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乡村旅游的乡愁与灵魂:四个保留四个故事

本文隶属:10.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第127/132篇)

乡村旅游规划的灵魂在哪里?首先,乡村旅游发展的地域性极强,其地域性的环境、建筑、民风民俗美食、特产等都是旅游吸引物,缺乏这些乡村性的内容,乡村旅游发展就失去了支撑与根基。所以,挖掘乡村旅游的乡愁与灵魂的第一步,我们要有所保留,保留“原住民”、“原生活”、“原生态”与“原生产”,一是可以让游客看到了“乡愁物”,同时也为我们的乡村乡愁规划者提供了故事素材。

有故事的乡村旅游才有灵魂!有故事的乡村旅游也是留住乡村旅游客源的关键,鲜活的乡村记忆形象为我们表述一个个美丽的乡村故事,必须要有故事感、场景感、体验感…令乡村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意义。

保留“原住民”与“原生活”

农村的房子就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有些村舍还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乡村房子的用材、建筑形式则根据当地环境、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有石头房、砖房,也有木头房、泥巴房等。把村子里的老房子改造成特色客栈民宿,外部保持古朴的风格,内部做现代化和舒适度的提升,可以成为乡村住宿的典范。

当地老百姓是乡村旅游的活力和源泉,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和展示者,没有原住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考虑原住民的需求,把老百姓纳入整体规划发展中,不能简单地一迁了之。

老百姓朴实的生活状态往往也是旅游者感兴趣的。所谓“乡愁”其实就是离乡漂泊的人对过往生活经历的回忆与怀念,没有了原本的内容,乡愁从何而来。

一栋老屋、一棵老树、一缕炊烟,都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原生活往往能唤醒人的记忆,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保留“原生态” 与“原生产”

原生态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不能以现代、时尚来破坏乡村的原生态,经过维护改造过的乡村,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会大大降低的。

乡村的“原生产”则是指农业生产形式,也是地方农耕文化的展示。农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没有农业生产,一些地方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逐渐失去吸引力。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遗址公园、国家农业公园等的建设都是乡村坚持“原生产”的有效方式。另外,结合农业生产和本地实际,举办一些乡村特有的节庆活动,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应有之义。

讲好乡俗故事

开展乡村旅游规划,从建筑形态、节事活动、农作体验等各方面突出乡村当地的民俗风情,就必须要讲好乡俗故事。

乡村地域辽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等等,都是一幅幅如诗画卷。这种在特定地域和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风土,具有大城市所无可比拟的贴近大自然的优势,也为城市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讲好生活故事

乡村旅游是一种复合型旅游活动,能够让游客体验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使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通过做好体验性乡村旅游产品,让游客融入乡村中来,讲好乡村的生活故事。

要讲好乡村的生活故事,有时候还需要根据当地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讲好资源故事,尤其是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事节气、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等。

为了讲好乡村旅游资源与生活故事,我们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要注意顺应时节,合理利用资源,让资源发挥出最佳作用。

讲好文化故事

乡村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我国乡村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致使乡村旅游在文化层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合理挖掘民间文化,取精去糟,进行推广和发扬,打好文化品牌吸引住游人的目光。

讲好发展故事

现代的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是可持续的旅游。以乡村旅游规划带动城乡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掌握乡村发展资料,集中展示,讲好发展故事,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

乡村原真的特征里蕴含着人们对乡愁最初的记忆,借这些特征讲好乡村故事,才能更好的品味乡情,唤醒记忆中的乡愁。同时也给予乡村旅游以魂魄,乡村旅游不只是旅游,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