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本文隶属:幼儿园教学方案(第103/119篇)

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我们幼儿园充分利用自己的种植园地这一优势,拓展了活动领域,为每个班开辟了种植园地。因为在种植园地中,每个孩子都是小主人,在这里孩子们始终充满着好奇,里面有了孩子们一起种植的成果,有着无数未知的秘密,这里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我们班的幼儿虽然年龄比较小,但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荣幸地成为“劳动最光荣”的一员。我们本着“和谐、生态”的原则,给了孩子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种植劳动工具材料及条件

工具准备:小铲子、小勺、碗、浇水瓶、小桶、小锄头等。

材料准备:红豆、绿豆

经验准备:向家长发放调查表,了解红豆绿豆的种植条件和管理方法。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二、种植劳动活动过程

熟悉种子——红豆绿豆知多少

为了让孩子在种植之前对种子有所了解,我们把选好的红豆、绿豆种子请进教室,供孩子们自由观察,同时看看孩子们到底了解多少。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客人,你们认识它们吗?”

大宝:“红色的是红豆豆。”

二宝:“绿色的是绿豆豆。”

奇奇:“不是绿豆豆,是绿豆!我可爱喝绿豆饭了。”

子涵:“那这个红色的,就是红豆喽!”

天天:“红豆也能吃,妈妈爱吃。”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师:“请大家看看红豆、绿豆长得什么样?”

大宝:“胖胖的!”

二宝:“圆圆的!”

千慧:“很硬!”

天天:“有点儿滑滑的!”

奇奇:“上面还有个白白的鼻子!”“弯弯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个白色的弯弯的鼻子叫豆脐!将来豆宝宝会在这里发芽、长叶子,慢慢长大,结出更多的豆豆!”

晓旭:“老师,姥姥家种豆豆。”

师:“红豆与绿豆种子能吃,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

通过观察和交流,我们对孩子的相关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孩子们初步知道了种子的用途,掌握了红豆绿豆的明显特征,而且有了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种植的兴趣。

翻土——豆宝宝的新家

种植之前,我们本想带领孩子观察土地的疏松过程,没想到孩子们却蠢蠢欲动——拿起小铲子参与了进来。

只见天天双手拿着小铲子,身体蹲下去,用尽力气铲下去:“这里的土可真硬!”

千慧:“我怎么弄不动?!”

天天边喘着气边传授自己的经验:“得用大力气才行!”这时他才注意到我已经铲了好多:“老师,你不累吗?”

我笑了:“累?!农民伯伯种地的时候可不嫌累,每次种地之前都要给地松松土。”

奇奇:“为什么要松土?”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我想了想回答他:“因为地太硬了,种子宝宝睡在里面不舒服呀,这样就会长得不好。”

大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与土地作斗争。

考虑到本班孩子年龄较小,没想到要他们动手,然而他们却主动参与了进来。通过自己观察和尝试,孩子们知道了松土只是种植活动的一个开始,而且亲身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

播种——豆宝宝住进新家

来到种植区,我指着事先挖好的坑告诉孩子:“这些小坑就是豆宝宝的家,3个豆宝宝是一家,谁想送豆宝宝回家?谁想给它们盖被子?”

就这样,孩子们自愿分成了两组,这样一来也便于我们的个别指导和保证种植的有序性。

奇奇:“终于可以种豆豆了!”

子涵:“这个被被没盖好,豆宝宝会着凉的!”

二宝:“哎呀,土宝宝钻到我的鞋子里了!”

子涵:“下次,别穿这样的鞋子了!”

就这样,孩子们先把红豆宝宝送进了家,又帮绿豆宝宝住进了新家。

奇奇:“豆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别打扰他们了!”

大宝:“不行,我得检查被子盖好了没有。”

二宝:“对,检查完了再走。”

子涵:“豆宝宝,要乖,好好睡觉,我还会来看你的。”

快要离开了,我反问孩子:“红豆宝宝种在哪边了?”大家伸出小手:“这边!”奇奇说:“就是靠着树的这边!”见到孩子们心里比较清楚,我也暗暗高兴:分批种还是有效果的!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先种红豆又种绿豆的形式,是为了区分这两种植物的种植地点,而且孩子们找到了区分的标志物——树,这样一来,便于我们以后对这两种植物进行观察和比较。通过尝试种植,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土宝宝钻进了鞋子也是很开心,而且知道关心豆宝宝——“盖严被子”,这就是种植的魅力所在!不过,对托班孩子来说,种植并不是重点,旨在激发孩子们继续观察。

种子生长大猜想

种植活动结束后,幼儿还兴致高昂地议论不休。

幼儿1:红豆先发芽。

幼儿2:绿豆先发芽。

幼儿3:红豆的芽是红色的,绿豆的芽是绿色的。

幼儿4:红豆比绿豆长得高。

幼儿5:它们会开花吗?

师:等豆宝宝长出来,不就知道了吗?可是,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豆宝宝长得又快又好呢?

于是我们围绕“种植后如何管理”展开了讨论。通过交流,幼儿知道种植过程中还需及时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植物才能长得又高又壮。当说到长出来的豆豆可以让厨房的阿姨做出来让他们品尝时,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充满了向往。

这一活动为孩子们的观察做了铺垫,不但激起了孩子的观察欲望而且让观察活动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小小的牵挂

在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时常有孩子们提醒老师一起管理种植园地,参与管理已融入孩子们每天的生活。

幼儿1:“老师,我们的豆宝宝发芽了吗?”

幼儿2:“老师,我想豆宝宝了。”

幼儿3:“老师,我梦到自己种了很多豆宝宝。”

顺应孩子的要求,我们来到种植园,孩子们马上散开在种植区。这时,我发现奇奇默默蹲在一处很长时间,我偷偷跟过去,只见他在端详裂缝处的几株豆芽,有的在裂缝中若隐若现,而他则歪着头从不同角度观察,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把土翻开来,用手轻轻触了一下:“老师,芽芽是黄色的,也有一点儿白。”

原来,孩子们心中的那份牵挂一直在。

孩子们之所以牵挂着豆宝宝,多半是由于好奇。奇奇能把藏在土里的豆芽找出来,还用小手触摸,可见,孩子们的观察力极强,探索又似乎是天性,我们的探索开始了!

发芽了

一两周后,部分种子出土了,有的还没有动静。来到种植区,奇奇像发现新大陆似地瞪大了眼睛用手指着“发芽区”大声喊:“呀!快看,发芽啦!”孩子们纷纷奔来分享。奇奇得意了:“是吧,豆宝宝长出尾巴了!”说完,还不知所措地跳了几下。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子涵:“原来芽芽都是绿色的!”

天天:“本来就是!”

奇奇:“快看,这里的豆宝宝也发芽了,还长出了两片小叶子。”

大宝:“这里也发芽了,从缝里才能看到。”

二宝:“哦!这里的土裂缝了。”

千慧:“这里怎么还没发芽呢?”

孩子们渐渐发现,有的地方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我们与幼孩子一起挖开土观察,了解、分析种子不发芽的原因——有的种子,如红豆已烂了,是因浇水太多;有的种子埋得太深,难以发芽。

孩子们通过观察,亲眼看到了芽的颜色,并能看到豆宝宝的变化,给自己之前的疑问与猜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促进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至于不发芽的原因,孩子们也似乎有所了解,这与孩子们年龄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托班的孩子而言,有些环节只要看了、听了,有了初步的了解足矣!

豆苗的磨难——拔苗助长

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植物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一天,有的孩子发现有些种子已发芽并长势凶猛,有的刚刚破土,只见奇奇快速在种植区转了一圈儿,然后在苗势不太旺盛的地方蹲下来,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用小手在拿什么,我好奇地走进一看,原来他正在拔苗,我禁不住问:“你在干什么?”他似乎没注意到我的到来,慢慢抬起头自豪地告诉我:“老师,我在帮豆苗宝宝长高呢!”

刚开始,我没直接去影响他的动作,也未作出任何评价,只想过段时间来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聪明”是破坏。然而,孩子们见到成效挺好,纷纷模仿。我只能制止这种行为,但很多苗苗受害。

回到班里,我向幼儿讲了“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孩子们对豆苗宝宝一直抱有幻想,也一直希望他快快长大,甚至想到了“拔苗助长”,殊不知这一举措会是豆苗的一场灾难!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观察种植园地时,我们应进行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等教育,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苗苗死了——孩子们的伤心事

今天,我带领孩子来到种植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效(拔苗助长)。当他们飞快地跑到自己的“杰作区”,看到小苗苗颓废的样子,失望、后悔一拥而上:“怎么都干了?”不免伤心起来。尤其是奇奇,眼泪都流下来了:“怎么办?苗苗死了……呜呜”

大宝:“让我想想……有了,咱再种上。”

这时奇奇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终于哽咽着说:“老师,我种的豆宝宝死了,我还要种!”

看到他泪汪汪的眼睛,看到他那心疼的样子,我蹲下来抚摸着他的头:“好的,这次一定要好好保护哦。”“嗯!”他使劲点了一下头深表同意。

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一番好意成了一大败笔时,孩子们无比心痛,这种痛可能我们无法体会,但他们真正明白了——“拔苗助长”不可行。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与豆苗宝宝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与种植园的距离越走越近。

补苗——爬豆也来凑热闹

今天早晨晨检时间,奇奇高高兴兴得跑到我身边,没来得及问好:“老师,你看,我带来了爬豆——也有红色、也有白色,两种颜色。和我们种的不一样。”然后连蹦带跳地去找同伴了。

妈妈告诉我:“孩子说她的豆苗宝宝死了,很是伤心,怎么办三个字总是挂在嘴边,这不,我给她出了个主意——种爬豆。”

当时,正赶上班里一位老师请假,只好娘俩去了种植园。

豆苗的死对奇奇来说伤心至极,但有心的妈妈给他找回了自信,而且母子亲手把爬豆种进了种植园。可见,孩子们对豆宝宝的感情感动了家长,连家长都主动要求参与了。

叶子上的秘密——长出了4片叶子

来到种植区,孩子们自由散开,用自己的眼睛搜索着。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子涵:“叶子快长大了!”

大宝:“叶子多了!”

二宝:“1、2、3、4,长了4片叶子。”

奇奇:“老师,这个叶子上有毛毛。”

我笑了:“那其它叶子上有毛毛吗?”

子涵:“这个没有。”

大宝:“这个有。”

我继续追问:“有毛毛的叶子长什么样?”

奇奇:“这个有毛毛的叶子有点儿长。”

子涵:“这片叶子有点儿圆,可是没有毛毛。”

我见时机到了,就边用手指着边解释道:“我知道了,这边是红豆宝宝的叶子——有点儿圆,没有毛毛;那边是绿豆宝宝的叶子——有点儿长,有毛毛。”

大家听了直点头:“嗯!是这样的!”

在这次的观察中,孩子们以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红豆与绿豆叶子形状的不同,并注意到了叶子上的毛毛。老师及时引导孩子进行了对比,用到了比较法。

拔草(拔苗)

最近,豆苗长势不快,草却发疯似的长。于是我带领几个孩子来到种植园地帮苗苗锄草。我怕孩子们稚嫩的小手会被小草割伤,便与孩子分工——我锄草,你除草。孩子们把我锄的草纷纷运到地头,虽然汗水滴答滴答,但开心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他们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知道自己很有用。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老师,看我拔的草!”孩子兴奋得大叫。辛辛苦苦照料的小苗苗就在一瞬间失去了生长的权利。

我立即把孩子召集到身边,引导他们观察豆苗与草的区别。奇奇灵机一动,咧着嘴说:“老师,小苗的叶子是圆圆的,草的叶子是高高的,对吗?”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说:“我们还是一起看一看吧!”说着,我们就围着种植区转了一圈。孩子们不仅只看叶子,也发现了苗和草的茎也是不同的。杂草很少,小苗的长势还是很好的。奇奇大声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分出草和苗。”“是吗?”我很感兴趣。他迫不及待的说:“就是多的是苗,少的是草呗!”说完自己(*^__^*) 嘻嘻……笑起来。没想到他还挺幽默的。“那当然了,要不我们的地不就荒废了吗?”我也响应。“什么?化肥?小苗要吃化肥吗?”奇奇瞪着眼睛说。我o(∩_∩)o…哈哈大笑:“哪里是化肥,我是说田地荒废,就是慌了,不是好地了,长不出东西来!”……

大多数孩子能区分开,知道要爱护小苗苗了。

由于我班孩子年龄较小,对苗和草没有本质上的区分,可见,我们应该在前期的活动内容上减少一些孩子的内容,注重以观察为主,知道苗苗的生长过程及照料就行了。

捉虫子——雨过之后的发现

昨天刚刚下了一场雨,天天担心地问:“老师,我们的豆苗淋湿了吗?”“我们去看看吧!”我只是回应。

于是带领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哇塞,苗苗长得好高呀!”

奇奇:“老师,你看,这里好像是我种的豆宝宝,好高呀!”

子涵沉静了一会儿:“老师,那边的豆宝宝不舒服吗?生病了吗?怎么长得小小的。”

大宝:“老师,什么时候长出豆宝宝?”

二宝:“好像还得开花吧。”

大宝:“会是什么颜色的花呢?”

这时,天天大喊:“快来看,这里有个虫子!”打断了孩子们的对话。

天天:“怎么办?它在吃叶子!”

大宝:“我们捉虫子吧!”

天天:“太可怕了,我不敢!”

奇奇:“我来,我敢!”

就这样,谁只要发现了虫子,奇奇总会跑来帮忙。

在小小的种植园里,孩子们不自觉地合作起来,交流起来,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

开花了

今天,红豆绿豆有了明显的变化——有花儿开了。子涵趴在小花上闻着花香,非常陶醉的样子。有的还拍手直跳:“好漂亮呀!”千慧还唱起了歌:“春天来,春天来,花儿朵朵开……”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花,他们仔细的观察着。

奇奇:“为什么它的花这么小啊?”

大宝:“老师,这里的花是黄颜色的!”

二宝:“这里还有紫色的花。”

冯千慧也问:“老师,绿豆是绿色的,红豆是红色的,为什么它们的花没有绿色和红色呢?”千慧一脸的疑惑。

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我只能说:“这就是它的规律,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等你们长大了当个科学家研究一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又引导孩子们观察花骨朵,孩子们都表示根本就看不到。

千慧说:“为什么别的植物的花骨朵能看见,它们的却看不见呢?”

“不是看不见,而是它的花骨朵被叶子包着,不像别的植物裸露在外面。大家都仔细找一找好吗?”“好!”孩子们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听见孩子们互相转告“我找到了”。

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感到非常欣慰

孩子们注意到有的开花了,有的则没有,而且注意到了花的颜色,知道用自己的感官闻闻有没有花香,可见,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不难发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确实不同于我们,孩子们的思维也很特别,但是,他们敢于发现,敢于探索,用自己的眼睛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

长豆荚了

清晨,我们来到种植园。大宝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声叫:“老师,这里长了一个豆角!”我和孩子们过去一看,果然有一个豆荚。

“老师,我也找到了一个!”二宝用手指着示意。孩子们又跑到二宝那里一看,和这个是一样的。有几个孩子也同样发现了他们所谓的“豆角”。

只听到奇奇自言自语道:“哎?这个豆角上怎么好像有毛毛。”紧接着向我汇报:“老师,这个豆角上有毛毛!”孩子们纷纷凑热闹:“真的!”“那其它豆角上也有毛毛吗?”我反问道。孩子们马上散开寻找。

幼儿1:“这个有!”

幼儿2:“这个没有。”

奇奇:“有的有,有的没有。”

老师:“是红豆有?绿豆有?”

孩子们想了一下:“靠近大树的红豆没有毛毛!绿豆有毛毛!”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我把孩子们都叫来,说:“孩子们,你们发现的像豆角一样的东西叫豆荚。”大宝打断我,怔怔有词地说:“老师,那就是豆角,我在奶奶家吃过,炒着吃。”我没有反驳,只是说:“对,它的样子看起来像豆角,但它是红豆、绿豆的果实,过一段时间,等到它成熟了,你们就能看出来了”。“噢。”大宝半信半疑的点点头:“那什么时候才能熟啊?”

“过几天我们再来看看好吗?”

“好!”真是个较真儿的小家伙。

每次来到种植园,孩子们总有自己的发现,也总有自己层出不穷的问题。可见在种植园地中,每个孩子都是小主人,孩子们对这里始终充满着好奇,这里有着孩子们一起种植的成果,有着无数未知的秘密,这里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

豆荚的颜色——有的成熟了

今天去种植园之前,我抛给了孩子们一句话:“几天不见,不知道豆荚长多大了?会有变化吗?”

来到种植园,孩子们的话题全是豆荚。

幼1:“豆荚是绿色的。”

幼2:“豆荚长长了。”

幼3:“豆荚变胖了。”

这时,大宝大喊:“哎呀,这里的豆荚坏了——有点发黑。”

二宝闻声而来:“是不是生病了?”

奇奇:“不像!我知道了,一定是它快熟了,还没有去暗黑呢!”

子涵答道:“对对!我姥姥家熟了的就是黑黑的!”

我摘下一个黑色豆荚和一个绿色豆荚,并一一剥开:“看,黑色的豆荚里住着成熟的绿豆宝宝,绿色的豆荚里的绿豆宝宝还没成熟。”奇奇伸手摸了摸豆宝宝:“这个没熟的豆宝宝有点儿软!”

孩子们纷纷尝试并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子涵一个建议:“那我们把熟了的豆荚摘下来吧。”

接下来,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寻找成熟的豆荚并摘下来。

“噢。”大宝半信半疑的点点头:“那什么时候才能熟啊?”

“过几天我们再来看看好吗?”

“好!”真是个较真儿的小家伙。

绿豆比红豆成熟得早,但绿豆成熟不集中,易于分批摘豆荚。所以,在孩子们发现了早熟的绿豆荚的变化后,我把熟的和不熟的剥开皮,让孩子亲眼看看并用小手摸,来感知成熟的标准。同时可见,孩子们的观察是敏锐的,疑问随之而来,孩子们的好奇与共同的兴趣把他们拉到了一起,从而展开了讨论,通过思考得到解答。

收获

这几天的天气十分燥热,种植园里的绿豆飞速成熟,红豆也相继成熟。今天早上,趁着一丝清晨的清凉,我和孩子们来到了种植园里准备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刚进地头,孩子们就埋头采摘黑色的绿豆豆荚,直到大宝叫起来:“哎呀!这里的豆荚怎么是白色的呀?还没熟吗?”

二宝紧接着说:“是不是死了?”

大宝有点儿迟疑:“不会吧?!豆荚没烂,是硬硬的。”

“我看看!”奇奇说着伸过手去:“真的,和黑色的豆荚一样——硬硬的!”孩子们一齐把目光投向我:“老师……”我笑了:“大家说得没错。白色的豆荚也是熟了的豆荚——我们的红豆也成熟了!”我又弯下腰向奇奇解释:“你和妈妈在这里种的爬豆,爬豆熟了就是白色的。”

我的模糊话让孩子们越发好奇,但他们仍然劳作,采摘的豆荚中不仅仅是黑色的,也有了白色。我继续默默地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突然发觉奇奇有点儿鬼祟,直到子涵跑过来:“老师,奇奇把红豆宝宝扒出来了。”

我走到奇奇身边,奇奇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白色的豆荚是已经熟了的红豆和爬豆,好像爬豆(豆荚)比红豆(豆荚)要长!”孩子们纷纷响应:“原来红豆熟了是白色的!绿豆是黑色的!”突然,有一个想法在我脑中闪过:“孩子们,采摘豆荚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二宝回答:“把黑色的、白色的摘下来不就行了嘛。”我点点头:“那如果把你们的眼睛蒙起来,把熟的和不熟的豆荚放在你们面前,你们有好办法分出来吗?”奇奇说:“用手摸到硬硬的、干干的豆荚就是熟了的豆荚!”大宝表示同意:“对!那些没熟的豆荚有点儿软、湿湿的、沉沉的。”我也不示弱:“大家很有想法!我们的眼睛能看出来、手也能摸出来!只要动动脑筋,问题就会解决!加油哦!!”

孩子们已经能分辨出豆荚的成熟与否,知道不同的豆豆成熟的豆荚颜色是不一样的,知道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比较,尤其是奇奇和妈妈种的爬豆也有了收获。更好的是孩子们自己动手采摘自己的劳动成果,知道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整理园地

种植园里的红豆、绿豆、爬豆都被辛勤的劳动者采摘完了,地里只留下了豆稞。这不,趁着早上的一丝清凉,我们又带着宝宝出发了。

刚开始,孩子们无从下手,只是老师一棵一棵把豆稞拔下来。奇奇有点伤感:“老师,我们不要它们了吗?它们不长豆荚了吗?”大宝说:“是呀,叶子也黄了,不漂亮了,老师不喜欢他们了。”我静下心来:“大家都看到了,叶子都黄了,慢慢它就会死了,也不会长豆荚了,我们必须得拔下来,收拾整理好这里。这样才能种其他的。”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纷纷动了起来。二宝说:“哎呀,怎么这么结实,拔不动啊!”奇奇主动走过去:“我来!”“成功了,你真厉害!”二宝笑着说。奇奇得意地说:“我是男子汉,力气大,你的力气小,就把小的吧。”……

就这样,我们的工作没费多大劲儿就分好了工:有的拔草、有的运草,不一会儿就干完了。

孩子年龄虽然偏小,但参与劳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孩子们不怕脏、不怕累,克服热热的天,各有所职,从不停下来休息。而且在这一劳动活动中,奇奇主动帮助同伴,促进了友谊之情,懂得了友爱,自己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尤其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收获之后也要整理好田地,以备再种其它植物。

晒豆荚

豆荚运回家后,我抛给孩子一个问题:“豆宝宝躺在豆荚里睡觉了,我们怎样才能把豆宝宝请出来呢?”

幼1:“用小手扒开就可以了。”

幼2:“我奶奶用木棍打。”

幼3:“我奶奶用脚踩。”

通过一一验证,孩子们发现豆荚不听话——有的湿湿的,必须得晒晒才可以。

最后,我们把豆荚分类晒在阳台上了。

在这一劳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地想办法,并把自己的所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可见,孩子们平日里也在观察,而且能联系实际经验来解决问题。

豆宝宝出来了——请出豆宝宝

孩子们正在准备入厕,大宝跑来:“外面好热呀,咱们看看豆荚吧,别晒坏了。”我轻轻告诉她:“你可以自己去看看!”话音刚落,几个小朋友陪伴而去。只见他们蹲下来细细搜索着:

幼1:“不好了,豆荚弯弯来了!”

幼2:“豆宝宝不见了。”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幼3:“哎呀,豆宝宝在这儿呢!”

大宝踩上去:“看,豆宝宝是不是很多了。”

这下,随同的同伴一起动起了小脚——踩一踩,豆豆就跳了出来。

奇奇:“老师,红豆宝宝出来了!都藏在最下面(皮的下面)。”

子涵:“绿豆宝宝也出来了,都躲在黑黑的皮下面。”

大宝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很高兴!”“为什么呀?”我好奇地问。“因为我会请豆宝宝呀!我的小脚很厉害!”呵呵,原来是这样。

孩子们边用脚踩,便用小手捡豆豆,干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把豆宝宝请出来,内心的喜悦无法表达,尤其是他们执着的精神——捡豆豆,更加坚定了孩子们成功的自信!

绿豆沙、绿豆汤品尝会

今天,是我们的红豆绿豆PARTY,爸爸妈妈也来参加。我们请伙房的叔叔阿姨把红豆做成红豆沙面包,我们自己用绿豆做成了绿豆沙和解渴避暑的绿豆汤。用自己的鼻子一闻:“真香啊!”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PARTY终于开始了,我拿出白糖,告诉孩子们可以把它加到绿豆沙里,会让绿豆沙更加美味,不过必须自己来,不让爸爸妈妈插手。

只见奇奇用勺子舀了一勺又一勺:“我最喜欢吃甜了,多放一点白糖。”舀一勺放进嘴巴里:“真甜!真香!”再舀一勺尝尝:“嗯?怎么回事?不甜了?!”只见他边搅拌边说:“哎呀,好像是没拌好啊!”再尝尝:“嗯!这下好了!”

子涵自言自语道:“吃多了糖对牙齿不好,我少放一点。”然后舀一勺放进嘴巴里:“怎么还是那个味,再舀一勺吧。”就这样,笑语一勺一勺的舀,一遍一遍的品,终于做好了符合自己口味的美味豆沙。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体验成功,我也很高兴:“看来,我们的美味不仅仅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今天,大家用自己的小手、自己的口把绿豆沙做得很是美味,而且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真是好样的!快快让爸爸妈妈也来品尝一下吧。”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嘴巴不仅仅是说,还要吃、品,分享一下自己的美味成果,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品,而且学着感恩父母——我来喂、爸妈尝,更加坚定了孩子们的信心,同时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红豆绿豆粘贴画

红豆豆、绿豆豆不仅能吃,还能成为美丽的作品呢!我们把爸爸妈妈请到课堂上,和宝贝一起做豆豆粘贴画。

看,妈妈帮我画了一条小鱼,涂上一层胶,而我只需要把豆豆放在轮廓线上就可以了。

我们做了一棵大树,瞧我是不是很认真呀!

案例分享:幼儿园种植劳动活动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我和妈妈做了“相亲相爱”——鹿妈妈和鹿宝宝,我觉得自己好棒!

瞧!我们的小手也在忙个不停,一幅幅作品出世了!

由于班内孩子年龄较小,自己完成豆豆粘贴画的可能性较小,于是爸爸妈妈来帮忙,让我们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豆沙还能做什么?——参观月饼店

为了让孩子了解到更多的豆沙制品,在八月十五来临之际,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月饼店。

来到月饼店,孩子们异常兴奋,尤其当自己亲眼看到阿姨用豆沙做月饼的时候,个个瞪大了那双清澈的眼睛。

奇奇:“原来,豆沙还可以做月饼啊!”

大宝:“阿姨真棒!”

二宝:“我也想做一个”

阿姨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开始教孩子们做月饼。他们一个个认真的学着,嫣然成了小小糕点师。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知道了食物的来之不易,它需要很多工序,同时了解到自己的种植作品的用途不仅仅局限在自己已经做了的几种功用上,它还有很多的用途,知道了自己要不停的观察,不停的发现,从而了解更多。

三、效果与收获

种植活动效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长久不衰的科学课题,对于幼儿园的小孩子来说,我们选择了种植红豆绿豆两种植物来验证。直到管理中出现小插曲——拔苗助长,让我们的种植园在收获时增添了新成员——爬豆,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在孩子的头脑中深深地刻印。同时我们综合小托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孩子们亲自体验了全过程,对种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尝试,也有了一定的相关经验,尤其是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会了分享,尝到了分享的乐趣,其爱心、耐心、责任心等意志品质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孩子的参与:

孩子们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从认识→种植→管理与观察→收获→分享的一系列劳动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自始至终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幼儿参与种植、参与管理,参与收获,并一起分享、交流。

孩子的收获:

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经验,才能被深深地记住。种植,让幼儿手眼并用地参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能明确活动的目标,在种植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幼儿协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矛盾时,幼儿思维活跃,能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出了思维的创新性,同时幼儿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幼儿通过劳动、观察,认识自然界,比在课堂里听道理好几十倍。只因它贵在幼儿亲身体验和操作。真正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探索自然界,同时学会本领——观察。

四、种植劳动活动反思

在本次参与种植劳动课程资源建设中,我们综合托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更主要的是我们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就像虞永平教授说的:“课程就是做事”。从而让我们在实践中对课程的理解更为深刻!

1.在课程中我们始终要把孩子作为劳动课程的主体。我们不能自己默默地种植,一切包办代替。因为没有幼儿自己操作,不经过幼儿大脑思维,幼儿无法得到感性认识。教师不但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光老师讲、幼儿记是没用的。

2.在劳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我们的活动服务。如适时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自然资源,让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使幼儿在多元化的课程中实现多元发展。从而让我们提高自己的课程决策力、执行力、评价力。

3.种植劳动课程的实施,让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