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广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104/281篇)

形式化纸上谈兵式的劳动教育要终结!

近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并经历必要的实践体验。高中学校和高等学校要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依据之一。推动将学段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

终结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广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倡导一个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从小缺少劳动教育的锻炼,轻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理能力比较差;重则不尊重劳动成果,难以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重视劳动教育,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科学开设劳动课程。在前不久,中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校园劳动教育弱化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虽然当下大多数中小学校按照规定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是纸上谈兵,空讲理论知识,不进行劳动实践,甚至有的劳动课程直接被其他文化课挤占。即使有一些中小学安排学生进行所谓的劳动实践,往往只剩下打扫卫生、擦黑板,这样的劳动课和劳动实践显然形同虚设。

幸福是劳动铸就的,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青少年形成热爱劳动、自觉劳动的意识,就必须改变和终结眼下纸上谈兵式劳动的教育。北京建立学工学农基地,组织和安排中小学生参与学工学农活动,让学生“真实劳动”,更能发挥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氛围。劳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实践操作。让青少年“亲自下田”,多多益善。

广州设置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4-6年级要会做一日三餐家常菜

广州市教育局近日出台《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终结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广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是全国首份市级层面的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该指导纲要分年龄、分学段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目标从认知性、参与性、体验性、技能性、创造性目标进行设定,教育目标具体、合理。同时列举了劳动教育项目,可供劳动教育开展的选择面广、可操作性强。指导纲要也对推进劳动教育的措施和策略进行了明确,将劳动教育的推进课程化、系统化、常态实施,有助于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

纲要规定,各区各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内容记入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评价。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学生学业较重,家长对劳动教育观念不足,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终结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广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广州市教育局调研发现,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代的孩子从小被过度溺爱,缺乏独立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劳动意识很难形成。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理应参加的各项家务劳动,家长更习惯包办代替。”

广州市越秀区整体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征、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模式,有序、有力、有效整体推进越秀区劳动教育工作。笔者从区域整体角度,谈谈越秀区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终结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广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找准发力点和实现路径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只有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才能开展好劳动教育。

1.对劳动教育根本目标的理解

劳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真挚劳动情感、掌握必备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性劳动思维,使学生具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相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而言,我们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具备其特有的、阶梯式的不同学段目标,即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服务他人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2.劳动教育的区域推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