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敌”当前,农产品与粮食产供销受到哪些影响?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大宗商品市场遭受较大的冲击,农产品也未能独善其身。当前疫情仍在蔓延,对农产品的生产端、流通端和销售端,都存在影响。
疫情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各品种自身市场形势不同,因此受到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的影响:
1、运输难。
随着疫情持续蔓延导致各地封城封路现象较为普遍,物流不顺畅,运输及人工等其它成本提升。
2、复工难。
此次疫情造成春节后返程和终端复工的延迟,终端市场购销节奏发生改变。在各地严防严控下,交通物流运输将会受到影响,市场购销复苏较往年推迟,交易活跃度也会同比下滑。疫情控制将会影响节后返工和终端复工的节奏。
3、消费难。
各地超市、餐馆、夜宵等大门紧闭,春节期间的终端需求比往年同期大幅萎缩。同时为防止疫情扩散,国家延长春节假期,学校开学延迟,企事业单位继续停工,往年春节后的集中消费,今年都没有或延后。终端需求严重萎缩。对于小麦来说,面临持粮主体粮源“销售难”与用粮主体“采购难”阶段性并存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制约终端消费需求。
借鉴以往经验,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大多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很难改变市场的供需格局及价格运行的大趋势。此外,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加之相关政策也逐渐出台,粮源调度保障有力,将会有效缓解疫情对行业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当前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目前已经有所回升,市场购销将逐渐好转。预计后期市场价格的走势,主要还将回归自身基本面,但时间节点的把握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2、3月份是真正的考验。
整体来看,短期市场价格将继续维持相对稳定坚挺。加工企业仍可艰难维持,如2月下旬疫情有所缓解,道路运输得以恢复,则对加工企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减弱。面粉加工企业的开工也会增加对小麦的需求,从而提升贸易商购销积极性,促进小麦市场整体流通。同时,政策小麦拍卖成交率将有所提升。但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较快,后期各级储备轮换集中出库,长远来看,市场压力依旧较大。
两部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将向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倾斜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切实支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中央财政在测算分配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转移支付时,将向湖北省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倾斜,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恢复农业生产。
《通知》称,自即日起至2020年12月底,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对全国省级农担公司再担保业务减半收取再担保费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参照出台对政策性信贷担保业务担保费用的减免措施,降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将通过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草地贪夜蛾防控,对湖北省适当倾斜并对其蔬菜病虫害防控适当支持。各相关省份要抓紧将救灾资金拨付到位,及时支持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农业生产救灾工作,促进当地蔬菜稳产保供。
《通知》明确,各地要结合今年准备启动的农产品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加大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实化细化支持内容,重点完善田间地头冷藏保鲜设施,不断增强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
《通知》称,中央财政在测算分配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转移支付时,将向湖北省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倾斜,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恢复农业生产。
《通知》要求,各地要密切关注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结合实际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改善安全防护措施,加快恢复生产,支持蔬菜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提升生产保供能力,及时采收在田成熟蔬菜,保证市场供应。
此外,《通知》提到,各地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及时按规定将资金拨付到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缓解其资金压力,弥补因灾损失,严禁挤占、挪用、滞留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