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牛业育种合作项目研讨会召开
【中国日报12月4日电】12月3日,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牛业育种项目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德两国畜牧业合作交流的双方管理机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国际项目合作处双边关系负责人霍夫斯达特,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处长唐治韶等出席开幕式。
时建忠在开幕式发表致辞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的正常开展带来不少困难。但中德双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制定新的工作方案,仍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德双方在线举办了“德系西门塔尔牛体型外貌鉴定技术体系网络直播研讨会”, 德方专家为项目示范牧场提供了在线培训,并实地走访和指导项目示范场(区),了解项目实施进展和效果。中方专家也为中德项目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参与中德项目线上和线下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为项目示范场提供技术指导,收集整理项目示范场数据,为项目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此外,项目组还编写了《减少奶牛饲养过程中废弃物和废气排放》《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中等规模公猪站生产技术手册》等一系列技术手册,同时还在网络媒体上发布了一些饲养管理技术小视频,产生了积极效果。
2021年是中德畜牧业合作二期项目的收关之年。针对明年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的工作,时建忠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共同完成项目协议中规定的内容,对于由疫情导致不能完成的任务,抓紧协商解决,补充相关协议;二是对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10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为下一期项目合作打好基础;三是全面评估项目示范推广技术应用效果,总结凝练出适于中国牛业养殖实际的技术,加以全面推广;四是加强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宣传力度,增强项目示范推广影响力。
时建忠表示,下一步,中方将与德方一道,共同努力,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探索新的合作内容,不断为中德畜牧业合作注入新活力,加深中德两国传统友谊,将合作不断推进向前。
中美农业的差距原来是这个?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国农业十分发达,1个美国农民就可以养活150人,而这个数字是中国的30倍。造成中美农业差距的主要原因,则是双方种植模式不同,美国地势平坦适合集中种植,有更好的先决条件。
首先,集中的资源会使美国农业更加规模化,生产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同时机械化发达则使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都更加优化。而信息化让农业信息高效透明,农场主可以及时、连续地获取市场信息,使风险大幅降低,生产更具有主动性。
中国却是和美国截然不同的”耕者有其田”的小农经济,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难以形成规模,机械化程度也不高,有一定的脆弱性和封闭性。并且容错率低,市场信息流通难度也更大,所以曾经的中国农民常常面临”看天吃饭”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