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农村,就想到农民,提起农民,就想到种地,提起种地,就想起一肚子气。为啥?种地不赚钱,种地养活不了人,种地意味着穷,穷就是苦,穷苦,就成了农民的贴身标贴。这是人们对农民的历来认识。这里请注意一下,是从农村说农村,而不是从农村说农民,也不是从农民说农村,这都不符合当前农村真实情况。
真实的情况是,农村里面现在有三个属性的人群,而非一个。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就是把农村与农民等同起来,农村就等于农民,农民就等于农村。今天不是了,今天起码有三种属性的人群。
第一种,纯农民。
就是最传统的这部分农村人,除了种地,种粮食以外,不做别的,也做不了别的,也没别的可做。无论是个人意愿还是客观条件,都只能是种地种粮食这一项。这部分农村人,也是我们目前最穷苦的群体,也是目前放眼全国农村来说的话,最基本面的人群。
庆幸的是,这个基本面的面积正在不断缩小,不断缩小。大致上到今天,面积不会过总面积的一半了。但从占比看,仍然是三分之一左右,不能忽视,不能不管。
第二种,混合农民。
这部分人几乎成了当前农村人的主流。就是除了种地种粮食以外,大部分时间还在做着别的创收劳动。比如有盖房子的泥瓦工,有装修工,安装各种家电家具的安装工,水电工,家电维修等,这都是有点技术的;还有更多是靠出卖劳力,常年干体力活,修路的,盖房子当小工的等等;还有有点资本做生意的,在农村或者县城里开超市的,餐饮的,倒卖农药的和农肥的,有车拉砖拉沙拉货拉人的,办养鸡场搞养殖的,搞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的等等。除了农忙以外,大部分时间用其他方式搞收入,这已经是农村的常态,和主流。
按照这个情况看,农村人的真实经济状态,没有差到哪里去。以我们这里为例,只要你去农村转一转看一看,单从家家户户盖的房子来看,你也许真会说:农民真不穷啊。动辄十几几十万的房子,如果没有钱,怎么会一家比一家盖的好,而且这些房子是占比很大的,零零星星的也有比较破落的房子,但已经不能代表农村的整体面貌了。
第三种,脱产农民。
这部分人已经和土地没啥关系了。只是还保持着农村户口,还经常出现在农村里,但是已经不种地,连农忙时候都跟他没关系了。比如80后,90后,00后,相当大部分的人,就是这样。他们已经是全职上班族,或者全职老板,全年都在投入到经济创收中,不种地,或者是没地,或者是把地包给别人了。
这部分人,身在农村,还生活在农村,你说他们是农民,他们就是,你说他们不是,他们就不是。这部分人占多少,大概也是三分之一,而且还在扩张。
以上三种人群类型,就是今天农村人的整体面貌。其实还有一种人群没算,是因为这一种人基本上已经不能算“农村人”了,但占比也不小呢。比如完全走进城市,或上班或办企业或当自由职业者。农村已经距离他们远去,只是远方的娘家而已。但还是农村户口,却常年生活在城市里了,并且还产生出了二代,三代了。
因为基本上完全脱离了农村,所以这部分人无论群体有多大,实质上都已经不再是我们概念上的“农村人”了。所以不算这部分。但其实经济上还是城乡互通的,比如城市赚的钱流转到农村父母那里用,给农村亲人盖房子买家具等。钱从城市流向农村,也给农村注入了血液。
我们把农村这些基本面理顺了以后,回过头来说农村人的苦到底在哪里?农村要怎么办才能更好?
从前面的解剖分析看,有人会说农村人也不赖啊,似乎比很多城里人强多了,不用考虑房贷车贷,失业等,压力也没城里人大。那么我就来告诉大家,农村人的苦到底在哪里?也请注意一下,这里说的是农村人,不是说农民,也就是前面说的三种人的总体。
这三种属性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有着明确标贴的人,而是相互转化,互变互通的。这阵子你是纯农民,过一阵子又成了混合型农民。他今天是混合型农民,明天又成了脱产农民。我昨天还是脱产农民,今天又是纯农民了。
为什么会这样?从大环境来说,就是因为你无论怎么变换,整体上还是没有脱离“农村”这个环境。而“农村环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源匮乏,机会渺小,随时随地都是不确定性。这几天你修路赚钱,这段路修完了,你就得闲下来等机会,一等可能就是十天半个月,整月的闲着。农村人非常清楚这一点,因为是一阵子一个情况,不像城里人有一个长效机制在那里放着,最低的生活保障是有法律保护的。
正因为农村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赚的钱不敢消费,天晴防天阴,拼命赚钱,拼命攒钱存钱。
也正是因为农村环境的限制,农村人赚钱的方式,具体别管是什么,大多数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就算是倒卖个粮食,办个养殖场,没有相当的体力,是搞不成的。而体力这个东西,一旦上了年纪,就不由人了。体力不支赚不来钱的时候,又不像城里人有退休工资,有失业保障,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人失去赚钱能力的时候,也是颗粒无收的状态,不攒钱存钱,那个时候怎么办?何况还有一个漫长的养老问题,还有突发大病的看病钱问题。
真实的情况,像我们这里,比如现在这个大热天的,暑天高温40多度,在大太阳底下,仅仅头顶一个草帽,在田地里用最传统的农具锄头,锄草松土。走近再看看都是些什么人?60岁以下的都算是年轻人,有男有女,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接近70岁的是很常见的。一干就是从早上到下午,中午就吃带的馒头,喝被太阳晒的热烘烘的塑料瓶子里的水,8个小时给多钱?低了60,高了80,都很难有100的。专挑天热时候下手,这个时候锄草才能把草晒死。下午时候看着一个一个陆续回家门口情景,脸晒得通红,满是疲劳。
这不是个例。修路铺路的,一天10个小时左右,技工以外靠苦力的,一天100-140元。同样的多是60岁以上的人在干。年轻人不干,或者年轻人都找不到,进城了。
有一次邻村搞大棚菜需要修几天路,混凝土,我正好去了。活是真的累,臂膀挥舞一整天你试试就知道了。40岁的人往人堆里一站,大家都叫我小伙子。确实,除了我这一个40岁的小伙子,其他都是60岁起步的老人。
大家想想看,如果农村人不苦,如果农村人很富足,还会有这么多老年人外出干这种卖命的活吗?
所以农村人的苦,就是只能趁有力气的年纪,埋头苦干,赚死钱,死赚钱,却不敢放开花,享受不到那种真正的轻松日子。
没钱的时候,粗茶淡饭,拼命赚钱,常年积攒,攒够了,盖一个房子又没了,接着粗茶淡饭,拼命赚钱,常年积攒,攒够了,得了一场病又没了,接着粗茶淡饭,拼命赚钱,常年积攒,攒够了,该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了,再勒紧裤腰带,一直到人老了,赚不来钱了,病了没钱看,甚至没人照顾,直到死。这就是农村人的一生。
有人说城里人月收入3000,还有旅游计划,农村人月入1万,还得省吃俭用,不理解。因为城里人的月入3000是每个月都有,这个月用了下个月就来了,农村这个月入1万,可能其他11个月分文不赚啊。他敢大手花吗?
所以在农村你能看到一个普遍现象,甭管是赚钱的还是不赚钱的,吃的喝的用的,都一个样。没钱的包谷糁稀饭豆芽菜加馒头,有钱的馒头加豆芽菜包谷糁稀饭,都是一辈子这样过。要说不一样,就是需要拿出钱的时候,有钱的可以拿出来。
所以我们今天不说那种纯农民苦不苦,因为这部分人基本上就是过个温饱线,又穷又苦。我们说农村人苦不苦,没钱的苦,有钱的看看钱是怎么赚来的,就知道苦不苦。
和城市人相比,农村人可能不够文明,素质低下,但就是这些农村人,守护着一国之本的农业,保证着粮食的供给,不敢奢望能有多高的待遇,起码的生老病死,应该有人担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