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7.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第55/83篇)
- 广东省农业厅: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 东山县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工作方案
- 湖北孝感:汶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 荥经县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 海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产地被污染暂停或取消资质
- 农村将在2019年全面开启“四大改造” 哪些人可以拿补贴?
-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领域的调研分析
-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处于萌芽阶段 预计十三五期间进入爆发期
- 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山西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行动计划
- 武汉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 土壤污染治理逐步常态化 预防为先调养为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全文:山西大同市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行动计划
- 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综合治理模式
- 土壤污染修复“唤醒”古老蚯蚓产业
- 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今年颁布:直接关系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
- 国家发布两项土壤污染防治新标准-以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目标
-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9-2030年)》的通知
- 专家观点:用中医思维防治土壤污染 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 科技部:关于“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海南省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武汉市环保局公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征求意见稿
- 湖北省十堰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9年度实施方案
- 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攻坚期 首次提出生态环保“三期”时间表
-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土壤重金属污染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 生态环保新闻:四川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 农业农村部:如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及把握农业优先发展原则?
- 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我国土地污染状况及农业地域分布
- 为什么说2019年是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春天和机遇?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目标与创新模式!
- 2019年农业六大政策及农政新变化: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
- 中国稀土行业的高昂环境代价:稀土尾矿污染下,河里鱼虾绝迹,水稻也种不出来
- 咸阳中医农业提出治理土壤污染“中国方案”-第3届中医农业高峰论坛
- 化肥为什么被称为“农作物鸦片”?真相曝光了
- 土壤污染防控经验之谈:台州市椒江区有“三大招”
- 污染的代价!台州市三门县41亩被污染土地修复耗资1.3亿
- 见过“鹮鹮”这种濒危小鸟吗?急需要干净的水田作为觅食地!
- 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低成本改土培肥“好药方”:变废为宝的堆肥
- 再生农业:恢复土壤与生态 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主流
- 农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土壤修复
- 农业科普:耕地是农业之本,土壤是不可再生资源!
- 农业带病生产?病得很重?是时候反思农业了!
- 浙江安吉”零垃圾村”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模式值得推广
- 昆虫养殖项目:黑水虻的开发利用价值
- 农民养殖这种环保昆虫,投资3万元,月收益5万元
- 案例解析:废弃矿区及厂区如何改造为旅游胜地!
- 土壤,孕育地球万物!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退化?如何保护土壤?
- 案例:为掩盖污染而填高河滩、种上芦苇,这样做可行吗?
- 矿区生态修复之路:采矿塌陷区建成休闲公园,遗留矿坑变成生态园
- 广西举行土壤污染防治第五次磋商会议,土壤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 山西净土保卫战:山西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
- 研学:为什么要做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 苏州:践行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 小小黑水虻催生万亿级产业,三年多就能收回投资的环保科技项目
- 四川德阳:我们这镉超标的米太多了,大家都知道!触目惊心
- 我国退化耕地面积高达40%!迫切需要耕地科技创新改良方法
- 食品安全监管在行动:国家启动“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
- 农业绿色发展“绿”从何来?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
- 农业农村部:将编制“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划,贯彻实施《固废法》的意见
- 人均耕地少、水资源贫乏,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 推进两大流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实现有法可依
- 10部门联合发布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强调农业清洁生产“三环节五工程”
- 浙江出新措施整治耕地抛荒,建立举报-巡查-监测-执法监管机制
- 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明确建设标准体系,印发和实施“五年行动方案”
- 反应器堆肥技术模式:国家乡村振兴局力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器
- 生态修复复垦案例:山东废弃矿山治理3年后成乡村游网红打卡地!
- 北京延庆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绩溪县秸秆种菇致富模式
- 湖北第二大湖泊成为候鸟栖息天堂,宁夏启动“爱鸟周”科普教育活动
- 案例: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报告及工程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 第五届绿博会筹备工作开启,14部门联合发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
- 司法实践案例:通过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 内蒙古优化农田林网配置和树种,聊城生态修复项目获绿化基金会批复
- 落实耕地保护制度:2022年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方案(资兴市兴宁镇)
- 四川:设立首家冬水田研究院,出台水田垦造工程技术指导文件
- 湖南:举办地质公园教育战略培训会,南山牧场退化草原修复工作斐然
- 2022年PPP模式项目申报积极,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显著提升
- 农村粪污水怎么治?河南省与湖南省做出的一些有益探索!
- 广东建成148个自然教育场馆,海宁揭牌首个司法生态修复基地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山东评审通过1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广东多地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 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召开,农村卫厕普及率已超过73%!
- 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前景如何?有哪些技术手段?修复成本怎样?
投资黑水虻收入来源主要是虫体饲料和昆虫粪便
“你闻闻,有味吗?”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黄勇平抓起一把黑水虻幼虫食用湿垃圾后产生的虫粪,请前来参观的人过来闻,这些人为无异味而感到惊讶和好奇。
这一幕和三年前黄勇平刚接触黑水虻时的情景如出一辙。但那时,并没有人清楚黑水虻幼虫的“工作原理”。从事昆虫研究的黄勇平没有仅仅停留在惊讶和好奇上,决定一探究竟。此后两年来,黄勇平团队对黑水虻基因组展开系统研究,开始了探究黑水虻幼虫 “工作原理”的征程。
彼时,远在江苏南京的升申(江苏)生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升申环境)董事长唐斌正为刚接手的采用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处理餐厨垃圾的试点项目犯愁。早期的黑水虻生物转化湿垃圾技术预处理成本高企、养殖方式粗放不可持续、产能得不到保证、对环境影响无法有效控制,这些都使项目随时面临“休克式死亡”,为此唐斌总是提心吊胆。
2019年末,一次偶然的机会,唐斌走进黄勇平团队的实验室后,重新看到了希望。那时,黄勇平团队正在实验室开展规模化示范试验。
技术方案逐渐成熟
2017年,中国最早研究黑水虻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喻子牛也是抓了一把黑水虻幼虫的虫粪,让黄勇平闻一闻,同样没有异味。带着好奇,黄勇平与喻子牛以及国外学者Jeffery Tomberlin教授迅速组建了攻关团队。
作为从事昆虫研究的专家,黄勇平对黑水虻并不陌生。他向《中国科学报》介绍,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昆虫,可将禽畜粪便、餐厨垃圾、农副产品下脚料等有机废弃物作为食物转化为蛋白质、脂肪类等,已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应用。
黑水虻一生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能够取食并参与有机废弃物处理的阶段主要是幼虫阶段,黑水虻幼虫转化有机废弃物后产生的主要产品是虫粪和幼虫虫体。虫粪可直接当做有机肥使用,收获的幼虫可加工成动物蛋白饲料添加剂,因此黑水虻幼虫又被称为“凤凰虫”。
升申环境之所以养殖黑水虻,也是看中了它的价值,但对黑水虻的机理不清楚,这也是黑水虻养殖户共同的认识盲区。
对此,黄勇平团队在全球率先开展了黑水虻全基因测序与基因功能注释研究,建立了基于CRISPR/Cas9黑水虻早期胚胎基因编辑平台,为黑水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目前已实现了对黑水虻幼虫个体大小、眼色与成虫翅膀发育等形状的定向改造,并且正在利用前期开发的平台开发生长发育速度更快、转化效率更高的品种。”黄勇平说。
在此基础上,黄勇平团队设计出一套技术方案,可将含水率在65%~90%的餐厨垃圾不经任何脱水、脱油、匀浆化等预处理工艺的情况下,直接投喂给黑水虻幼虫,后续生物转化过程也不需要任何人工或机械操作。
“在经过8~10天的处理后,餐厨垃圾一方面转化为受市场极大欢迎的虫体饲料,另一方面转化为可作为有机肥料原料的虫粪。”黄勇平说。
渐渐地,黄勇平团队也摸清了适合于城镇处理系统的黑水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中的各环节参数与技术条件,包括湿垃圾储放条件、幼虫接种量、虫苗孵育技术、合适的转化环境条件等,为该系统的标准化、集约化、模块化奠定了基础。
工艺系统处处体现“精准”
令唐斌犯愁的事情之一是,收回湿垃圾后,需要按照传统方法,对回收的垃圾进行离心、分层、脱水与匀浆等预处理,这是造成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难题也随之出现,依照愈发严格的环保要求,预处理后废水排放怎么办?
唐斌所遇到的难题,在黄勇平这里变得简单了。
黄勇平团队率先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箱体对机废弃物进行黑水虻生物转化有。即按日处理30吨湿垃圾为一个模块来进行设计,计划建设用房共2500平方米。其中,黑水虻转化恒温车间1000平方米、种虫繁育恒温车间400平方米、湿垃圾桶存储与垃圾发酵车间400平方米、产品加工车间500平方米、仓库200平方米。
这就是该团队探索建立的黑水虻生物转化湿垃圾技术方案工艺系统,具体包括湿垃圾收运系统、湿垃圾倾倒系统、生物转化系统、产品加工系统、乳酸菌扩培系统、废气处理系统、种虫繁育系统。
“我们对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进行了系统化与定量化的探索,并制定了最适合的参数指标与相关评价指标。”黄勇平告诉《中国科学报》。
例如,在黑水虻虫苗孵育环节对虫苗进行精准定量,与后面的接种虫苗与辅料环节各条件参数完全匹配,同时采用一次性投喂方式,减少操作环节;将餐厨垃圾经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液预处理1至30天,可降低餐厨垃圾的pH值,有效控制餐厨垃圾存储过程与黑水虻取食餐厨垃圾过程中的臭味气体排放,同时可使黑水虻幼虫更易摄取餐厨垃圾中的营养。
针对唐斌担忧的湿垃圾预处理后废水排放难题,黄勇平团队通过对虫苗数量的精确定量保证餐厨垃圾处理的周期,并通过对辅料添加的精确定量来控制最终餐厨垃圾与辅料混合物的含水率,使其更适合黑水虻取食,同时避免了垃圾中废水的排放。
“这种系统化与标准化的流程,可减少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成本,并提高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效率。”黄勇平表示,他们通过这一整体的工艺配套方案,提升黑水虻将餐厨垃圾转化为自身生物质的能力,实现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据悉,该套技术工艺方案目前已在升申环境落地,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算清投资回报那笔账
成虫交配环节150万元、种虫孵育环节150万元、大型机械环节320万元、自动化环节380万元、基础建设费用500万元,唐斌和黄勇平以建设日均处理30吨湿垃圾的示范试验基地为标准,预估了固定资产投资为1500万元,并结合参数指标与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投资回报评估。
最终,该团队按年处理10950吨湿垃圾计算,估算出营业收入可达1189.9万元,扣除成本,可实现453.8万元营业利润。“预计三年多就能收回投资。”唐斌告诉《中国科学报》。
就营业收入来源而言,其来源主要是黑水虻虫体饲料和昆虫粪便。以虫体饲料为例,原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饲料原料目录明确规定,昆虫粉可作为含油脂蛋白原料纳入饲料原料,主要用于替代鱼粉使用,并且不设生产许可证管理要求。
“黑水虻虫体风干样粗蛋白质高达40%以上,粗脂肪达到15.94,接近于国产鱼粉,跟一级豆粕含量接近。”黄勇平说。因此,黑水虻所生产的昆虫蛋白可作为饲料原料销售。据统计,我国蛋白饲料原料进口量全球第一,对外依赖程度超过70%。由于国际海洋渔业萎缩以及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鱼粉供应不足,价格不断上升。
黑水虻虫体效用不止于此。抗菌肽、中链脂肪酸广泛存在于黑水虻幼虫中,成为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热点。“若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所突破,将为该技术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黑水虻预蛹虫壳也是一个宝。黄勇平介绍,预蛹虫壳所含有的大量壳聚糖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我国每年湿垃圾约1.6亿吨,畜禽排泄物约38亿吨,再加上工业生产排出的约6000万吨发酵残渣,总数约为40亿吨。“如果利用这些有机废弃物的10%,则能够产生8000万吨鲜虫和1亿吨优质有机肥的原料性产品,再将这些原料进行一次性深加工,总产值达到万亿级不是问题。”黄勇平告诉《中国科学报》。
然而,黄勇平的重点不是放在挣多少钱上。他和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让人头痛的各种有机废弃物转化成新的资源。
“与传统的填埋、焚烧、好氧堆肥与厌氧发酵法等相比,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具有成本低、转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资源化程度高等特点。”黄勇平表示,而与蚯蚓、蟑螂、黄粉虫、蝇蛆等低等动物的生物转化媒介相比,黑水虻的优势明显。黑水虻一方面对高盐、高油、水分含量高的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力与生物转化效率;另一方面不携带人或动物致病菌,没有生物安全方面的风险。
至于黑水虻为何不携带致病菌、还能降解抗生素,黄勇平团队正联合其他科研院校协同攻关,并致力于黑水虻虫体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