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近年来,云南红河州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规划编制、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有的村庄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不足,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融合不充分,农业与文化旅游结合不紧密;有的村庄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能力弱、辐射范围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完全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体。
二是生态宜居存在诸多问题。村庄统筹规划水平低,存在重复建设、改建进度缓慢等情况,“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问题突出;有的村庄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措施不完善;有的村庄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弱;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健全,部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地方财政投入人居环境提升改造资金不足,影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
三是乡风文明仍需持续强化。有的基层干部主体意识淡薄,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内容单一、形式老旧、覆盖面窄,缺乏吸引力;农村基层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形态单调;各种陈规陋习不同程度存在,革除陋习任务艰巨。
四是乡村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干部基层治理思想认识不到位,尚未形成各部门协调联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合力;农村基层自治人才支撑不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依然紧缺;群众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弱,全州13238 个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大部分除依靠集体资产出租、承包外,再无其他经济来源。
五是惠民生促增收任务艰巨。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短板,控辍保学压力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大病重症无法在当地得到及时治疗;农村道路不便影响群众出行,提质换档任务艰巨;农村环境卫生设施不完善,影响村容村貌;农民增收致富受制约,离全面小康仍有较大差距。
云南红河州:怎样针对性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品质建设万亩特色水果基地、现代花卉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园,引进有品牌影响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做好“两端两精”工作;每个乡镇抓实1—2种主打农产品生产,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机制;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等新型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乡村产业培育与发展专项计划,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更多流向乡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全力推进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一村一品”专业村,壮大农村经济,实现强村富民。
二是聚焦生态宜居,做美人居环境。优化村庄布局,坚持“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科学划定村庄规划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与生态保护区;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垃圾收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和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考核和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村庄规划监管,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查处机制。
三是聚焦乡风文明,提升文明程度。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着力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为载体,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村史馆(室、墙),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祖训家规、红白事规则,丰富文化传承载体;建立保护传承民间文化长效机制,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乡村文艺队伍建设,不断增加乡村文化产品供给;弘扬乡村公序良俗,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设立道德红黑榜;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和社会救助措施,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四是聚焦治理有效,强化基层治理。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强化对农村“微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建立领导干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和卫生保洁、学习培训等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巾帼服务队等村民自治组织,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五是聚焦民生福祉,促进农民增收。开发公益性岗位和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乡土专家工程”,创建国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有序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执行控辍保学“四步法”,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兜牢乡村民生保障底线。
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强化基层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群众增收,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