容同质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都基本呈现同质化的问题。比如关于花海,除了规模不一样外,其它可能大抵相同。再比如农家乐的问题,几乎就是简单的餐饮,再加上棋牌、钓鱼,就没有其它的内容了。观光、体验方面也几乎是雷同的,不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业和文化。
误区四:传统文化挖掘缺乏深度
现在玩乡村旅游的,都开始注重文化的打造。特别注意挖掘本地古老的历史传说、名人、文物等等,试图以文化的魅力来吸引游客。然而在文化挖掘方面,却又存在浅显、雷同的现象,使得一些文化缺乏生命力,激不起人们兴趣。实际上,在乡村文化上,除了历史传说与名人文物之外,还要多挖掘一些关于餐饮、农耕、田园等方面的文化文明。
误区五:乡村文化没有真正重视“人”
乡村文化的提升,一定有赖于文化环境、氛围的打造,既要提升本土人才,还要吸引外地人才。乡村旅游要想从文化入手,就得营造吸引文化人才的环境,吸引那些对乡村充满激情的人才来玩、来生活、来休闲、来创作,让他们有找到家的感觉。
误区六:缺乏对现代文化的培育与发展
一提到旅游文化打造,一般就注重传统文化挖掘,试图寻找历史的内涵。然而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不可能都有独特魅力的历史传统。实际上,如果能够在现代文化娱乐体系方面下功夫,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这个方面,就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各种文化人才,比如诗书画唱舞文等各个方面,比如乡村学校的老师、学生,还有广大的村民,让他们都来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主体。作为景区的乡村,就要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制度、政策,让这些人才可以充分施展。如果培育的好,岂不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误区七:村民参与的深度不够
群众才是最有思想的,因为他们最爱自己的家乡,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许多乡村旅游是外来投资打造,就是建了几个农庄,或者打造一些娱乐设施,与老百姓似乎没有多大关系。村民与乡游融合不到一起去,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乡村内涵。只有真正让农民融入到景区、参与到景区,他们才会珍惜,野菜有主人翁的意识,这样才能形成最美的风景。
误区八:乡村原味气息不够,乡愁去哪里了?
乡村的原味不只是自然风光,更要融入乡村的生产、生活,乡村的淳朴风俗,以及乡村的社会治理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等等。这些原味是要结合乡村的现实,不要刻意去打造,从而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图画。
乡村旅游,怎么进行传播?传播什么东西?当今时代,传统媒体、新型媒体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尤其新型媒体更为快捷、直接,鲜明的构图、视频,很能撞击游客的冲动。但是这里主要传播的是宏大的美景,以及好玩好吃的东西,往往一闪而过,难以激荡人们内心深处的心境。那么,真正让人安放心灵、追求恬静的乡愁及乡村意境,又该如何传播?该如何展现?少有人去研究去思考。
误区九:忽视对营销环境的治理
地方抓旅游,往往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却忽视营销环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的通病,也在本应淳朴的乡村旅游中出现,这就大煞风景了,使人感觉不到这是在乡村了,从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
现在人们的旅游更注重体验,不只是有看的、吃的、玩的,更要能融入这个地方。怎么融入,就是要最美的风景、最淳朴的人们、最动人心的文化、最好的服务、最优质的产品。作为自助游最多的乡村旅游,更应该用心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