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催生到家需求爆发。
庚子伊始,为更好防控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多地采取封城、延长假期、延迟复工等措施将人们彻底隔离在家,“宅经济”迎来一波新风口。
随着2月10日各地复工潮的开始,部分流动人口较大的城市如北京,均要求返京人员自行在家隔离14天。而蔬菜、水果、肉类等生鲜食品作为日常必需品,叠加线下门店歇业,消费者购买模式已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拉动生鲜到家服务需求激增。
该如何看待疫情期的生鲜到家新模式?
资本入局生鲜到家业务
此前,电商在生鲜领域的渗透率并不高。
因生鲜保质期短、保鲜要求高,加上生鲜供应链条长、非标、利润低等属性,生鲜的电商模式一直很难实现规模化。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在2006年我国的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仅仅有1%盈利,其中多数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出局,传统的生鲜电商领域发展的一片黯淡。
如今,在物流、数据、定位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下,生鲜电商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起色,各路资本开始尝试在这一领域试水。据艾瑞预测,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在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外卖巨头占据市场大半江山的时候,电商大佬阿里将饿了么收入麾下并入股点我达,京东也随后收购达达,而大型商超物美、沃尔玛、永辉等为应对电商分流也纷纷推出超市到家服务,生鲜的线上化布局进一步加速。
事实证明,前期的一切铺垫及生鲜线上市场的庞大需求有时仅需要一个导火索,疫情的到来彻底将线上生鲜这块彻底唤醒。
在人们“宅”在家的日子里,只需在手机端的平台上下单自己想要购买的生鲜产品,便会很快送到小区门口,便捷程度可想而知。
按消费场景划分,生鲜到家一是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前置仓到家模式为代表;二是覆盖了原有外卖平台上延伸出来的生鲜业务;三是以线下商超为中心的店仓一体化模式,如盒马、永辉等。
而在配送方面,以中信建投公布的数据为参考,蜂鸟、美团和达达为主力军,分别占即时配送市场份额的30.2%、24.1%和23.9%。
生鲜到家未来如何发展?
不可否认,生鲜到家是消费升级的产物。
其实在调查中可发现,生鲜到家的用户画像以80后、90后为主,这些新生代消费群体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下,逐渐偏向“懒”消费习惯。
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年轻消费群体对物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若能在线浏览商品下单,既能节省排队选购时间,又能足不出户满足自己的消费欲,到家服务强大的便捷性使得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和复购率得到更好提升。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生鲜电商一二线月活跃用户数占比分别为52.27%、24.24%,活跃用户以一二线城市为主。
其中,我国生鲜网购用户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用户占比为74.1%;随着收入的提高,在线购买生鲜食品的频次就越高,当收入超过 10000元以后,每周购买一次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超过60%。
不过,多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亦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正如此次疫情的发生,也多因人们贪食野味而引起。因而,资本布局生鲜到家业务,能否充分抓住市场上溢出的需求,关键点还在于供应链的管理上。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地区,我国生鲜产品在商超渠道的销售市占率仅为20%多,线上生鲜仍有很大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在用户流量和资本投入集中趋势渐显的情况下,那些能够率先解决“流量、物流、供应链”三大难题的玩家或将迎来黄金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