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有哪些特点、模块?覆盖哪些学段?

本文隶属:K12劳动教育课程教案(第15/86篇)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或多或少地成为教育瑕疵。疫情之下的无措和无情,催生教育之变,如何让学生在对冲世界不确定性时,更有力量,更加从容,成为一个宏大的教育课题。个中,劳动教育的份量更是不言而喻,其成为通向未来的重要接口之一的定位也愈来愈清晰。

4月26日,由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全国首套由地方教科研部门编写的劳动教育教材——《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全部出台付梓。该套《劳动教育(实验)》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上、下册,初中七、八年级各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以及高中一、二年级各上、下册。今秋新学期,该套教材将在青岛市三个劳动教育实验区和90所劳动教育实验学校推广使用,届时青岛将有20万中小学生用上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的新教材。

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有哪些特点、模块?覆盖哪些学段?

从怎么整理书包才能又快又好,到衣服的收纳等劳动习惯,从掌握钉纽扣、缝补衣服的基本方法,到制作橡筋动力飞机,龙葵的无土栽培等劳动技能;从确立职业规划,到撰写创业策划案,了解人才市场应聘活动等劳动思维……

弘扬劳动精神,嵌入评价体系

去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9〕1号),对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部署。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将劳动教育嵌入人才评价体系,不仅成为促进教育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驱动器,并且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青岛市教科院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变我市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要求,前瞻性地将编写具有时代特点和青岛特色的《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提上日程,助力青岛市“五育”并举的基础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格局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科学实施劳动教育课程?青岛市教科院延揽全国、省、市知名劳动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就《劳动教育(实验)》的架构、体例、内容等,进行6次调查问卷,举行7次座谈会, 进行3次专家论证最终,不断进行思维碰撞,修订完善。教材编写前期历时近两年,十易其稿,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终于付梓。

初中泥塑课程
初中泥塑课程

初中盆栽花卉课程
初中盆栽花卉课程

初中职业体验课程
初中职业体验课程

着眼一生奠基,覆盖全部学段

《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总体思路:必须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综合上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独特功能,青岛市教科院在架构《劳动教育(实验)》教材之初,就着眼于面向未来,为学生一生奠基,注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间衔接,进行劳动教育一体化设计。

青岛市教科院院长柴清林说,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劳动教育教材只涉及小学、初中阶段,但是一如教育是一个成长链条的锻造,劳动教育也应注重连贯性,学段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方能相得益彰。《意见》突出强调劳动教育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明确了对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进行一体化、贯通式设计的总思路。因此,要把劳动教育任务落到实处,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有序安排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形成各学段依次递进、贯通一致的劳动教育体系。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青岛市教科院将《劳动教育(实验)》教材的编撰视野扩大至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

其中,小学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为主,侧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和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创造性的劳动意识。中学阶段主要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以生活教育为辅,经常性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鼓励创造性劳动,还要围绕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党团活动等活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

基于此,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各学段的教材均有四个不同模块。小学每册分为“劳动培养习惯、劳动传承文明、劳动发展智慧、劳动奠基未来”四个不同模块,中学每册分为“劳动培育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助力成长、劳动奠基未来”四个不同模块,以此呈现劳动教育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高中创业策划课程
高中创业策划课程

高中简单裤装制作课程
高中简单裤装制作课程

高中馒头制作课程
高中馒头制作课程

注重五育并举,体现与时俱进

如果说,构建小初高全学段劳动教育是纵向的进阶,那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就是横向的融合。青岛市教科院在编写《劳动教育(实验)》教材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落实五育并举,与时俱进,避免说教式教育,让劳动教育进行的润物细无声,做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锐度的劳动教育。

班级值日课程
班级值日课程

低年级生活自理课程
低年级生活自理课程

家务劳动课课程
家务劳动课课程

劳动教育是一门没有清晰学科边界,并且体验性、实操性极强的综合学科。换言之,德智体美劳的五育综合体,跨界合作,理论实践共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标签。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每课均精心设计了评价环节,注重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实践操作评价中,关注劳动结束后相应工具的整理与归位等劳动环境的清理环节,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且,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每课末尾中学设有“拓展阅读”栏目,小学设有“信息博览”栏目,精心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阅读材料,比如职业体验类,选取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的事迹,让学生体会职业无贵贱,平凡的岗位同样蕴含巨大的价值。在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环节,注重山东省省内名胜古迹的资料收集,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中渗透青岛海洋特色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再如,在榫卯结构的一课中,引导学生了解榫卯结构在中国的历史传承、感受建筑之美以及悠久的木工文化和工匠精神散发的魅力。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技术已经取代很多重复性、无含金量的工作岗位,对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改革形成倒逼机制。简单的体力劳动和传统的工农业生产劳动早已不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要求,反之,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知识创新的价值会愈加彰显。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中设有创新类劳动内容,引领学生了解同类技术在高精尖领域的运用,让学生抵近世界科技前沿,进而埋下科技兴国的种子。

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细节的处理,使有限的篇幅带来最大的教育价值,真正使劳动教育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巨大育人价值。

细化教材设计,加强机制保障

教人者要先受教。在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青岛市教科院将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并对担任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逐步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从课程建设、人力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实施机制。

学校,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被奉为圭臬。并且,正是受益于劳动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引领下,帕夫雷什中学演绎成一段教育传奇: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

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文字的学习,更是塑造精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底色,成为青春成长中一块不可或缺的人生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