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10.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第39/132篇)
- 就地取材的乡村木头创意景观!
- 如何打造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乡土景观及乡村文化?
- 心中若有爱:“乡村破屋”蜕变诗意家园
- 设计案例:苏州树山精品民宿示范区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创意是旅游引擎
- 案例:无山少水的平原地区也能打造高人气的乡村民俗特色小镇
- 农家乐、民宿、乡宿的区别与关联
- 乡村旅游中如何开发乡村民俗文化?
- 设计案例:某山林乡村民俗度假村
- 什么是乡村文化?主要模式有几种?其重要性有哪些?
- 某四季乡村民俗度假村的规划组图
- 呼唤失落的远古乡村文化 追寻中华乡贤国学孝德风尚
- 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中怎样做好传统文化传承?
- 解读二十四节气中的农谚与农耕智慧
- 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大智慧
- 某农耕文化主题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案例
- 农耕文化园【农耕文化主题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案例】
- 现代农业与24节气之关系疏离了吗
- 全国粽子流派地图出炉,终极解密“甜粽与咸粽之争”!
- 农村俗语解读:“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是什么意思?
- 建设中的盘锦美丽民宿第1期,值得欣赏一下的田园民宿作品
- 乡村民俗游成为中秋节亲子家庭旅游新风向,带孩子出游要注意哪些问题?
- 淮安最美民宿,拥有田园般的风景,还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 德国乡村举办“南瓜节”,中国有自己的“南瓜节”吗?
- 清朝风靡一时的新型罪犯:采菇大盗
- 海内外专家学者天津研讨应对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
- 中国非遗“荣昌夏布”:苎麻产业带动近万农户增收!
- 对农业你真的很了解?这十个农业小常识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 春节,正值喝茶养生的好时节!
- 今日立春,谋春耕保供应,粮食蔬菜保障是防疫持久战的重要基础
- 品牌文化营销:如何让你的农产品更有文化?
- 河南惊艳!豫见樱桃沟夜游魔幻之旅,项目设计解析
- 安徽农民自建民俗农耕博物馆,郑州市民自创“农俗博物馆”
- 乡情研学游散文:乡土乡村短章
- 农业谚语:为什么说“白露水,赛砒霜,立冬水,似蜜糖”?
- 宁夏:农耕劳动健身大赛里的丰收喜悦与乡村变迁
- 2020“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座谈会暨美丽乡村艺术行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
- 非遗文化:手工榨油技艺,坚守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 民宿、非遗、设计、新农人……它们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大学教授把乡村民俗旅游课堂搬进山村,外国友人成了民宿首批住客
- 农业文化遗产研讨:传统农业不是落后的农业,需要现代农业科技武装提升
- 农业劳动文化活动:农民乡村趣味运动会,粮食秋收与挑拣茶籽劳动竞赛
- 第6批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中国有哪些重要的遗产名录?
- 地方土种(乡土品种资源)消失将引发农业危机
- 高手在民间:“90后”乡村画家年收入20万元,让传统年画“萌动”网友
- 追寻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态智慧,践行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
- 为什么北方的农村大多都是平房?有什么讲究?
- 这里有个乡村沉浸式非遗实践基地,乡村经济和非遗碰撞擦出“爱的火花”
- 如何策划实施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激活市场,导流游客,提升项目收益!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
- 研学劳动教育:世界级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布贴画手工制作课
- 2021中秋节,多地开展庆丰收活动,开启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 农民体育赛事:上海第2届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周,全国第4届农民体育健身大赛
- 鸡冠花的民间传说故事,与斗鸡活动及治病救人有关
- 西阳城蚕桑文化等21项入选第6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首发19个入选项目
- 截至2022年1月,我国拥有15项全球级及138项中国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非遗文化进校园: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新技术,让非遗在校园扎根
- 稻作文化:稻作农业历经数千年之久,是人与自然界动植物协同进化过程
- 安徽文旅厅调研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四川多举推动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 如何保护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建立参入激励机制,以产业促推合理利用
- 农业文化遗产集自然,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为一身,如何保护和发展?
- 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茶,赤峰游牧系统,涉县旱作石堰梯田
- 中小学包粽子劳动教育实践课来袭,附端午节活动方案
- 平湖市隐世田园乡村游:钟埭村→钟埭街道樱花里→沈家弄村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即将开幕,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
- 海南:推出10大研学旅游线路,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
- 湖北启动第3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湖南举办旅游景区讲解员技能大赛
- 吉林省首届乡村旅游节开幕,山西出台《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
- 四川已建146家非遗工坊,广东发放600万元文旅补贴
- 山东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关于基层学校农耕文化的继承传播
- 辽宁不断丰富研学教育等新业态,云南出台十四五康养地发展规划
- 中秋节日传统文化活动:重拾童年梦想,亲子手工制作灯笼
- 重庆2022农民丰收节:策划实施“4+9+10+12+N”系列乡村活动
- 农业是基础!世界这么大,为什么农业非得诞生在这三处地方?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叹为观止的稻田灌溉遗址,体验浓郁的农耕文化
- 湖北启动第3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南昌举办2022乡村旅游风情月
- 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正式启动!自202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获认定,总数增至19项
- 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开启!抓紧申报,年底截止
- 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云活动启动,“美丽田园”摄影大赛圆满落幕
- 广西举行旅游民宿大会,广东江门描绘文旅乡村振兴画卷
- 润化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第四届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启幕
- 黑龙江2022冷水鱼·冬捕季启幕,1个冬钓大赛1个大典+N个湖区冬捕
- 安徽成功举办第2届农耕健身大赛,重庆秀山举办农特产品电商大赛
- 山西发布非遗旅游基地建设标准,江西开展首次元宇宙文旅推介
- 第7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始申报,2023年3月31日截止
- 竹文化旅游项目设计方案:集观光,生产,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
- 广东江门:结合本地资源开发研学活动课程,搭建文化传承桥梁
- 2023年货节来了!贵州,山东,湖南常德与怀化农产品年货节…
- 传承农耕文明,激发乡土文化活力:文化赋能乡村试点县申报通知发布
- 湖北,江苏,云南,甘肃…2023年春节期间旅游接待回暖向好!
- 浙江审议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办法,湖南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
- 福建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广东东莞南城深掘盘活非遗资源
- 研学:芝麻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植物!药用,油用,食用,工业用…
- 安徽:开展“校园非遗月”传承活动,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产业
- 人大代表建议设立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甘肃省启动2023乡村文化活动年
- 宁波举办文旅融合非遗进景区活动,河北乡村振兴借力非遗工坊
- 鸭子的文化与童话故事:《鸭子潜水》《鸭子嘴巴》
- 湖北谷城县:快板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拿快板打快板有什么技巧?
- 广西:生态旅游的特色优势明显,传统文化及土特产方面富有多样性
- 山西规划2030年建设千家乡村民宿,广东民宿协会发布明价诚信倡议书
- 乡村民宿:正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山西打造1336发展格局
- 2023年再增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梦呜苗寨开启非遗街系列体验活动
- 劳动工具节庆活动:展示农耕工具,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
- 2023评选过哪地的粽子最好吃?南方这8个地方粽子榜上有名!
- 壮族是这个地区的主要民族,壮族人有哪些传统节日及手工艺?
- 乡村工匠前景:浙江与四川印发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推进方案
- 非遗文化:四川加大非遗权益保护力度,甘肃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
- 贵州:拓展非遗传承实践空间,出民宿划评地方标准
- 罗泉镇:一个从秦朝走来的千年古镇,一个孕育草根歌手的罗刹古镇
- 陕西举办乡村旅游发展现场推进会,海南启动自贸港咖啡文化节系列活动
- 内蒙古举办非遗数字论坛,孔子故里探讨研学旅行发展路径
- 如何申报乡村工匠大师?怎样申报非遗传承人?评选标准有哪些?
- 山西拟评选推荐55个乡村文旅带头人,河南开办农耕文化遗产申报培训班
- 案例:西安市蔡家坡村与云南鹤庆新华村的乡村艺术建设
- 辽宁启幕2023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海南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结合
- 湖北省与广西贵港市: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效
- 安徽承办第6届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山西力推乡村文旅融合
- 江苏推进非遗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甘肃举办非遗保护发展论坛
- 全球最长寿地区居民的饮食秘密:紫薯作主食,苦瓜和纳豆做配食
- 中部四省启幕2023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江苏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 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品牌发布亮相,福建非遗闽味活动展开
- 大运河2023文旅游览会启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馆开馆
- 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联盟:包括哪些省市?有何作用?
- 巴中市:激活非遗资源,打造非遗研学,开发精品研学线路
- 农业展览馆举办“非遗旅游”推介会,广西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
- 如何挖掘乡村旅游的乡愁与灵魂:四个保留四个故事
- 挖掘乡村旅游项目“农耕文化”的12个设计路径
- 大别山农耕文化的抢救与挖掘
- 农耕文化农业体验园区项目设计案例.选
- 如何挖掘地域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 乡村文化如何融入乡村旅游规划项目中
乡村振兴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探索实践。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站在新起点,如何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办的“融汇巴蜀·天下荣昌”乡村复兴论坛·荣昌峰会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达人分享了他们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宝贵经验。
民宿很小 但又很大
近年来,在各地推进“三农”工作的实践中,旅游业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乡村民宿表现突出。“民宿很小,但它又很大,小到只是一户,大到可以装下整个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最佳入口之一。”宿集营造社召集人夏雨清以宁夏中卫飞茑集民宿、莫干山民俗等为例,谈到“乡村旅游的活化,全域旅游的带动,民宿是灵丹妙药”。
据记者现场了解,今年6月到11月期间,飞茑集民宿66间客房,连续5个月满房,客房均价达1886元,经济效益可观;这里昔日滞销的滩枣通过民宿认购,也找到了便捷的销路。
事实上,成功的民宿品牌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年轻人提供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吸引年轻人回乡。有了年轻人的乡村,才会更加有希望。而另一方面,民宿对于特色农产品的认购,不少山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解决,让脱贫成为可能。而从民宿到村宿的跨越,更是让集体脱贫步入了“快车道”。
“村宿友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村民能共享到发展的成果,这是一套标准,做的是提档升级的工作。”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郝德旻介绍,从2016年9月的2家村宿院落到2020年35家村宿院落,村宿发展让村集体和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的南峪村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村宿行业中。
让创意非遗走进生活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做好非遗文化的创造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
荣昌有三宝,非遗夏布就是其中之一。壹秋堂夏布坊创始人綦涛从2007年开始就致力于探索夏布传统技艺,并先后带领团队突破夏布的软化和染色难题,改良了夏布的印染工艺。同时结合好的时尚创意,开发了夏布艺术品、家居饰品及工艺品,利用壹秋堂品牌带领夏布走进大众生活,“我们希望以夏布为载体,加入更多传统文化,或者是一些传统手工艺,在传播夏布的同时,也能帮其他优秀文化通过夏布为载体传播出去。”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非遗夏布通过品牌塑造,进一步促进了非遗与市场接轨,更好地激发了乡土文化的生命力。
荣昌夏布艺术装置
2019年,壹秋堂承接了“鲁渝共建 非遗扶贫”项目,在重庆城口县和石柱县的三个乡镇开展基础技能及就业提升培训,与政府共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非遗嫁接、跨界共融的理念致力产学研融合,打造非遗扶贫新模式。通过采取招工、计件合作、产品回收等多种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人均月增收最高达2500元。
今年7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壹秋堂中益乡巾帼扶贫工坊被认定为2020年“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可以说,巾帼扶贫工坊激发了贫困妇女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她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自信,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超过2000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万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而留守妇女正是其中的主力军,“她力量”的崛起,进一步了巩固乡村振兴的发展实效。
共享社区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
当外来乡建团队参与在地乡村文化振兴,如何有效融入当地,与当地村民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推行社区参与式文化创意,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被业内视为有效途径之一。
在峰会期间举办的“乡村夜话”上,高校学术专家与瓦米沟的土生土长的老百姓齐聚,畅谈家乡发展。今年以来,经堂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小院讲堂、村民晚会等活动,通过业态重塑、村民共话、活动策划等方式,营造“村民自治,共创共生”的乡村新社区。在陈奇看来,村民才是村子真正的主人,尊重他们的意愿,与他们充分沟通,这样整个村子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为帮助村民卖货专门手工设计的广告牌
同样,北京安哲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创始人王求安也持类似观点,在近几年的乡村设计实践中,王求安坚持以村民为主体,村民自建,一对一沟通,一家一设计,一户一业态,一人一故事。“每家有自己最擅长的业态,有自己的故事。村民做着自己最有信心和最擅长的事,并安居乐园业在村里,才能留下年轻人,吸引外来人。”
如此,当新村民给原住民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原住民也会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新村民、新伙伴,双方共创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设计让资源创造性重组
毋庸置疑,时下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已经成为走出去的竞争力指标之一,好的包装设计能够更加有助于特色农产品走出。但除了包装设计,设计师能做什么?这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社会设计教研室主任、教授,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的心声,同样也是不少设计师心中共同的疑惑。
在经历过一番探索与思考之后,“做力所能及的设计介入”成为周子书参与乡建的一个准则,他希望可以通过改造限制空间,创造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帮助每一个人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设计需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下洞察具体问题,找到并时刻关注影响其变化的杠杆点,将各种资源创造性地重组到一起,形成新的推动力和生产力,从而达到社会改良或革新的目的。”
对于民居的设计,王求安深有感触,近四十年来,在大多数乡村因为缺少专业的设计,不少家宅面临反复拆建的命运。所以近年王求安的主攻方向就是村民自建房设计,希望通过专业的设计为村民提供建造样板,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与家园建设的新期待。
而对于民宿而言,设计更像是一种生活空间的再造,可以在民宿中承载人们对生活的梦想与寄托。作为民宿经理人,隐居乡里相关负责人任涛认为,民宿设计的核心是要向自然低头并保护自然,以简约的设计将更多的独特体验留给游客,“‘两腿一脚泥’是乡村赋予我们最好的勋章,乡土是最稀缺的奢侈品,自然之美是无法打造出来的,我们要把乡村的美留给大自然,尊重自然,让它们去呈现村里最美的一面。”
新农人掀起新农村新风尚
乡村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既要靠村民自己,也要靠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无论何时,拥有新思想、新技术、新能力的新农人都是一个村庄的无形财富,无数新农人汇集,或将掀起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与新风尚。
多年前,何允辉也曾是一位“新农人”。年轻时出门创业,四十余岁选择回归乡里,2008年何允辉开始担任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委会主任,后担任村支部书记,在以他为首的村两委的带领下,何斯路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光棍村”,逐渐变成了远近文明的标杆村。近年来,何斯路村一方面通过建立功德银行、老年大学与斯路晨读,建立何氏宗祠等,让“乡规民约”说话,促进乡村人文治理与文化复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人文融合。“文化产业对于乡村的发展十分重要,不仅表现在其丰厚的经济效益上,还表现在社会效益上。何斯路当前的文化产业力求多元,既引进了特色幼儿园,又引进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人工智能教育,既有传统文创企业,又有现代艺术培训。通过文化产业的引进,何斯路的文化氛围被营造出来,正在向产业小规模集群迈进。”
同样,猪圈咖啡民宿主理人张攀也是一位新农人代表。此前,张攀曾在通信、IT领域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12余年。2015年,张攀通过互联网众筹启动了家乡“先锋村的猪圈”改造项目,用半年时间将废弃猪圈改造为乡村咖啡厅和多功能聚会空间,带动了30余名众筹成员参与到立足新农村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如今的猪圈咖啡规模既是一家咖啡厅,同样也是一个农家乐,一个众创空间,成功破圈成为一个更高的聚集分享空间。“回到乡村的工作,尤其是从城里回到乡村,其实是重新把自己感性的方面给重新激活起来,这是特别需要感情的一个行业,是需要对农村充满热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