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本项目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在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强调场所精神和人文精神,还原基地的性格和肌理,突出自然和人文气息,结合生态设计是本项目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全程贯穿生态、自然的设计方式,力求带来一个生态的广西云里湖旅游区。
1 项目范围本项目位于上林县县境西部的大丰镇云里村,东与澄泰乡相交,西靠大明山,南邻明亮镇,北与西燕镇相接。规划设计范围为东至桥榕及那一带山脉的边缘,南至八角山底现有二级公路以北,西至云里村内里屯以东的山脊,北至大佛山、妹女山的一带山脊,面积达 300hm 2 。
2 现状分析
2.1 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广阔,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便捷。(2)旅游气候舒适宜人,空气清新,更有利于养生度假、康体疗养活动的开展。(3)拥有壮、瑶、苗等 17 个少数民族,是广西传统性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也是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2.2 劣势分析
基础设施及旅游发展配套设施不足;资源优势不突出,旅游资源较为单一。
3 整体布局
3.1 规划设计目标
规划在充分尊重土地原生资源前提下,建立生态健康、农业观光、生态体验的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重点突出“生态、农业、文化、休闲、养生”的主题,强调利用“水” “山” “农”的优势,坚持以生态健康养生为特色,以生态体验、农业循环、度假养生为核心要素,充分体现别具风味的旅游区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3.2 设计原则
3.2.1 整体性与开放性。旅游区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旅游区内部各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一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旅游区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
3.2.2 生态性原则。旅游区生产活动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保持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自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3.2.3 特色性原则。特色是旅游区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旅游区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旅游区具有鲜明的市场特色。
3.3 规划设计构思
按照现状,结合旅游开发需求,提出“一湖一环、六区、多点”的布局结构。“一湖一环”:即云里湖中心湖区和环湖生态景观线,是旅游区最有特色的中央景观生态核心区,通过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六区”:指根据云里湖生态景区的景观结构功能分为云湖观光游览区、城乡一体示范区、生态农业科植区、休闲度假养生区、珍稀植物博览区、宗教文化祈福六区,六区在景观带和道路相互交织,紧密结合。“多点”:即以传承和挖掘上林传统文化资源,依托自然山水优势和云里村落特色,以“健康体验” “农业观光” “休闲养生” “森林游览”和“宗教文化”为重点的多个景观节点规划布局,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同时,发挥核心辐射带动作用。
3.4 主要景观节点
3.4.1 南入口大门。位于旅游区南面设置整个旅游区的主入口大门,与现有的上林至马山二级公路相连。利用南入口的背景山体,兴建一处“叠瀑鼎石”立体景观,于仿石面鼎石柱体的中央雕刻“云里湖”大字,并用灯光投射,作为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整个入口的景观和周围的山体绿化相协调,突出地域的植被与色彩。
3.4.2 云湖翡翠。利用整个云里湖的湖面和湖畔水岸来营造,整个湖岸由叠石砌成,用各种自然植被覆盖,营造野趣横生的景观。在宽 5 m 的木栈道上面设置木凳和木台基,可作休息之用,使人们长时间亲近湖面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用青石板和片石铺砌泊船码头、湖畔步道,让人凭栏远眺时有舒雅惬意、轻快灵透的感觉。
3.4.3 湖岸灯雾奇观。在云里湖四周的湖畔水岸设置创意灯柱和雾森景观,营造整个湖岸的灯雾奇观。采用硬质水岸(片石铺装和自然置石)和软质水岸(倾斜缓坡、多样植物)相结合的方式营造驳岸景观。沿路边和湖畔制造雾景的水景效果,营造强烈的虚实对比,丰富环湖景观效果。整个夜景的灯光包括主体标志灯光、滨水绿化灯光、区域氛围灯光、亲水广场灯光 4 个方面,规划采用不同的灯具及照明色彩进行设计。
3.4.4 水上游乐园。利用动感体育运动基地东侧的湖面水域建造,在该区域充分利用旅游区水量足、景观好的特点,在自然植被掩映下建设各种极具吸引力的娱乐设施,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休闲娱乐。让游客可以尽情地体味到互动、冒险与趣味性,是吸引消费者互动参与娱乐,留下回味的主要区域。
3.4.5 湿地寻幽。利用旅游区北面和东面的 3 个浅滩湖面水域建造,将在旅游区的北面和东面形成 3 个浅滩湖面水域,将该区域建成草本植物郁郁葱葱的滨湖湿地,营造自然、生态、野趣、层次丰富的湿地景观环境,吸引迁涉的鸟类来此栖息和繁衍。在该区域滨湖的岸边种植木麻黄、榕树、秋枫、樟树等高大乔木,培育繁茂的植被环境,有效扩大鸟类的栖息活动范围,并兴建生态廊道、游赏步道等设施,开展以观鸟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4 植物景观营造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 。
4.1 点上的绿化景观营造
点上的绿化景观是指旅游区内营造具有景观特色的 9个核心景观节点,如花团锦簇景观节点(南入口)、月桂飘香景观节点(水韵舞台)、青松翠柏景观节点(动感世界运动基地)等。组团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尽快形成森林景观的基础上,以保健景观林为主、经济林为辅,实行景观生态林、经济林相结合。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2] 。
4.2 线上的绿化景观营造
线上的绿化景观营造主要指旅游区内部游步道的绿化美化和云里湖环湖景观的绿化营造。在游览步道两旁局部适当配植一些观赏性植物,特别是游道起始点、交叉口、休息平台等场所,规划自然式种植色彩鲜艳的植物,如红花洋蹄甲、黄槐、木棉、无忧花等观花乔木为主调树种,交叉间植,并配以杜鹃、山茶花、龟背芋、红背桂等阴生花灌木,即形成高低错落、四季繁花似锦、野味横生的游览佳境,使游客漫步其中,体验“步移景换” “景致动人”的效果。
驳岸植物选择水源涵养保健植物及水土保持保健植物,如水杉—— — 池杉—— — 落羽杉植物群落,群落植物都是美丽的秋色叶树种,体现了时序和四季的景观变化,结合其他园林要素合理搭配,体现出植物物候景观的变化多样,丰富造景艺术效果 [2] 。驳岸绿化既能使陆地和水系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美化作用,可选择大批宿根、球根类水生植物,如天南星科的菖蒲、石菖蒲及鸢尾科的黄菖蒲等,在绿化、美化景观的同时,还可起到改善水体、加固驳岸的作用。
4.3 面上的绿化景观营造
面上绿化景观营造在全面绿化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考虑景观效果的时空季相变化需要。另外,还要加强各功能区上观花、观色叶、观果树种种植面积,如木菠萝、荔枝、红花羊蹄甲、鸡冠刺桐、木棉、红枫等,形成集观赏、生态相结合的人工保健植物群落和不同的景观类型,发挥其视域景观群体效应及保健养生作用,创造高低错落、特色鲜明的南亚热带植被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