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挖掘临安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美丽乡村故事

本文隶属:03.亲子农业开发专题(第103/182篇)

为积极响应国家“两进两回”的政策,紧紧围绕“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对接区校合作的战略布局,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与临安区文旅局共同合作在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创建外国留学生“乡村振兴”研学基地。

7月19日,浙江农林大学外国留学生“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龙门秘境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吴家胜、临安区文旅局副局长陈伟宏、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有华、高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波、龙门秘境董事长娄敏等出席揭牌仪式。

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挖掘临安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美丽乡村故事

此次国际教育学院与龙门秘境精诚合作,紧紧围绕“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主动对接区校合作的战略布局,共同创建外国留学生“乡村振兴”研学基地,让外国留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乡村振兴”研究中去,在实践中切身“感知中国”乡村发展,区校共同合作讲好中国美丽乡村故事,合力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新时代外国留学生;浙江农林大学也会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临安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临安区的国际化发展作出贡献。

揭牌仪式之后,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龙门秘境董事长娄敏、浙江金诺首席顾问邹云锋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国际教育学院外国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荣誉导师和“创新创业”荣誉导师。

活动期间,留学生还分别展示了《我爱你中国》、俄罗斯歌曲《喀秋莎》、玻利维亚民族舞蹈、中文诗朗诵《在天晴了的时候》、阿卡贝拉合唱《Who\’s gonna save the world》等才艺。

这是国际教育学院首次与临安区文旅局正式合作创建外国留学生“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旨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挖掘乡村振兴临安样板中的特色和亮点,共同推动临安村落景区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临安美丽城镇。同时充分挖掘临安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外国留学生有机会全方位、全过程感知和体验“临安故事”,并通过他们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挖掘临安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美丽乡村故事

非凡的农业文化遗产意义

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在中国的农业遗产中,水稻元素最为显眼。这与水稻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中国是重要的农业文明起源地,在万年前开始驯化水稻,唐宋以来,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水稻承接了经济中心转移的重要任务,使中华农耕文明始终得以延续。水稻与鱼、鸭、蟹、虾、鳅等在稻田中共生,形成小的种养系统。自公元9世纪保持至今的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水稻还成就了高山梯田与丘陵梯田。只要有灌溉条件,人们就会选择种水稻而不是旱地作物。水稻还与小麦形成了稻麦轮作的水旱轮作系统。这个系统中,因为土壤环境在干湿中轮换,相应的作物病虫害因为转换失去了固有的生存环境,危害大大减轻,“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就是其代表。

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挖掘临安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美丽乡村故事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问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因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得到广泛认同。到今年为止,中国共有15个农业文化遗产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现代农业系统相比,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应该加以保护、传承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