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7.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第54/83篇)
- 广东省农业厅: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 东山县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工作方案
- 湖北孝感:汶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 荥经县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 海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产地被污染暂停或取消资质
- 农村将在2019年全面开启“四大改造” 哪些人可以拿补贴?
-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领域的调研分析
-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处于萌芽阶段 预计十三五期间进入爆发期
- 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山西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行动计划
- 武汉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 土壤污染治理逐步常态化 预防为先调养为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全文:山西大同市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行动计划
- 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综合治理模式
- 土壤污染修复“唤醒”古老蚯蚓产业
- 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今年颁布:直接关系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
- 国家发布两项土壤污染防治新标准-以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目标
-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9-2030年)》的通知
- 专家观点:用中医思维防治土壤污染 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 科技部:关于“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海南省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武汉市环保局公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征求意见稿
- 湖北省十堰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9年度实施方案
- 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攻坚期 首次提出生态环保“三期”时间表
-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土壤重金属污染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 生态环保新闻:四川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 农业农村部:如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及把握农业优先发展原则?
- 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我国土地污染状况及农业地域分布
- 为什么说2019年是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春天和机遇?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目标与创新模式!
- 2019年农业六大政策及农政新变化: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
- 中国稀土行业的高昂环境代价:稀土尾矿污染下,河里鱼虾绝迹,水稻也种不出来
- 咸阳中医农业提出治理土壤污染“中国方案”-第3届中医农业高峰论坛
- 化肥为什么被称为“农作物鸦片”?真相曝光了
- 土壤污染防控经验之谈:台州市椒江区有“三大招”
- 污染的代价!台州市三门县41亩被污染土地修复耗资1.3亿
- 见过“鹮鹮”这种濒危小鸟吗?急需要干净的水田作为觅食地!
- 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低成本改土培肥“好药方”:变废为宝的堆肥
- 再生农业:恢复土壤与生态 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主流
- 农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土壤修复
- 农业科普:耕地是农业之本,土壤是不可再生资源!
- 农业带病生产?病得很重?是时候反思农业了!
- 浙江安吉”零垃圾村”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模式值得推广
- 昆虫养殖项目:黑水虻的开发利用价值
- 农民养殖这种环保昆虫,投资3万元,月收益5万元
- 案例解析:废弃矿区及厂区如何改造为旅游胜地!
- 土壤,孕育地球万物!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退化?如何保护土壤?
- 案例:为掩盖污染而填高河滩、种上芦苇,这样做可行吗?
- 矿区生态修复之路:采矿塌陷区建成休闲公园,遗留矿坑变成生态园
- 广西举行土壤污染防治第五次磋商会议,土壤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 山西净土保卫战:山西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
- 研学:为什么要做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 苏州:践行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 小小黑水虻催生万亿级产业,三年多就能收回投资的环保科技项目
- 四川德阳:我们这镉超标的米太多了,大家都知道!触目惊心
- 我国退化耕地面积高达40%!迫切需要耕地科技创新改良方法
- 食品安全监管在行动:国家启动“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
- 农业绿色发展“绿”从何来?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
- 农业农村部:将编制“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划,贯彻实施《固废法》的意见
- 人均耕地少、水资源贫乏,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 推进两大流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实现有法可依
- 10部门联合发布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强调农业清洁生产“三环节五工程”
- 浙江出新措施整治耕地抛荒,建立举报-巡查-监测-执法监管机制
- 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明确建设标准体系,印发和实施“五年行动方案”
- 反应器堆肥技术模式:国家乡村振兴局力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器
- 生态修复复垦案例:山东废弃矿山治理3年后成乡村游网红打卡地!
- 北京延庆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绩溪县秸秆种菇致富模式
- 湖北第二大湖泊成为候鸟栖息天堂,宁夏启动“爱鸟周”科普教育活动
- 案例: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报告及工程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 第五届绿博会筹备工作开启,14部门联合发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
- 司法实践案例:通过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 内蒙古优化农田林网配置和树种,聊城生态修复项目获绿化基金会批复
- 落实耕地保护制度:2022年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方案(资兴市兴宁镇)
- 四川:设立首家冬水田研究院,出台水田垦造工程技术指导文件
- 湖南:举办地质公园教育战略培训会,南山牧场退化草原修复工作斐然
- 2022年PPP模式项目申报积极,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显著提升
- 农村粪污水怎么治?河南省与湖南省做出的一些有益探索!
- 广东建成148个自然教育场馆,海宁揭牌首个司法生态修复基地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山东评审通过1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广东多地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 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召开,农村卫厕普及率已超过73%!
- 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前景如何?有哪些技术手段?修复成本怎样?
近年来,苏州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十三五”以来最好,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保障。随着多年来“生态底蕴”的积蓄,一幅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南画卷正熠熠生辉。
自然湿地保护率全省第一 太湖变身“天鹅湖”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近日,在苏州吴中区的东、西大圩大闸蟹养殖区,冬日映照的水面上芦苇飘荡,十多只小天鹅正悠闲地游弋其中,时而探入水中觅食,时而振翅飞起,好不惬意。据专家介绍,天鹅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对水质环境的要求非常高。2019年底太湖围网拆除,太湖的养殖户们从太湖引水经过生态沟渠过滤后再进入池塘,优良的水质和环境,最终让天鹅把这里作为了栖息地。
事实上,近年来小天鹅已成为太湖常客。在太湖治理上,苏州构建了多位一体的综合长效管理体系,精细化打造环太湖生态圈。为保持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对200多公里湖岸线水生植物进行长效管护,组织实施太湖芦苇等湿地植物的收割清理工作,平均每年收割近7000吨,并保留20%湿地保证水鸟及野生动物的越冬栖息。制定太湖水草管护调控年度实施方案,对管护期间太湖水质、水生植被种群、水生态系统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和环境效果评估。同时成立水体保洁队伍,建立镇村保洁员、督查考评员循环网络体制。2020年3月至10月,太湖6个饮用水源地藻密度均值较2019年同期下降45.0%。太湖湖体藻类密度均值较2019年同期下降24.4%;太湖湖心区及东部湖区水质分别符合Ⅳ类、Ⅲ类,达到国家、省“水十条”考核目标。太湖连续十三年实现“两个确保”。
除了太湖治理,近年来苏州还大力推进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着力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提升环保质量。在12公里长的张家港湾,昔日密布的建材码头、堆场,已被郁郁葱葱的防护林、草坪、栈桥取代,四分之三的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打造140万平方米具有大江风貌的滨江亲水景观带。在太仓,占地面积1500亩的七丫口郊野湿地在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提升绿地、水系与农田。这里的“水上森林”、“生态廊道”、“湿生花海”等区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据统计, 经过多年修复、保护、发展,目前苏州森林资源总量达 220 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 29.99%,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 59%,名列全省第一。
坚持“底线思维”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前段时间,在吴江同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水稻种植区,一台台收割机往来穿梭,隆隆轰鸣声中一堆堆金色稻米倾泻而出。一旁,近400亩的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里,配备了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等设施,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和质量安全追溯等新技术手段,构建了“公司 示范基地 订单基地”的新模式,年配送蔬菜6万吨。这是苏州实施“四个百万亩”(优质水稻、高效园艺、特色水产、生态林地各100万亩)工程,大力推进“三高一美”(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和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2年底,苏州出台《关于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把发展“水稻、水产、园艺、林地”四大项任务作为硬性指标分配落实,为“鱼米之乡”生态安全筑起屏障。2013年3月,苏州又对生态补偿政策进行首次调整和完善,特别对列为“四个百万亩”的水稻田进行全覆盖生态补偿。2014年5月,苏州市人大制定颁布《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成为全国首部关于生态补偿的地方性法规。
如今在苏州农村,“高”和“美”已成为最热词汇。去年以来,苏州启动“三高一美”建设,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9年,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9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2万亩、高标准池塘改造2.37万亩、蔬菜基地1164亩。推进建设“三高一美”示范基地62个。
这些不仅带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还激发了富民功能。在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谢家路自然村,依托千亩蚕桑种植基地,该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由村民经营的蚕丝手工坊、农家菜馆、乡村民宿等门庭若市。据统计,当地两年来接待游客总人数已突破30万人次。2017至2019年,该村村级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6万、464万和480万,连续三年递增。苏州通过“三高一美”建设,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可见可触。
汇聚“绿色动能”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
张家港湾,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近日,在张家港沙钢集团的沙钢超薄带车间,这条世界领先的超薄带铸轧生产线能在短短30秒内把钢水直接变成钢卷。超短的流程工艺使生产总能耗降低80%,仅为传统热连轧工艺的五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四分之三。“沙钢要千方百计做强做优,以高质量发展应对风险挑战,不多用一滴长江水、不向长江排一滴污水! ”据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介绍,沙钢先后花费85亿元整治江岸,在长江码头区域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及时补种绿色植物,打造沿江绿廊风景线,同时又花300亿元构建环保倒逼转型增长机制。在钢渣处理上,沙钢新建国内产能最大、工艺最先进的钢渣处理线项目,钢渣“摇身一变”成为建筑材料,其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实现固废“零”排放,彻底杜绝了钢渣影响长江环境的可能。同时,利用回收煤气每年发电50亿千瓦时,利用高炉煤气余压每年发电7亿千瓦时,每年回收煤焦油、粗苯等焦化副产品30万吨,销售20亿元…… 如今,沙钢集团每年循环经济产生的效益,占企业总效益20%以上。
事实上,绿色高质量发展早已成为沙钢在内的广大苏州企业的共识。在张家港,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正加速布局;在太仓,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正成为当地三大新兴产业。绿色智能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苏州沿江加速成长。
据统计,2020年苏州实现长江干流达到Ⅱ类、京杭运河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Ⅲ类目标。年内实施“水十条”8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8.1亿元。针对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落地难等问题,创新建设企业“环保自查自纠”管理平台,深化“互联网 监管”执法模式,全程监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关键参数,开展非现场执法8000余次。目前,苏州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十三五”以来最好。根据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率为 90.1%。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关键在于找准平衡点和着力点。“苏州已经进入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必须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才能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