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市集里销售的品类丰富的农产品。
新华社合肥12月7日电(记者汪海月)天刚擦亮,50岁的农场主孙凤岚忙着将刚从地里摘下还沾着泥土的白萝卜、绿油油的菠菜和辣椒装进车厢,准备驱车前往离农场约20公里远的合肥市中心,参加一月一次的农夫市集。
在这个位于城市商场一楼的特殊市集里,聚集着安徽省几十家从事生态农业的商贩,他们向前来赶集的市民吆喝着自家的新鲜蔬果和特产。
“我们的蔬菜都是有机产品,全程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你看这辣椒上还有虫眼,保证绿色健康。”孙凤岚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为顾客打包,桌上的蔬菜不多久就卖了大半。
这个名为“新农人农夫市集”的集市已在这座城市开办了近5年,为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户和寻找安全农产品的消费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地里的生态农产品得以直接登上市民的餐桌。
“我们建立市集的初衷就是帮生态农场解决销路问题,帮消费者找到放心食材,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推介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从而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农夫市集的发起人周波说。
周波介绍,参加农夫市集的农场都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实地考察,后期也会接受消费者的监督,以保证产品的健康绿色。
33岁的韦波参加农夫市集已有4年多,每次带来的农产品都可以摆满好几张方桌,这些产品都来自大别山区的农户,无添加、无污染。
“我们和山区的近五十个农户进行合作,进行订单销售,这个平台打通了农民和城里人的壁垒,让农村可以产有所销。”韦波说,来买的客户大都是回头客,每月专门赶来。
农夫市集里销售的新鲜有机蔬菜。
从刚采摘的水果蔬菜,到传统肉类和原生态的芝麻油、蜂蜜、辣椒酱、腌菜、粽子等,每月从乡村如约赶来的商贩让城市居民在任何一个季节都可以有上百种选择。
经过多年发展,参加市集的生态农场由第一期的20家增加至如今的近60家,消费者也从最初的几百人增加至几万人。
68岁的许家跃和家人早早过来赶集,溜达了不到一圈,手里已经提满了鸡蛋、蔬菜等农产品。
“女儿之前来过,觉得不错,这次专程带我们一起过来。这里虽然价格稍微高一些,但都是无公害的产品,还有很多土特产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现在很少吃到了。”许家跃说,眼前的热闹场景又让他有了小时候赶集的感觉。
农夫市集里的顾客正在购买产品。
在坚持每月在城市商场举办农夫市集的同时,周波也把这种形式搬到了“线上”,在微信商城上帮新农人们售卖农产品。
“线下有面对面交流的好处,但也有场地的局限性,我们希望通过发展线上,覆盖更多人群,让更多人了解接受生态农产品。”周波说,相较于坐守家中等待收购的传统农民,新农人们希望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发展农业。
在他看来,随着生活条件提升,人们对食物口感、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有经济能力去追求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这将为生态农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