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土中长!土壤数字化为农业生态价值实现赋能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87/209篇)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但土壤资源是有限的。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大量现象表明中国人对土地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而漫天的黄沙正是母亲的愤怒,保护土地环境已迫在眉睫。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土地母亲穿上一层透气的植物材料制成的衣裳,让她不再污浊不堪。我们因她生养,终有一天也要给她以回报。

万物土中长!土壤数字化为农业生态价值实现赋能

土壤数字化是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一环。土壤数字化能够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界限,整合土壤、气象、水利等数据,构建数据资源池、搭建平台系统,实现可视、可溯、可控、可管、物联,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自动精确控制、智能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的可控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政府规划决策助力,农民生产种植指导,使农业生产迈向信息化和标准化。在现代数字农业发展模式下,不仅能够构建高精度的“数字土壤”体系,还可以结合气象、水利、生态环境等数据,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及人机交互设计融入土壤学研究领域,实现现代农业创新技术与传统田间农业生产有机融合,为区域农业生态价值实现赋能。

构建高精度“数字土壤”,完善土壤大数据信息服务

生态数字化工程(丽水)研究院土壤数字化项目组建立详尽的土壤数据清单、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丽水市1∶5万高精度的数字化土壤信息资源库,包含土体构造、成土条件、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大量多要素、高精度和时空维度的土壤数据信息,辅助实现从作物生长的微观监测到宏观农业经济分析,实现对土壤资源自动化、精准化、变量化管理,有效应用于政府部门的科学规划和高效管理,有助于农民生产种植引导和优化各类农技植保服务。

万物土中长!土壤数字化为农业生态价值实现赋能

划分生态优品指数单元,分类指导农特产业生态价值提升

根据土壤、气象和植物营养等专业知识,构建生态农特产品的产地生态优品指数模型,划分生态优品指数单元,根据适宜农作物的产地条件,与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气象条件、海拔高度等产地信息进行最佳匹配,将农特产品的生产种植区划分为优等地、良好地、普通地和不适宜地,分类指导生态农特产品的数字化生产和土壤的精准改良。

促进农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以“数字土壤”、应用符合和生态优品指数为指导依据,在数字农业生产环节,深入种植前端,全流程引导农特产品种植,分类开展农特产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探索,引导农民规范生产、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遵循自然、倡导生态平衡,推动区域农特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此外,协助政府部门在“数字土壤”和生态优品指数的指导下,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指导农户合理科学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化肥过量施用,筛选出具有农特产品生产潜力的关键区,通过增加有机肥等有效措施,提高种植生产区土壤质量。

打造农特产业生态价值链平台,助推产品生态价值实现

在区域生态产品销售环节,以优品生态指数为生态农特产品产地划分等级单元,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农特产品溯源体系,逐步搭建农业云服务平台,将农业生产中的各类服务产品化,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农户上云”为切入点,通过各类商业模式,吸引并带动农户将农产品生产的全流程数据化,完成“泛农业”数据采集整合,具备农业领域数据的存储、挖掘、分析的处理能力,实现从农业作物到农业商品全流程数字化。通过农特产业生态价值链平台追溯,消费者不仅能看到产地信息,还能够看到农产品生长全过程,在农户和消费者间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实现“优质”农产品“优价”,打造端到端的农产业生态价值转化服务,提高生态农产品价值转化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