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村庄整治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在当前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尤其是需要进行必要的规划引导工作。
我国村庄现存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永久村现状调查得出永久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建设乱、设施缺、环境脏乱差。
——建设乱。大多数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沿公路建房,居住点分布散乱,建新屋不拆旧宅,形成“空心村”,村庄建设用地浪费较大。建筑风格缺乏当地乡村特色。
——设施缺。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垃圾随意堆放;村庄农民住房与畜禽圈舍混杂;几乎所有村庄使用传统旱厕。
——环境脏乱差。污水乱排;垃圾乱放;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
村庄规划整治的基本要求
结合湖北某村庄整治规划的实例,针对村庄现状环境质量差,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在整治规划的初期得出了村庄整治规划的基本要求:
(1)在整治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这是做好整治规划的必要条件,也是规划自身的客观要求。群众参与的规划方案才能从根本上体现规划为村庄服务,以人为本的宗旨。
(2)弘扬传统文化,突出乡土特色。通过村庄整治,突出乡土特色,保护古村民居、建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3)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村庄环境与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村庄整治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灵活布置,和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丰富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
(4)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永久村村庄整治采取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取直道路或拆房开路。
(5)综合考虑村庄发展的各种需求,合理布局,使规划建筑和保留建筑有机融合,以适应土地开发、房屋拆迁及市场运作的实际需要,成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规划蓝本,便于当地政府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建设实施状态,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整治规划中充分考虑居民的生产生活要求,完善基地内路网系统和基础设施,并配套一定的公共服务建筑。
村庄建筑整治规划
受历史、经济条件制约,不少地方村庄建筑基本上没有规划,多数村庄的格局混乱,建筑无序,缺乏特色,土地浪费现象较严重,整体水平偏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村庄,使规划建筑和保留建筑有机融合。加强村庄建筑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有利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在湖北某村庄建筑整治规划案例中考虑城乡统筹发展、生产布局和产业化的需要,采用节约用地、适当集中的原则。在此次规划中将质量较好的居民房予以保留,将质量一般的居民房予以整改,将质量较差的居民房予以拆除。整治规划中共拆除22间房屋,新建34户住宅,拆除建筑面积1913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6806平方米。同时将宅间大块空置地改造成为园田地。
村庄建筑的改造与设计遵循村庄原有的风景与自然环境,在保持乡土气息的同时追求现代感。建筑体量上考虑统一性,一层和二层相结合。建筑造型简洁朴素,在色彩上做到协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在大的色调下各户之间又有一些微差,在门头和重点部位用一些鲜艳的颜色,起到点缀和活泼的作用。在建筑材料上使用砖、木材、灰瓦等地方性材料,充分体现村庄的乡土气息。
村庄设施整治规划
在村庄整治规划中充分考虑居民的生产生活要求,完善基地内路网和基础设施。村庄道路系统不需要追求城市那样的宽畅平直,但是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还要满足交通和消防等功能要求,达到通畅目的。有条件的村庄,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做到雨污分流;没有条件的村庄,要顺畅明沟排水系统,切实改变有些地方目前污水横流现象。
道路
针对湖北某村庄道路不成系统、交通不畅等现状问题,对现有道路进行整修。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结合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道路网格,同时方便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整治规划在保留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提高村庄内道路标准。将主要道路拓宽为7米,使会车有了足够的空间。结合基地内原有的道路现状,又增加了两条支路。使规划后道路交通系统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宅前路三级。主要道路路宽为5—7米,次要道路路宽为3米,宅前路路宽为2米。在村庄内车辆集中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
对湖北某村庄公路采用沥青、柏油材料或水泥材料拓宽改造。人行道采用青石或块石铺面,以体现永久村古朴的风貌。组团级道路路基承重负荷在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可采用青石板或当地石材铺面。小广场采用青砖、青石板及碎石混合铺面,营造出永久村浓厚的乡土气息。
基础设施
对湖北某村庄整治规划从镇自来水管网引入水源,给水网采用树状式沿主、次道路布置。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沿地表径流,排入附近水体。所有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近期排入化粪池,远期排入附近的乡镇镇区污水处理厂。
本次规划对强弱电系统重新设计。规划该村庄强电系统从西边配电房接入,沿道路架设,然后接入各个居民用户。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和远期发展需要,规划确定规划区中压电网采用树状式供电网,保证村庄的供电安全。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采用综合用电水平指标法预测用电负荷。弱电系统从西边由乡镇镇区接入,再接入各个居民用户,采用近期架空,远期埋地设计。在入口处设立交接间,沿主次道路布置。统一架设各类通信线路,根据各部门需要确定通信线路规格数量,通信主线沿村级道路走向。有线电视线路布置在统一建设的通信架设中。规划设置宽带系统,总线拟从附近的乡镇接入到本村庄,再接至各个居民用户。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少数村庄环境面貌较差,特别是近年来脏乱差回潮现象比较严重,个别村庄甚至触目惊心,已严重损害了区域文明形象,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此,把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入口环境
村庄入口大门的设计结合原有地形,使其具有民风民俗的淳朴气质;入口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旁边种植一棵古树,体现了该村庄浓郁的乡土气息。
公共休闲环境
村庄环境规划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与自然和谐共融。村庄整治规划的绿化建设围绕着“点”“线”“面”分级体系的完善来进行。其中“点”是指村庄内的重点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不仅反映村容村貌,也反映村庄特质,绿化结合房前屋后的空地和一些不适宜建设的用地进行设计。规划设计多处休闲绿地,供村民户外活动。“线”是指村庄的道路绿色廊道。规划结合村庄主要道路两旁的绿地进行设计,形成一条“黑瓦、白墙、绿树”的立体式景观轴线,提高村庄的整体空间的环境品质。“面”是指良好的外围环境。在现有绿化基础上,结合外围优美的环境,使村落存在于绿化之中,绿化赋予村庄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的要求下,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形成以乔木为骨架,乔灌草合理配置,环境生态效益良好的景观绿地,提高村庄绿化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