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传统的农业生产系统中隐藏着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产生很多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小农户为了生存而不断进行的抗争,以及人们想知道食物来源的愿望…… 都在呼唤着一个新的食物系统的形成。因此,一个整体化的种植和销售体系应运而生,该公司希望将来能在不同的城市开设连锁店面,在种菜的地方直接卖菜。这样,能够通过独特的购物体验、降低运输储存成本等方法,使得产品价值有比较大的提升。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城市Raleigh,已经建起了两座小型的“集装箱种植单元”。
正式的店面将有更完整的结构,主体结构将由 4个集装箱构成。建筑整体长、宽均只有55英尺,对于拥挤的城市空间来说很适合。
垂直菜园的种植板重量很轻,能够随意移动,非常节省空间;而且由于种植板材料的特性、以及植物本身的吸热作用,能够帮助集装箱内部保温隔热,达到节能的目的。整个建筑的取暖或者冷却,也尽量借助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循环取暖装置和蒸发冷却装置。
集装箱的质量大大轻于我国农村传统的砖混结构建筑,小型吊车就可以将切割好的单体箱吊装到位,整个吊装过程半天就完成,铆接焊接固定改造不到三天就可以完成。而比较轻的质量也减轻了对片筏基础和软地基的压力。
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垂直的立体菜园中采摘,这样的体验在城市中是很难得的。在提升了产品价值的同时,也让都市人和食物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难得的农耕教育与研学场所。
自产自销,零售+餐厅直供
毕竟城市农场的产量有限,所以店里销售的产品一半是来自本地的小农户。而自身的集装箱农场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产的食物产量较稳定,所以不需要依赖于大的工业化农场来供货。
其实,就算产量不那么稳定又怎么样呢?小规模种植意味着更多样化,农夫们也有机会种一些不常见的品种, 这意味着在这个农场或农园中可以买到普通超市根本没有的食物。该项目以零售为主,同时也和本地餐厅合作,为其提供新鲜的有机食材。
集装箱打造的休闲农场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有一座由六个集装箱模块组合而成的可持续实验室。墙壁上挂满了鲜花,屋顶种有芹菜、生菜等绿色食品,同时依靠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自给自足,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
创意集装箱农场房屋的出现,可以做民宿,可办公,可居住,也可以做农田景观设施,还可以设计可移动的立体采摘农场,让你的休闲农场耳目一新。
案例:集装箱创意微农场
项目采用6个标准的20英尺集装箱平层排列,6个箱的功能分工为:1个办公箱,1个生态创意创客空间,1个厨卫垃圾沼气化处理、农业种植、绿色能源、污水处理综合生态循环示范箱,3个居住及贮存箱,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
据负责人牛健介绍,集装箱创意微农场采用厨余粉碎机、马桶以及沼气系统。同时,在水循环系统开始运转时,灰水和雨水在收集后经超滤膜和潜流式人工处理,进入中水桶并转入无塔供水罐,最终用于冲马桶和花园灌溉。
除沼气外,集装箱创意微农场还采用多种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项目分别安装了600w的太阳能电池板和300w的风力发电系统。但据牛健介绍,由于1期工程带有一定的科普和展示性质,微农场实验室所需电力仍以市电为主。据了解,自动灌溉技术也即将应用于集装箱创意微农场项目当中。
牛健表示:“政策、标准遇到实际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希望在项目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起到示范作用,让大家知道普通人动动手也可以享受田园生活,也可以把污水、垃圾转化为花园、菜园。”
生活农场共享社区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全世界目前拥有70亿的人口,这些人口需要一个半地球的资源才能养活。如果目前的消费趋势持续下去,到2050年,当全球人口数量增长到90亿的时候,至少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虽然城市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但是城市消耗了75%的自然资源,产生了一半的全球垃圾,并造成了60%—80%的温室气体排放。
而在60年前,人类还并不知道地球具有承载极限,即便如日本环境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也仅仅是地区危机。但如今,水污染、矿产资源短缺、粮食危机等问题步步紧逼,影响全球。去年肆虐我国北方的雾霾,已经波及日韩,甚至连美国西海岸也受其影响。
对此,牛健认为持续发展面临危机的解决方案为“共享社区”。牛健介绍说,共享是在保持私人特点,保持隐私,保持私立的情况下共享对大家都有利的公共部分。从而以结社自治、农耕生态、交往空间、共享生活、社会企业五维融合的力量进行社区整体营造,创新出人类最好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牛健表示:“获得田园生活并解决公共困难,需要大家共享技能。田园生活需要各种技能,如修车、照顾小孩和老人、修电脑等,一个人很难达到全能,而当一群人共享技能时,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减少社会支出,实现可持续的目标。在建筑空间中,把人与人连接起来,用最少的消费,获得最好的生活。根本解决社区的社会与生态问题,整体、系统地实践可持续的最好生活方式。”
科技并非全部
据牛健介绍,从17岁到如今52岁,他一直致力于推广阳台花园。以前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将使中国的阳台花园和欧洲一样美,然而20年过去了,中国人的阳台并没有太大变化。
于是,他幡然醒悟,倘若不以人为主体去参与,单靠技术,是走不通的。过去北京、武汉、济南、厦门免费给居民做阳台绿化,最终也没有实施下去。
牛健表示:“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影响了人的生活,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以人为主体。人成为不了主体,技术也就没有了意义。而技术最终是要给人服务的,房屋的建造要体现人的意愿,关注人的感受。”
“这些年我们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等,却忽略了人和大自然的主动性,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号称‘低碳’的建筑往往成本及维护成本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违背了可持续的意愿。”牛健表示,“可持续是有机的,不是单单用技术就能够解决的。”
牛健展望道,今年的项目1期单户由他自己做“小白鼠”,更多的是起到展示和科普的作用;在2016年,项目将启动2期工程,计划增加到10户常住房,10户体验房,共计100个集装箱模块;到了2018年,项目将启动3期实质性开发,预计建造100户工厂化混凝土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