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研学:这种朴实的作物,代表了两种可贵的品格

本文隶属:03.亲子农业开发专题(第119/182篇)

1

南瓜的历史

南瓜,葫芦科蔓生草本植物,又称饭瓜、番瓜、倭瓜、北瓜、笋瓜、吊瓜等,是一种十分普通的瓜类,它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又可做主粮,成为一代又一代人难以忘怀的食物。

清代刘汝骥《陶甓公牍》中说:“南瓜即番瓜,黄老者佳,米贵之时,以为正餐,颇熬饥。”

南瓜研学:这种朴实的作物,代表了两种可贵的品格

据考证南瓜原产于南美洲,但是,南瓜何时传入中国并开始广泛种植,未有定论。一种说法认为,明代以前,我国就有南瓜种植;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明代中叶以后,几经辗转,南瓜才流传到中国的。

《西游记》第十一回中记载,十殿阎王同意放唐太宗还阳,太宗非常感激说,我回阳世,无物可酬谢,唯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

《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里说的就是南瓜。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较为详细地谈到了南瓜,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等处都有种植。有关南瓜的引种与传播状况,在方志中也能看到,比如万历《金华府志》提到浙江金华山乡曾种植南瓜作为蔬菜

南瓜初传入中国时,部分人对其产生某些疑虑,认为南瓜有毒,但南瓜以其高产味佳的优势,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基本上可以确定,南瓜是在明代引入中国的。原产美洲的南瓜由海路传入东南亚,经我国南方入境,故称南瓜;有的品种则经日本再传人我国北方,再向南传播,故称北瓜;由于古代称日本为倭,故又有倭瓜之称。

2

南瓜的品格

笔者认为,南瓜代表了两种不起眼却又可贵的品质。

南瓜研学:这种朴实的作物,代表了两种可贵的品格

首先,南瓜代表了平凡质朴。

也许是南瓜这种作物实在太平凡,而且叶大茎粗,果实粗壮,没有一点高贵的气质,不入文人们的眼界,所以笔者查遍全网,歌咏南瓜的诗词或者赞美南瓜的文章寥寥无几。

没错,南瓜确实很平凡,过去农村种植的南瓜,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来喂猪,以致于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低贱的蔬菜。然而,人们眼中低贱卑微的南瓜,在荒年却不知道搭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旧时农业科技不发达,每逢遇到天灾人祸,就时常会出现粮食供应紧张,乃至饿殍遍野、灾民遍地的场景。这时,南瓜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南瓜中淀粉含量高,容易饱腹,而且又富于营养;而且南瓜容易种植,产量很高,又易于储藏,很多农家都会储备大量南瓜以备饥荒。在代替主粮方面,其他任何一种蔬菜都无法与南瓜相比。

俗话说 “瓜菜半年粮”,正是所的这个道理。南瓜在荒年作用巨大,在各种文献资料中常有记载。

乾隆《浙江通志》引《东阳县志》提到:“明万历末,应募诸士兵,从边关遗种还,结实胜土瓜,一本可得十余个,遂遍种之,山乡尤胜,多者荐食外,以之饲猪,若切而干之,如蒸莱法,可久贮御荒。”

民国《湖北通志》中说:“道光辛卯壬辰岁饥,此瓜结实独繁,故济民之功不浅。”

我父母小时候,家里口粮不足,经常都是饱一顿饥一顿,就是南瓜苦苦支撑着一家人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奶奶经常用南瓜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如南瓜饭、南瓜疙瘩、南瓜饼、南瓜粥等,以南瓜为主要原料,兑上面粉或者豆子,既可以充饥,味道也十分鲜美。南瓜不仅果实可以食用,它的茎叶、嫩芽也是美味佳肴。

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它拯救了多少饥饿的人们;如今,在这物质极度丰富的日子里,它又拯救了多少人的健康。

研究表明,南瓜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磷等成分,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此外,南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能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有帮助消化、治疗便秘、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可以说,南瓜的浑身都是宝。

南瓜的这种平凡质朴的品格,不正像那些在普通岗位上日夜奋斗的人吗?他们走在人群中,毫不起眼,没有前呼后拥,也没有灯光闪耀,但是没有他们的辛苦劳作,就没有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我们的日常生活。

南瓜:这种朴实的作物,代表了两种可贵的品格

其次,南瓜代表了坚毅厚重。

南瓜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可以用来种植南瓜。常言道:“宅前屋后多空地,稼啬难成种南瓜。”

实际上,南瓜不仅仅生于宅前屋后。田头地边,山脚河旁,处处都可以栽种。在仲春时节,地角屋后,挖在地上挖下沟槽,施上土杂肥,播下种子,很快就会长出毛茸壮实的南瓜苗。南瓜天生抗病不畏虫害,整个生长过程,基本不用农药,几乎不用过多理会它,最后就等着秋天收获了。

在烈日酷暑时,南瓜藤叶却愈发蓊郁,生机勃勃;到了霜降,大地一片枯黄时,它依然在缓漫地生长。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常以“红米饭、南瓜汤”充饥,用劣质装备克敌制胜,一碗普通的“南瓜汤”,让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终成功取得了胜利。

南瓜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大家闺秀,而是一位粗壮的庄稼汉子,它不择环境、不畏艰苦,用自己的坚毅与厚重,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守护着人们的生活。

清代葛虚存编写的《清代名人轶事》记载:“初及门时,囊负南瓜二枚为贽,各重十余斤。丁先生欣然受之,为烹瓜具饭焉。”相传清代海盐地区有个名人叫张芑堂,他想拜学者丁敬身为师,但由于家贫,无钱交纳学费。他以两个大南瓜为礼物,丁敬身于是当场烹瓜备饭,接受了他,这顿饭只有南瓜当菜,但师生们却吃得津津有味。

后人有诗赞道:“金黄灿灿天雕琢,万千宝藏地收获。自古芑堂金瓜礼,任谁评来任谁说。”

我想,丁敬身之所以肯收张芑堂,也正是看重他有着南瓜一样坚毅厚重的品格吧!

清代潘衍桐《寄慨》一诗云:“岁暮剖南瓜,瓜即卒岁资。颜色亦自好,中有子离离。来年子复子,依旧绕东篱。东篱有嫣花,非不美及时。一经秋霜来,零落辞故枝。瓜瓞庆绵绵,物类恒如斯。”

这首诗,带着浓浓的闲适之情与乡土气息,同时也赞美了南瓜的品格。南瓜长在篱外园边,与杂草为伴,不与百花争艳,不与五谷争宠,却又年年绕篱,瓜瓞绵绵。

南瓜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高贵的气质,然而,它却始终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奉献着,为无数人提供了宝贵的口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样的南瓜怎能让人不爱?

笔者最后赋诗两首,作为本文的结尾,以咏南瓜。

咏南瓜·其一

一藤翠叶挂枝桠,蜂舞蝶飞戏菜花。

走进丛中皆四散,却瞥乱草卧南瓜。

咏南瓜·其二

大腹便便独暗长,屋前地角是我家。

无人挂念无人问,荒馑人人把我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