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产品的要素与特性分析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273/281篇)

【摘要】研学旅游寓教于游、游学相伴的形式决定了其旅游目的具有观光与学习的双重目的,这是研学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首要特征。与一般景区游览活动不同,研学旅游中的景区游览与课程学习紧密关联,只有既是游程又是课程的实景教学,才能实现生动活泼和形象直观的高效课堂。同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内容。

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特别是2016年年底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作为一种独特的素质教育方式,研学旅行发展迎来巨大机遇。据专家预测,研学旅行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而且是最大的包团旅游目标市场。

其实,研学旅游在中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旅游形式,可溯源到孔子周游列国以广求知识、丰富阅历、考察政风民情。在西方可追溯到17世纪欧洲兴起的“大游学”运动,即英国、德国的贵族子弟到历史文化悠久的法国和意大利求学的“漫游式修学旅游”。现代意义的研学旅游始于日本,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研学旅游在国际上也比较盛行,一些国家把研学旅游列入了学生的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政府将修学旅游及其载体青年旅行社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法。

在我国,北京市1985年开始正式接待日本修学旅行团。山东省1989年推出“孔子家乡修学旅游”,2006年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研学旅游节庆活动“首届孔子修学旅游节”。其后,曲阜、苏州、潮州、韶关等地相继提出打造“修学旅游品牌”,上海市加快建设“国际修学旅游中心”。2008年国家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广东省等试点将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学旅游的目标和要求。随着国家推行研学旅游系列政策的出台,必将催生一个旅游新业态的巨大市场,因此厘清研学旅游产品的特性,对促进、规范这一新业态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研学旅游,又称修学旅游、游学、教育旅游等。中南林学院文红认为,修学旅游是以一个专题为目标,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等其他人员为补充,以增长技艺、增长见识为目的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修学旅游突出一个“学”字,要求参加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所学,学有所获。韩山师范学院陈非认为,修学旅游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标,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的专题旅游项目。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白四座认为,修学游介于游与学之间,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是一种以游相伴、以学为主的旅行。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定华认为,只有在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旅游过程中,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游。

笔者以为,研学旅游是一种以研修或体验为特定目的,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有组织、有计划的寓学于游、游学相伴的旅游形式。上述专家学者的表述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围绕“游”与“学”的关系探讨研学旅游及其特性,表明研学旅游产品刻着旅游与教育的双烙印。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研学旅游产品从策划到实施有着独特的要求,必须对应好“游”与“学”的核心要素。

1.旅游目的的双重性——旅游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研学旅游寓教于游、游学相伴的形式决定了其旅游目的具有观光与学习的双重目的,这是研学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首要特征。与其他旅游形式的旅游目的源自旅游者主观意愿不同,研学旅游的旅游目的要对应课程教学目标,其教学目标还要体现班级、学校等群体的集中要求乃至国家意志。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研学旅游的目的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内容。

2.旅游活动的双功能——旅游行程对应课程内容

研学旅游目的的双重性决定了旅游活动游乐与教育的双功能,即学生在研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旅游带来的新鲜、轻松和娱乐,满足求新、求异、审美等心理需求,还能获得知识的增长和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因此,研学旅游行程要对应好课程内容。只有既是游程又是课程的实景教学,才能实现生动活泼和形象直观的高效课堂。

3.活动场所的双栖息——旅游景区对应教学课堂

与一般景区游览活动不同,研学旅游中的景区游览与课程学习紧密关联。因此,选择寓学于游的景区对于开展“学”与“游”的有机结合十分关键。如湖北宜昌市一中接待的法国中学生游学团,他们的游学活动在校园宜昌周边旅游景区交替进行,有时在校园学习汉语,有时到旅游景区观赏美景、体验文化、操练汉语口语技能。如此,旅游景区不仅仅是观光游览胜地,也是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实景,从而成为语言实践的课堂。

4.旅游策划的双向性——旅游指南对应专用教材

研学旅游产品是旅游与教育融合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专题旅游产品,其策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游”与“学”的双向需求,既要注重研究游学者的身心特点、学习需求及教育规律,突出专业性、知识性、教育性,又要满足游乐、新奇、审美、愉悦等旅游心理需求。这都要求策划者应具有旅游与教育的双素质,不仅要懂得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组合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更应掌握课程、教材、教学等教育理论,甚至能编制出对应旅游指南的专用教材。如供宜昌汉语修学旅游使用的旅游指南,既是关于宜昌景区和民俗风情的介绍,也是汉语学习的专用教材。其设计编排要以旅游交际任务为主线,学与游结合,在前一课设计“课文”或者“文化活动”,布控必要的词语、基本句式,设置相关语境;在下一课则设计“出游”,将前一课习得的知识再现于游览风景名胜、体验民俗风情的活动实境中,强化语言实践,努力做到一个旅游交际任务既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又是在旅游活动实景中可以运用的交际内容。

5.导游员的双身份——全陪导游对应授课教师

研学旅游活动中的导游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导游,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他们是旅游活动中的导游、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是“会上课的导游”、“懂讲解的老师”。他们陪护旅游活动的全过程,要求知识渊博,讲解流畅,热诚周到,是风景名胜的讲解员,又是课程教师,兼有导游和教师的双身份,具有讲解和教学的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