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与众筹…农业旅游项目的创新商业模式有哪些?

本文隶属:共享农庄共享农场(第29/48篇)

伴随着移动互联、智能科技的发展和共享经济体系的问世,农业旅游项目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主要体现在资本运作、资源利用、合作共赢方式、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包括农业共享经济模式、农业项目众筹模式、分权度假模式、俱乐部模式、卡式消费模式、分期付费模式等。

暖心!农场里那些有温度的设计

一、农业资源共享模式

共享经济对于农业旅游开发运营主体来说是一种商业思路的转变,更是对原有供给模式和交易关系的创新变革。共享经济(例如共享农庄)强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使用权”而非“拥有权”,在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中,房、车、人、景等资源均可以通过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实现农业旅游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需求配对。比如,途家将大量闲置房产转型为酒店式公寓进行经营,实现“房”的共享;脆饼、锐目等新型旅游服务商,通过将当地人发展成为“发现者”“侠客”等伴游资源,实现“人”的共享。

二、农业项目众筹模式

“众筹”一词来自英文“Crowd Funding”,是以预购、团购为主要形式的资金募集方式,是推动“双创”的重要融资手段。在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过程中,农业众筹是解决“钱从哪儿来”的有效商业手段,其核心思路是形成投资和消费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锁定消费—参与投资—利益分享”的形式,形成资金、资源和人气的聚集。

例如,“东方酒肆”葡萄酒文化小镇项目,利用休闲农业众筹的商业思路,鼓励各类开发商、投资商、服务供应商、原住居民及旅居游客参与到小镇投资建设及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包括一级土地开发、二级房产开发,参与(可经营性)物业产权购买、投资购买,参与直接消费、间接消费和延时消费。参与众筹的小镇投资人也将对应地获得资产权益(不动产)、资本权益(股权)和消费权益(红酒)。

三、分权度假模式

分权度假,是以产权式物业为基础,以10~13 人按份占有产权为形式的度假地产销售模式,其核心在于使用权与拥有权并重,使投资人通过时权交换实现低成本的全球乡村度假,在享受度假的同时还拥有一份可转让、可继承、可赢利的乡村房屋产权,这种“以房养游”的消费型投资回报方式,是互联网思维与共享经济理念下的创新商业模式,打开了农业地产开发、金融投资与乡村旅游度假之间的通道。

四、乡村俱乐部模式

俱乐部来源于英文“Club”的翻译,是由企业或个人牵头组织,将同品牌消费者、相同爱好者等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群,以乡村派对、运动、会务、赛事等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社群模式。在农业旅游项目开发运营的过程中,商业主体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设计会员忠诚度计划、积分奖励计划、圈层聚会等活动,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忠诚度与归属感,同时也能挖掘目的地潜在客群,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卡式消费模式

卡式(会员制)消费是一种顾客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维系与客户长期交易关系的有效营销手段。无论是农业旅游景区、乡村度假区、旅游小镇、主题公园的年卡,还是旅行社、OTA、乡村客栈酒店、航空企业的会员卡,其作用都是通过价格优惠、增值服务等手段刺激客户的重复性消费,通过良性记忆的加深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也达到口碑营销的效果。

六、分期付费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日渐发达的背景下,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变得可追踪、可考证,分期付费也成为旅游交易中的一种常见形式。这种商业模式为现金流紧张的群体提供了出游便利,也可以使农业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供应方获得相应的利息,分期免息、分期利息折扣等促销形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目的地旅游产品的消费规模。

七、乡村夜游模式

“白天看景,晚上走人”是不少休闲农业旅游的短板。延长旅游时间、提高游客在景区的参与度和逗留时间,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是解决“留客难”的关键。乡村旅游项目可以将旅游演艺、商街夜市、民俗活动、夜间造景作为夜间旅游吸引力打造的四种武器,从而弥补了旅游市场夜晚消费这一空白点,形成了全新的旅游生活方式。

民俗活动主要针对地域特色比较浓厚的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以体现地方风俗节庆的原真性为主,向游客展示其原有风貌。民俗文化是民俗活动开展的核心。如彝族火把节,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气氛十分愉快热烈。农业旅游演艺是夜间旅游开发中较为突出的解决方案,演出形式包括山水实景剧、露天广场乐舞、室内剧场演出、灯光秀、多媒体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