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好像一有这种黑天鹅事件,资本市场就要炒作粮食价格,悟空问答上也有这样的问题,我看了一下回答,基本都是觉得有必要,有人说要囤2000斤以上,有人说至少囤购2年的口粮,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啰嗦几句,尽管有些人可能觉得没啥意思。

一、中国居民的囤粮现状

我这里先对囤粮的做个定义,家庭的粮食储备在家庭消费量1年以上的。

1.1粮食商品化比例持续提高,农民囤粮的数量大幅下降

最近在头条上刷到一部电视剧《天地粮人》,讲述的就是我国粮食系统改革的历史,剧中出现了粮荒,城镇居民开始抢粮,一个老太太一次买了20多袋白面,而农民也基本不存粮了,所以农民抢购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国库借粮给农民,打消农民的抢购,才控制住居民。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目前,没有相关数据来表示农民的囤粮情况,我通过一些间接数据和一些实际的观察谈一下现状。一个间接反映农民囤粮情况的指标:粮食的商品率(每亩),这个数据从1991年的49%飙升到2015年的90%,间接说明农民粮食库存比例从51%下降至10%。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农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粮食需求的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需要出售更多的粮食换取其他消费品,粮食生产逐步向商品粮基地转移自然提高商品化的比重,但是总体还是能够说明农民的粮食储备情况。以我的老家为例,基本上家里所有的耕地都种上板栗和苹果数,剩下一点菜地,目前还是利用部分树还小,有些地方种植谷子,再过两年,基本上没有种植粮食的地了,而对比10年前,家里所有的地都是种植谷子、玉米、高粱等粮食类作物,粮食放满家里的所有柜子,而现在家里的粮食,也就基本上够吃一年,一个原来种粮为生的农民,也要买粮食了。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1.2 城镇居民超过70%的消费者购买频次在半年以下

根据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2015年所作的市场调研,北京城市居民的大米消费情况,这个数据可以作为城镇居民囤粮的一个参考,城镇居民超过70%的消费者购买频次在半年以下,以我们对囤粮的定义来看,有囤粮行为的不到10%,平均的粮食在家库存时间仅2.8个月。

1.3 国储库存高企,年粮油储备支出超千亿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目前,稻谷库存1.4亿吨,小麦5千万吨,玉米1.15亿吨,库存消费比稻谷为72%,小麦库存消费比46%。根据中国财政统计数据,近几年的每年的粮油储备支出都在1千亿元左右,粮食储备是一个费钱的事情,但是,没办法,粮食安全最大。

二、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

2.1 不必要:粮食储备安全系数较高(不包括大豆)

从上面的粮食库存及库存消费比的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粮食类的自给率及保障系数相对较高,相比于国际上推荐的18%的库存消费比安全线,目前我国的稻谷库存为72%,小麦库存消费比46%,都远高于国际上的安全线。当然食用油方面,我国主要油脂大豆的进口依存度比较高,油脂受国际大豆进口影响很大,但是油脂人均消费量不大,适当增加些在家库存量所消耗的空间和成本都比较小,没有囤积的必要。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2.2不必要: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人均粮食消费量占比大幅下降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目前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很大,蔬菜水果、肉蛋奶、酒水饮料及其他加工食品占比越来越高,不一定直接囤粮,还有很多其他可以果腹的东西。一定幅度的食品消费支出费用变化对人们实际生活质量影响的弹性较小。

2.3 不必要:粮食生产条件大大改善,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粮食生产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与历史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有了解的粮食危机,就是19世纪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但其实那次更多地是人祸而非天灾。中国的有效灌溉面积从1978年的4496万公顷提升到目前的6827万公顷,种子、化肥、农药、种植管理技术、机械化等水平的大幅提高,特别是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快速发展,海水稻可以种植盐碱地,转基因技术可以使种子适应恶劣环境、进一步提高产量。更可贵的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重视粮食安全,强调我们要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粮食实行省长负责制,政策上不折腾,更多保障农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心安的最强制度保障。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2.4不可行:区域比较优势的分工,很多农村居民都基本不种粮食了

我国及世界粮食市场自由贸易程度的大幅提高,中国内各省市、国际上各国及地区利用区域比较优势,种植比较效益更好的农产品,如有些地方大规模搞蔬菜种植、有些地方搞养殖、有些地方搞果园及园艺,粮食生产由分散的小农生产向大规模的集中地商品粮基地生产转变,有粮食可囤的农村居民也不多了。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2.5不可行:城市居民不具备大量存储的条件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近60%,但是居民住房主要是以集中的高层楼房为主,居民在家囤粮,按照年人均消费量100千克,一家3口算,也要600斤,需要耗费较大的存储空间,大规模的小区统一仓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粮食的存储对仓储环境的要求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对于仓储环境的温度、适度、空气、防鼠害虫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中国居民囤粮的现状,大量增加囤粮量是否必要可行呢?

三、可以适度提高囤粮量的一些小建议

说了这么多,有些人还是有囤粮情结,其实我也有,只是在城市生活不具备条件。我的这种囤粮情结主要是受当时一个大学老师的影响,那个老师都会在老家囤上几千斤粮食,够吃个3年左右,他主要是让他老家哥哥帮他存储,然后每年轮换,如今年就会把去年的3千斤粮食卖掉,同时再买入新粮3千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里给大家提一些小建议:

3.1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里亲戚帮忙囤1-2年的粮食

就跟我那个大学老师一样,虽然现在许多人都进了城,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断掉在农村的根,可以每年让人在老家帮忙囤一些粮食,这个只是用来买个心安,平时自己在城市可以正常的采购节奏进行粮食的采购,用笔初始资金委托家人或者亲戚进行粮食的收购,以后每年只要补充新粮与陈粮的价差就可以。

3.2利用互联网模式,利用云农场模式实现适度粮食囤积

如果这个囤粮需求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一些农场可以利用互联网众筹的模式,将云租地、农田农事操作体验、云加工、云仓储、物流配送等相结合,这部分有囤粮需求的既能体验传统农业的乐趣,能吃到自己地里种出的粮食,还能囤些粮食买个心安。

囤粮无必要,囤粮有成本,适度囤粮可以,过度囤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可就不行了,比如花几千亿囤下中国一半的粮食,这只有那些富豪排行榜上靠前的几个人才可以呀!莫要慌,真要到抢粮的地步,恐怕我们囤的粮食也没有用呀!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