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万达旅游小镇规划建设的扶贫模式

本文隶属:01.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第84/90篇)

【摘要】万达最后推出的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小镇、扶贫专项基金三个扶贫项目,则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光是内部PPT就做了50多版。扶贫模式上,万达最后确定了教育、旅游产业、扶贫基金三个项目结合的扶贫模式,计划总投入15亿元。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依然贫困的大几千万人口能否成为生产与消费的新兴力量。

根据中新网7月3日电,万达旅游小镇启动仪式于3日在贵州丹寨万达旅游小镇举行,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等共同出席启动仪式。

解读万达旅游小镇及其扶贫模式

扶贫模式上,万达最后确定了教育、旅游产业、扶贫基金三个项目结合的扶贫模式,计划总投入15亿元。

1、投资7亿元的丹寨万达旅游小镇。旨在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丹寨万达旅游小镇占地4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小镇建筑采用苗寨风格,引入丹寨特有的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民族手工艺、苗寨美食、苗医苗药等内容,并配套建设四星级万达锦华酒店、多家客栈、万达影城等,成为国内极具特色的综合旅游项目。小镇成功运营后将带动2000人直接就业,每年至少为丹寨新增100万游客,增加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拉动餐饮住宿、手工艺品、农业等20个以上产业发展,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可间接创造丹寨上万人就业。

2、投资3亿元捐建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立足长远,通过教育提高丹寨人口素质,从根本上阻断贫困发生路径。学院占地3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硬件达到国内一流职业大专院校水平。学院专业设置与万达集团相关产业、职位需求结合,万达集团每年从学院毕业生中择优录取50%进入万达工作。根据测算,万达职业学院每年招收当地学生700人,如按每个家庭3口人计算,每年可帮助丹寨2100人脱贫。

3、投入5亿元成立丹寨扶贫专项基金。基金每年收益5000万元用于丹寨兜底扶贫,旨在覆盖那些所有产业扶贫阳光照射不到的群体,分配给丹寨县特殊困难人群。首期5000万元扶贫基金收益已发放到丹寨县3.83万特殊困难人群和贫困户手中,当年使丹寨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

解读万达旅游小镇及其扶贫模式

要扶贫,必须“输血”、“造血”并举。对如何“造血”,王健林也有不同的理解和策略。

谈到扶贫,王健林上来就是一句:“扶贫既不是造势,也不是投入多大一笔资金,而是要讲究效益,只有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才能持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对于如何发展产业,王健林更直接指出,种茶、养猪不靠谱。而且强调,这是万达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

2014年12月,万达与丹寨县签署扶贫协议之初,所推出的扶贫措施,主要就是帮助当地农民更好地养猪、种茶等农牧项目。但几把实践下来,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和做法

“我们曾想在当地养猪,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等,但调研了国内的5大养猪企业,都没有挣钱的,基本上是一年挣一年赔,那十年下来不就为零了吗?没有利润,怎么扶贫?”王健林说。

王健林说,一年下来,他最大的体会就是:扶贫不能下马伊始就拍板,并且反问道:“拍脑袋的东西能成吗?”

而万达最后推出的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小镇、扶贫专项基金三个扶贫项目,则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光是内部PPT就做了50多版。

当然,在商业上算盘打得牛的王健林,扶贫的同时,也不忘把握这些地方的发展商机,并且通过自己的商业去在更广层面扶贫。

2015年3月,万达集团与贵州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600亿元,在贵州省建设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和10个以上的万达广场。

而万达在西双版纳、长白山这些欠发达地区的项目,也早已对当地经济,尤其是旅游产业起到巨大作用。今年春节,甚至让整个西双版纳成了停车场。

中国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还有那么多的贫困地区,以及那么多贫穷的人。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依然贫困的大几千万人口能否成为生产与消费的新兴力量。

这些地区的这些人富起来,将给中国增加出相当于几个中小国家的经济体量。

中央对7000万贫困人口2020年一起小康的承诺和坚定行动,以及现在行动起来的这批中国民营企业如火如荼展开的“精准扶贫”,或许将加速这一力量的形成。这一力量的形成,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空间,也必将为中国企业带来崭新的机会。

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运用自己的产业经验和优势参与扶贫,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商人阶层对社会的回馈,也更是他们对自我的升华与保护。因为只有社会持续进步与长久繁荣,商人的根本利益才会得到持久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商业角度提醒有关创业或企业家,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与竞赛背后,也蕴藏着百年不遇的商业机会。

解读万达旅游小镇及其扶贫模式

现在,你闭上眼睛,把那些风光与环境令人心驰神往的贫困地区想像成改革开放之初贫穷落后的中国内地,把前往扶贫与投资的企业家们想像成当年前往内地投资霍英东、李嘉诚们,然后想想这几十年来内地的变化,最后你将看到一副怎样的画卷?

有人说,这些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已发达地区不一样。这没错,但不要忘记,未来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也和过去不一样了。

我们也期待更多发达起来的企业家,尤其是那些还在闷声发财的超级富豪们,把金钱、精力投入到这样的事业中。

社会的持续进步与长久繁荣,事关商人的根本利益,又何尝不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