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村一品”?
相关机构对“一村一品”做了如下解释: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说得直白点:一村一品就是一个地方(村、乡镇、县域)只发展一个农产品产品或者产业。
溯源“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起源于日本,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倡导发起。当时的日本和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非常相似,都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出现了土地撂荒、劳动力外流、农业萎缩的凋敝状态。
大分县地处日本东南,这里山高、林深、雨多、人烟稀少,村子的四周被上千米的高山所环绕,每平方公里只有6人。面对困境,新任知事平松先生在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一村一品”,目的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
在倡导和推广“一村一品”运动后,大分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994年农民收入已达2.7万美元)。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大分县已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300多种,总产值达到10多亿美元,居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第一位,居全国前列。之后,不断的有新的乡村加入“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之中,不断的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农村经济面貌不断得到改善,带动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地区实现弯道超车。
不得不说,“一村一品”在日本是成功。
日本“一村一品”典型案例详解——马路村的柚子产业
马路村地理位置不佳、产业也比较缺乏。据了解,曾经的马路村村民们靠伐木为生,一棵树可以卖100万日元,靠着卖树,村民们倒也安居乐业。但是1979年开始,政府立法保护生态,村民们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纷纷外出谋生,村子人口锐减,几乎成了空心村。
找到核心一产:柚子
俗话说“穷则思变”,马路村的村民们在考量论证了种种可能性之后,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村里唯一能种植的特产——柚子(香橙,韩国引进的品种)。虽然由于马路村山林茂密,水源无污染,所产柚子的营养成分要比市场上其他柚子高很多,但是由于形状不好,一直无法作为水果投放市场,这样来看,马路村的柚子其实也很难打入市场。
那怎么办? “产品不行,加工来凑”,发展柚子的二次加工成了马路村做出再一个重要决定。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决定,不仅振兴了整个村庄,还让马路村成了日本鼎鼎有名的富裕村,创造出一年2亿多人民币的业绩。
找到产业突围的路径
从1975年开始,马路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柚子加工,从柚子的采摘、筛选、清洗开始,到榨取、提炼、配制成柚子果汁、果酱等各种柚子产品,再到最后的包装、销售,所有程序都是在马路村内进行,打造了一个柚子系列的产品生态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农特产品。
其中一款用10%柚子汁 90%水制作的名为“畅饮马路村”原味果汁,特别能看出日本人死磕单品的“匠人之心”。这个产品要求在种柚子的时候必须做到有机,加工过程无添加,体现原味,同时包装还很有创意。甚至对于快递箱里的减震材料,马路村都没有使用污染环境的泡沫,而是自制的全棉毛巾,方便消费者可以用来当擦巾。很多到访者都是喝了一瓶,回去之后还想再尝的欲望,回购率很高。凭借这一款产品,1988年一举突破1亿日元,截止到2015年,全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为不断提高柚子产业的附加值,柚子加工产品种类仍在拓展。马路村的村民们发现在加工柚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柚子皮,籽等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正好成为了化妆品制作的重要原料。于是,马路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一座完全依赖柚子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的化妆品工厂,开发出柚子香皂、化妆水等等护肤产品。目前,还在进行柚子籽油的医学应用研究,以增加更多的柚子附加值。
找到基业长青的秘密
如何让产品能卖的长久?这是一门高难度的营销学问,只卖产品显然还是低层次的营销手段。马路村的人们深知真实的乡村场景才是六次产业的魅力所在,于是马路村将整个村落的形象跟商品结合起来销售,大打文化牌、乡愁牌、体验牌,即销售整个农村形象,而不只是商品的买卖。
马路村这种将整个村落的形象跟商品结合起来销售的行为,简洁表述是“销售整个农村形象”,走进马路村,仍然看见稻田,看见村民们坚持用自然栽培和人工采摘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种植保护土壤,参观者除了购买柚子产品,还可以做柚子料理,洗柚子浴,还会被安排入住当地“干净而且有范儿”的温泉民宿,很轻易的就能勾起并捕获人们的“故乡”情结,吸引了大量从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来马路村游玩。村长坦言:只要有粉丝喜欢来马路村玩,喜欢买马路村的产品,马路村就能继续活下去。
此外,马路村在品牌意识上也非常超前,很早就导入了专业的VI(视觉识别系统),你所看到的广告、照片、海报、产品手册等等,都有着统一的字体和宣传口号。常年的坚持,让马路村这样一个美丽乡村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因此,马路村和它的一系列的香橙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持久地延续了下来。
马路村如今每年要接待300多批考察和参观团组,还有许多来自城市的年轻人选择到马路村办企业就职,就连农协职员也有一半是外来人员,从而给小山村发展注入极大活力和新鲜血液。
“一村一品”是定位理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
定位理论的提出者杰克·特罗认为:定位,是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于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你自己。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情,定位是你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目中。简单说,就是要想让消费者记住你,你要展现出自己最强的特质,并不断的强化突出、反复强调,最终让大家认可你,并最终落实在购买的选择上。
“一村一品”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定义。“一村”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村,而是扩展到“镇”、“县”;“一品”也不仅仅是农产品,可以是工业产品或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品,从数量上可以是“一村一品”,也可以是“几村一品”、“一村几品”。在我国,截止到去年年底,由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量已近3000个,然而能被大家耳熟能详的似乎找不到(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究其原因,大家可以一起琢磨琢磨。
当然,在马路村创造的辉煌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是村长上治堂司,一个是农协会长东谷望史。1970年代,他们一起带领全村“伐木工”转型向“6次产业创业者”。要知道,一个衰败了的乡村,如果缺少了强有力的带头人,领头羊,那么其结果就只能是在沉睡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