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共享农庄共享农场(第33/48篇)
- 多赢的“共享农场”让乡村梦想走进现实
- 共享农庄内容规划与开发模式有哪些
- 共享经济下的共享农庄是解决众多农庄经营困局的平台方案
- 如何升级你的共享农庄开发模式?
- 海南共享农庄经验:共享带动价值及如何发展?
- 创意农业案例:国内首个共享农场之运营模式
- 共享农场案例:广州某共享私家庄园项目规划
- 共享农庄:休闲农庄的共享结构与共享交易平台
- 关于贵阳市息烽县康农共享庄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2018年休闲农业怎么做才赚钱?
- 全文:海南省农业厅《2017年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申报方案的通知》
- 共享农场: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升级版
- 国家旅游局:大力助推乡村旅游共建共享模式
- 2018年海南将创建70个共享农庄 申报条件如何?附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申报方案
- 家庭农场和共享农庄商业计划书:有哪些盈利点?如何创意规划?
- 五指山市建设“共享农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海南农业新闻】
- 教你如何运作发展1个“共享农场”?
- 四川小金县首个“共享农庄”项目开工
- 共享农庄要怎么推广让市场火起来?实现可继续性模式很重要!
- 海南共享农庄联盟发布三条精品农庄游学线路
- 共享农业如何搞?看这10个真实案例
-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产业的发展新方向:与共享农场的深度融合!
- 中国众筹市场千亿级,但农业众筹前路坎坷,3条路径能否破解困局
- 农业众筹操作流程是怎样的?能解决哪些难题?有什么风险和案例?
- 如何掌握农业众筹项目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点?有哪些创新的众筹模式?
- 涉农投资项目如何巧用资金杠杆?农业众筹的操作与案例经验汇总
- 暴利来临!2020年共享农创将迎来迅猛的发展潮
- 日本政府极力表彰的Myfarm的共享农场模式,是怎么运营的?
- 共享与众筹…农业旅游项目的创新商业模式有哪些?
- 火爆的共享农业怎么操作?七个创意形式,五种盈利模式
- 共享农场运营盈利全案,盈利点在哪?
- 共享农业:与谁共享?如何共享?
- 这3个国外共享农场年收入高达700万以上,中国农庄能复制吗?
- 在“共享田园”圆你一个田园梦,成都郫都面向全球招募“新农人”
- 做休闲农庄的“合伙人”思维,10万元轻资产投资也能开发一个好项目
- “共享村落”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解决城市资源流入乡村渠道的难题
- 海南儋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共享农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这个农场的“农场共享+民宿共建”模式,成为全国乡村综合体标杆!
- 日本的共享农庄案例:这个一亩半地的小农庄,靠什么达到利益最大化?
- 共享农庄的“三赢之道”与“三难之解”:海南好经验好做法总结
- “共享农场”商业模式:靠什么赚钱?有哪些成功的共享农庄案例?
- 海南琼海市共享农庄激活乡村产业,青海西宁市拟培育一批“三乡工程”典型
- 全球首个农业领域NFT元宇宙项目,现实种植+远程操控农夫
- 中国板栗之乡开启板栗树认养活动,预期认养10万棵以上
- 2010年火起来的QQ农场游戏,其现实版本在陕西韩城市受热捧
- 2022年乡村旅游大幅增长,共享农庄是2023年重要发展方向
-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新疆切尔切克乡开启“共享菜园”服务项目
- 湖北宣恩:自然保护区与村集体探索生态产业共建共享共管之路
今天分享三个年收入达100W美元(700万人民币)以上、国外先进的共享农场,值得国内一些农庄和农场借鉴与复制!咱们就结合这些农场案例进行分析。
共享农场,是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场和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服务功能于一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乡村振兴综合经营发展模式。
然而,国内的共享农场模式大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农庄的持续运营。那么,共享农庄该如何裂变出其他盈利方式呢?国外这几个共享农庄的运营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案例01:美国艾米农场(54亩)
艾米农场位于洛杉矶以东60多公里的安大略市郊区,农场成立于1997年,占地约54亩,正式员工只有艾米和其父亲二人。近60亩的农场由两个人打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他们采用共享的模式,随性经营。而随性也成了艾米农场的特色。
四个随便:进出、干活、采摘、购物皆随便
来农场劳动的主要是志愿者,同时农场也欢迎任何人来参观或者体验农活。农场有一块小黑板,农场主会在上面写当天要做的事,比如给白菜浇浇水、给土豆松松土……人们可以在这个农场随便进出,地里的农活儿可以随便选择干,农场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随便采摘,结束一天的劳动后也可以随便购买农场的农产品。每种产品都明码标价,旁边放一个盒子,买东西将钱放到盒子里,自己找零,也可以用旁边的刷卡机自动刷卡。
研学教育,开设自然教育课程
农场会与学校沟通。每逢春季开学,农场就会迎接一批一批的新生来农场参观。30年来已经接待了超过30万附近的中小学生参观。
农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9:45、10:30、11:15还会开设4堂自然教育课。每个时段最多可接待120名学生,最少10名,共有2位教师,都是自然教育的灵魂人物,他们会交替上课。
所有自然教育课程均要提前预约,预约不足10人的散客可以现场拼团。课程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变化。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生,开设了动物体验课程。针对高中生,重点传授生态保护和社区农场知识。针对初高中生,推出科学研究专题,涵盖植物动物研究和动物解剖技术等。
全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农场全年的活动不断。每周会举办“欢乐游艾米”的活动、春季有“放飞春天”募捐、4月份有西红柿节、10月份会举办迎万圣南瓜节、12月份则会进行迎圣诞系列活动。
目前,艾米农场的年收益已达百万,其中教育研学所带来的的收益占比农场收入的一半以上。
案例02:日本My Farm
农业用地弃耕是日本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仅2015年,日本全国弃耕农田就有42万公顷之多。在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日本农业种植效率和农业劳动力持续下滑。
2007年,以构建自产自销的社会、实现“零废弃地”为目标成立的My Farm公司,在农业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日本社会中,走出了一条完全创新的新农主义道路。创建至今,My Farm运营十年有余,以“共享经济 农业”这种商业模式,构建起体验农场、农业教育、农业产业化三大核心主营事业,把农场亩产价值做到了最大化。
体验农场,会员制租赁模式
My Farm将全国合适的农业荒地收集起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农业专家重新翻耕整备,再把这些具备耕种条件的农田租给对农业耕种感兴趣的都市人。从而解决日本农业资源流失的问题,也提供给都市人一片属于自己的蔬果菜地和体验农业活动的绝佳机会。
体验农场大多位于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内,方便用户出行。项目官网上会展示农园在全国的分布以及具体位置、农园里的设施、周边交通条件等信息。体验农园被划分成15㎡(3m*5m)左右的标准租赁单元,采用会员制租赁收费模式,将农园的不同单元进行出租。
体验农场会有消费顾问对会员进行现场指导,让大家学习农业种植。同时,每个农场都会根据季节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例如,有蔬菜披萨制作、“拉丁烧烤”、挖土豆、南瓜灯笼制作、收获水稻、制作年糕、制作葫芦灯、亲子BBQ、草木印染、编竹篮、做竹筷等等。此外,农场还提供厨具齐全的料理车,用户可以“即食”(从农田到餐桌)制作料理,这不仅让用户品尝到自己劳动果实的快乐,更提供了厨艺比拼的机会,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为了增强用户的粘性,让用户持续来农场耕种,My Farm还建立了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的营销方式。在线上,农场会经常发布活动、信息资讯还提供教授耕种技能的网上课程,在线下,农场会每月定时给用户寄送“My Farm Newsletter”杂志和应季的种子,从而吸引用户前往农场。
My Farm目前在日本13个都道府县开设了110家体验农场,拥有会员1万多人,续租率达到70%以上,每千平米土地的收益为300万日元,比传统模式提高10-30倍。
农业教育,创办农业创新大学
My Farm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创办了农业创新大学。农业创新大学是一所周末授课的专业的农业培训机构,为想要进入农业产业的人提供系统性培训,学制是一年半,学费每年64万日元。
在这里,从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应用,到农业产业管理,如生产、流通、销售等农业系统的研究都可以学到,一半以上学员毕业后都从事农业生产或管理等相关工作。此外,毕业学员还可以到My Farm体验农场成为专业技术指导,也可以以优惠的价格租用农地和农业设施。截至2018年底,农业创新大学已有1363名学生。
农业创新大学还出版了农业教育类书籍《日英对照农业技术教科书》,和商业管理类书籍《连接人与自然——My Farm公司的荒地挑战》,向全社会传递新型农业的打造经验。
农业产业化,开设直营店,创建土地租赁平台
Ma farm开设了三家自营的蔬菜直营店,体验农场和农业大学里收获的农作物,除了耕种者满足自己家庭的需求之外,都可以通过蔬菜直营店进行销售,从而推动农产品的当地化生产与消费,最大化实现产、供、销的“本地化”。
公司之所以创办自己的产品直营店,为的是改变原有农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本地化”保持了农产品的新鲜与流转成本的降低,真正达到了多赢!学员和用户也因此可以体验农业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除了实体店铺之外,My Farm在春夏秋冬四季之始,还会发布应季的蔬果购买目录,通过店铺及网络邮购,进一步向全国推广My Farm用户的农业产业化成果。
除了直营店,农场还设计了一个“农园土地租赁经纪”平台,提供农地交易资讯,协助办理各项行政手续,并提供商业计划、运营策划等顾问咨询服务,为日本废弃农地流转做出了积极贡献。
Myfarm农场依靠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利益设计、产业共融等内容帮助会员、用户实现价值回归,从而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价值。
案例03:德国柏林公主花园
在哈瓦那,古巴人直接在城市中种植蔬菜、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物质生活上并不富足,但人们的内心却很快乐。这一情景令在哈瓦那旅行的德国纪录片导演Robert和职业摄影师Marco感动了,回国后,他们便从柏林当地政府手中租下了一片荒地,并刊登了一则广告:“快来吧,把你的创意献给公主花园。”
公主农园位于德国柏林的莫里茨广场(Moritzplatz),广告发出之后,一天之内,150多人聚集在这片废弃了近半个世纪的广场上,他们一起清理陈年的垃圾,从白天到夜晚,终于在几个月之后,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公主花园”便在众人的耕耘下诞生了。
Marco二人将公主花园经营成为一个非营利的组织,一处公共的农耕地,在花园里没有“私人财产”的概念,任何人都能自由出入和摘走园中的成果,前提是他们是这里的耕耘者。
每天,工作人员会根据季节与作物生长进度,在展板上写明待做的农耕任务,游客参与进来,在农艺师的指导下,浇水、堆肥、配土、育苗……,在养蜂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养蜂取蜜的知识,还可以自带蔬果种子,在这里种植,工作人员及游客可以帮忙料理。
农场秉承着共享的原则,收获时节不管你在这里种植的是什么农产品,农场的任意农产品都可以分享。所以,公主花园如今已经成了一座“跨国农场”,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土特产”,已经种植了不下400种蔬菜和香草,仅土豆就有来自土耳其、摩纳哥、印度等地的15个品种,还有7个蜂房,有1家餐厅和1个咖啡吧。约有稳定在20个上下的成员日复一日地来打理花园中的作物并各司其职,每个星期来参与花园灌溉的“即兴人士”则多达百余位,也有一部分志愿者专职照顾那些毫无经验的新手。
公主农园还会定期组织农艺讲座,邀请农艺专家或者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农耕知识,分享种菜养蜂的经验与心得,乃至失败的教训。
除了定期举办园艺交流会,还会举办小型“田园音乐会”,“田园长桌宴”等活动。同时也与柏林多所中小学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们到这里亲近自然,参与农耕,学习植物与种植的知识。
共享基于农耕的所有乐趣,这一模式成功地聚集了人气,奠定了“公主农园”的盈利基础;而多元的业务模式,为这座私人经营的“共享农庄”提供了持续盈利的渠道。除了农园中的餐厅、商店、蔬果盆栽摊位、结余的有机蔬菜售卖这些最直接的收益,为学生们提供自然教育课程、利用农园花卉可移动的属性提供会展布置的服务、为德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企业或者政府设计城市农耕方案、提供城市农耕财务咨询等都为公主农园创造了丰盈的收入。
讨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外的共享农场较为开放,自由,它们多以乐趣为切入点,让人们在农业种植、采摘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放松身心。在盈利模式上,观光门票、农产品售卖这些都只是最简单的也是最薄弱的盈利,主要的盈利在于教育培训,服务咨询等增值服务上,这便是我国发展共享农庄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