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家乐这种现状,我深有体会,时隔四年再回到曾经去过的农家乐,发现已经不复存在了,还好当初跟店家互加了微信,还有的联系。沟通后才明白,主要是现在没生意了,所以很多农家乐的老板都另辟蹊径了。我通过各方面的采访,总结出了几点主要的原因:
01 城里人的新鲜劲过去了
当初的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项目。生活在城里的人群喜欢利用节假日逃离城市的喧嚣,去农村体验一下农家乐的生活方式,体检几次以后,新鲜劲也就没有了,下一次的假日还想体验不同的旅游方式,自然就影响的生意。
02 农家乐已经没有了“农”味和“家”味。
农,体现在农民的生活方式上,在农村旅游中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独特性,很难让游客反复体验,比如农家乐吃有机菜,或者果园采摘的项目雷同的太多,而又没有新意。还有的农家乐没有体现出当地农村的特色,只是一位的在装修和菜品上做到了表面上的东西。
而农家乐的家,也感觉不到这个农家人的生活,只是单纯的把房子装修后,换个外表经营餐馆和住宿而已,商业化气息越来越重,已经失去了农家乐的本质。
03 旅游消费主力军的旅游偏好
2017-2019在旅游消费的数据上可以看到的是,80,90后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而境外旅行人次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力军的人口还是这群人,如果境外旅行的人次增加了,那么相同时间内国内旅游的人次就会相对递减下来。
04 农家乐食材问题
最初农家乐真的是走地鸡?,稻谷鸡?,粮食猪?,水库鸭,散养鹅,但是当原本不可能量产的食材,一下子迎来多出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顾客时,为了生意考虑农家乐每天可供应的土货有限,那么来了那么多客人也就只能去市场上买现成的养殖鸡?鸭鹅鱼来应付了,久而久之顾客肯定也就吃出了不对劲来,谁都不想被欺骗,所以去农家乐吃饭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话说回来了,以一间农家乐为例,假设店里有10座,每桌平均接待6位顾客,那么当每天翻台率为5时,就有300位顾客进店,假如每12人点一只土鸡?,那么每天的消耗为25只土鸡?,假设每周只有3天开业,那么就是一周75只鸡?,一个月225只鸡?。一只土鸡要起码养4个月才能吃,那么每个农家乐至少要养殖走地鸡1000只,怎么说呢?这不科学,因为说好了是散养谷物鸡?,不是吃饲料的,哪里来的这么多只呢?
05 农家乐价格问题
那土鸡?土猪不够吃,也不想去市场上购买饲料鸡?以次充好,就只能坐地起价了。我前面过年的时候,跟几个朋友结伴自驾游云南,中途经过地笋苗寨(名字忘记了差不多是这几个字吧?),在寨子里吃的土鸡,120元一只,味道还真是可以的,肉质比较紧实,汤都比较清甜,好东西果然除了贵没什么毛病。但是价格订的太离谱了,也就形成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格局,大家也都懂得土鸡好,可是贵呀!总不能天天吃吧?久而久之也就变得顾客越来越少了。
06 农家乐卫生问题
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卫生问题,我因为经常出差和自驾游,所以接触到的农家乐也是比较多的,经常在七拐八拐去洗手间的路上经过后厨,看到出师门脏到洗不出来的围裙,手上也不会带手套,有时候旁边就放着才躺鸡拽出来的内脏,然后或者一盆猪血,或者满地厨余垃圾,端上来的盘子有时候也是油油腻腻的,一次两次就忍了,可以不回再光顾了,这跟苍蝇馆子可不是一个概念。
综上所述,曾经最火的农家乐如今却大片倒闭的原因,大多数都是以上六点,食材货不对板,价格虚高,卫生差…,所以人们都不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