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在持续,主要影响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逼近生存红线

本文隶属:农业灾害与疫情防控(第49/164篇)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第三产业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演进,各地为防控疫情而推迟复工、加大交通管制力度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产生阶段性冲击。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若能严格执行当前的病毒传播隔断举措,估计到2月底能基本控制。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乐观估计只要半年左右,影响较大的时间是在第一季度,半年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因此,该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上升地位。

李迅雷表示,疫情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应该有限,而且,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只有7.1%。但总体影响是负面。目前第一产业的增速只有3%左右,病毒扩散之后,会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从而会影响消费,尤其是在农产品与农畜牧产品出口方面可能会遭遇订单大幅下降的冲击。

他认为,疫情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不容低估,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由于疫情导致劳动力流动受阻,物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春节假期结束后,各地可能面临用工荒的问题,尤其是疫情较严重的湖北、广东、浙江及上海等省市。用工荒或各地开工时间不一、生产配套、交通运输问题等将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

此外,我国是全球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国,不排除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中国疫情的隔断考虑,会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与疫情相关度较大的商品,从而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制造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李迅雷认为,疫情对旅游、餐饮旅店等服务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2003年非典使得2003年旅客周转量增速为-2.3%,国内旅游人次下降0.9%;旅游总收入下降11.2%。目前正逢传统的假日消费黄金周,但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举措远比非典时期严厉,预期降幅会更大。

在他看来,对金融业直接影响看似不大,但由于金融涉及外汇、期货、股票等市场,疫情变化会改变市场参与者预期,从而加大市场的波动。从疫情蔓延以来,汇率贬值、股市下跌的幅度都比较大。

总体而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在第三产业,全年影响幅度估计在1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对GDP增速负影响或超过0.5个百分点。从影响时间段看,主要发生在第一季度。因为第一季度的GDP占比是四个季度中最少的,所以,影响程度相对有限。希望今年GDP在第一季度创出低点后,后三季度能稳步回升。

在经济政策层面,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重新调整2020年既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要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财政赤字率可从2019年的2.8%上调至3%,即增加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出。横向比较看,日本财政赤字率7%左右,美国4%左右,中国约3%,并非不可接受。货币政策方面,应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季度即应考虑降息,全年加码的降准降息目标,应是促进全社会新增相当幅度的投资或消费。 

同样在搞“一村一品”,为何日本农村发展的有声有色

疫情仍在持续,中小企业逼近生存红线

2月10日复工日来临,疫情仍在持续,许多企业复工之路依然困难重重。现金流压力下,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开始逼近生存红线。

2月6日晚,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发布公开信,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

2月7日,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发布《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称,因受疫情影响,将于2月9日与全体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员工不同意这个方案,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

加工制造业的小微企业同样面临生存危机。即使只经营一家中小型日化工厂,郑龙也要面临每个月30多万元房租,60万元工资的固定开销。由于不具备医护物资生产资质,他的工厂并不在第一批复工企业之列,他不得不将复工日期一再推迟,已经推到了3月1日。

“零营收,一个月还有近百万元的成本支出。”郑龙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现在完全靠前几年经营攒下的老本在倒贴,“再这么下去,撑不过两个月”。

房租和人力是成本的两大头。郑龙所在的园区有几百家中小企业,由于厂房属于民营,他们不仅没有享受到国企厂房租金减免的优惠,还要负担每年房租5%的涨幅。“中小企业很难实际得到租金减免政策的优惠。”郑龙直言,“园区已有多家企业主表达了减免租金的诉求,也没得到回应”。

相比之下,郑龙等中小企业老板把减负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人力成本的减轻上。自2月7日起,人社部发布12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地方很快跟进,在多个条款中均表达了对企业当前困难的深切理解,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工资待遇,也考虑到了企业“不得不裁员”“员工坚持不返岗”等特殊情况的处置。

陈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疫情期间有的地方出台了“延迟复工期安排在家工作的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员工在家看孩子工资由企业承担”的政策,令企业压力倍增,“希望政府能真正看到企业的难处,提供真真切切的帮助”。

根据多地发布的复工指导文件,第一批复工企业大多为疫情防控必需物资生产的相关企业,之后会逐步推进其他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建设工程企业的复工。

疫情防控阶段的渐进式复工,是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3月1日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颜色向《中国新闻周刊》预测,若2月底尚未复工,大批中小企业会逼近生存红线。

按照市场规律,当第二产业基本复工半个月至一个月之后,市场逐步稳定,需求开始反弹,第三产业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秩序。“餐饮、娱乐、服务类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颜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第三产业直接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被迫停业时间长,生存压力大,生存形势更加严峻。”

但在疫情迎来真正的拐点之前,防控疫情仍然是首要任务。“防控疫情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颜色表示,待疫情局面稳定,国家自然会为广大中小企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信贷、低息免息等,“政策会逐步出台和落地,但在防控疫情的攻坚阶段,仍然需要企业自身抗住压力,活下去”。